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关于符号处理范式在认知科学中的地位和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在概述符号处理范式(或“PSSH”)的理论框架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就联结主义对该范式的挑战以及符号处理论者的应答与辩护作了客观的述评。论文表明符号处理范式仍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并不因为它受到联结主义的挑战就会失去自身存在的价值。从“信息处理”基础假定的合理性、PSSH具有的解释力以及它与联结主义的内在联系来看,断言联结主义即将取代符号处理范式尚为时过早  相似文献   

2.
学习过程研究不仅在心理科学领域.而且在教育科学领域都处于十分重要的基础地位。目前教育技术领域中.虽然认知取向的学习过程研究成果已经得到广泛认知和应用.但由于学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已有的符号信息加工认知研究范式已呈现出一定的局限性.新联结主义认如研究范式的出现培学习研究带来了全新的视角.从符号信息加工研究到新联结主义研究的转换已是一种明显的趋势。升学习过程的符号信息加工认知研究范式进行深入剖析。阐释新联结主义研究范式下的学习研究成果.将大大有助于思考学习机制认知研究范式变换教育技术带来的影响及启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批评话语分析呈现多学科融合趋势,本研究在探讨语用学、批评话语分析、认知语言学融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以政治话语为例,基于指示语的认知指示转移性、言语行为的话语阐释多维性、(不)礼貌的多元受众关系联结性以及批评隐喻的动态及选择性,提出认知批评语用的四种融合范式,包括批评认知指示语的话语空间范式、批评言语行为的语力-动态-取效范式、批评(不)礼貌的仪式规程和概念整合范式以及批评隐喻的认知关联顺应范式,并依托Fairclough的批评话语分析三维模式,建构微观语篇世界、中观心理世界、宏观现实世界三个层面的认知批评语作为分析框架,从跨学科视角探究认知批评语用理论、方法和议题,旨在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符号加工和联结主义是认知心理学的两种研究范式,二者在认知心理学内部产生了一系列的争论。在一般 认知问题上的争论主要表现在语义理解、心理表征以及一些具体的认知问题上;在方法论问题上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是 结构模拟、黑箱方法、还原主义还是结构与功能模拟、灰箱方法和整体主义上。两种范式争论的本质问题是究竟哪种 范式更加符合认知过程的本质。联结主义范式似有取代符号加工范式的趋势,但它也不能完全揭示人类的高级认知功 能,因此出现了行为主义的进化论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5.
联结主义范式对儿童发展解释的理论优势与限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作为认知心理学元理论的“联结主义范式”作为解释儿童发展的机制,已成为当前认知发展研究的新趋势。本文在描述联结主义模型的基本内涵的基础上,以婴儿分类和客体永久性的联结主义模型为范例,着重评析了这一范式在解释儿童认知发展方面的理论优势及限度。  相似文献   

6.
符号奠基问题来自约翰·塞尔的中文屋论证,它指的是一个基于形式符号系统的计算机程序如何获取和理解语言意义的问题。随着技术的发展,联结主义现已成为人工智能的主流范式,ChatGPT正是联结主义的产物之一。和中文屋一样,ChatGPT也能在一个“窗口”中和人类进行对话,但其不是纯粹的符号系统,而是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大型语言模型。和其他联结主义模型类似,ChatGPT也具有“分布式表征”“自我进化”等特性,这些特性赋予了ChatGPT一种内在论式的语言理解能力。同时,一种基于ChatGPT的机器人方案也能为解决符号奠基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如果该方案能成功,人们就很难说,面前的机器人没有智能。  相似文献   

7.
简论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及其修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代克的早期联结主义将学习的本质看作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将学习的方式看成是尝试与错误,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学习的主律和副律。在联结主义发展的后期,桑代克基于心理学家的批评及自己对早期有关学习问题系列观点的研究和反思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8.
人工智能研究进路的范式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智能发展的50年中,人们对人工智能的认识经历了多次变化和范式转化过程。从符号主义、联结主义到行为主义.人工智能研究中智能思想的形成以及认识的变化吸取多元学科理论观点和方法,在假说与实证、改变与重构的经验积累及实践选择中发展。这种以模拟人类思维、心灵复杂现象的人工智能学科.其研究势必遵循多元的研究取向和研究方式,并逐步向实体智能化(逼近于人体智能)发展。  相似文献   

9.
《青海教育》2008,(4):61-61
认知心理学自20世纪60年代兴起并成为心理学的主流以来,发展迅猛。联结主义、建构主义和行为范式认知心理学成为在符号主义认知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认知心理学新取向。它们之间既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相同点,也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从综述的角度叙述了话语分析的研究内容及发展历程,提出其必然的走向是批评话语分析,探讨了批评话语分析的内容和方法。目的在于为人们对该问题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批评话语分析(简称CDA)由Flower在1979年提出,于1995年首次被引进国内,短短15年的研究已引起国内语言学界的关注,吸引了许多学者的注意,批评话语分析的论文不断涌现。通过对2000年至2010年5月发表在国内12种语言类核心期刊上的批评话语分析论文进行检索、统计分析和总结,试图发现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的现状、特点及发展态势,同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期对我国批评话语分析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试析联结主义早期研究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结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早期所复兴的认知心理学的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早期研究者的代表有Mc-culloch、Pitts和Hebb等,介绍和分析他们关于心灵及其特征、形式神经元及其特征、知觉的有关思想以及一些具体的研究和局限性,对当代联结主义的研究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回应思想的系统性挑战,斯莫伦斯基和勒让德提出了“统一的符号主义/联结主义架构”。这一架构可以在纯粹联结主义加工的基础上解释系统性和生产性,却不落实思想语言架构。但分析发现符号结构并非完全是加工无关的。  相似文献   

14.
近十年来,话语研究方面出现了批评话语分析和多模态话语分析融合的趋势,多模态批评话语分析研究成为新兴领域。文章主要梳理并归纳总结了批评话语分析、多模态话语分析以及两者朝多模态批评话语分析发展过程中的研究成果与文献,同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作为语言学中新兴发展的学派,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分析人们设计的符号来揭示语篇中含而不露的意识形态。隐喻(metaphor)作为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隐喻与社会性之间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把认知理论与批评话语分析结合起来,使构建认知批评话语分析框架成为可能。本文以分析CDA中的隐喻现象为基点,旨在探讨构建认知批评话语分析框架的可行性与优势;发掘大众语篇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并呼吁读者以批评的眼光阅读此类语篇。  相似文献   

16.
话语分析作为语言学分支,以积极话语与批评话语共同构成了其作为语言学、语言哲学、社会学的存在的属性。本文就话语分析中批评话语的反思及语言哲学视野下话语分析建构进行了探讨,对话语分析的学科属性进行了探讨,为话语分析的研究与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7.
论认知科学联结主义模型的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描述联结主义模型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从理论优势和应用价值两个方面对联结主义的前景作了初步分析。联结主义以其新的计算模式、人脑作为并行处理系统的真实工作模型、解决常识知识问题的可能性等,而明显优于符号处理模型。在神经网络的技术应用方面也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赵春玲 《教育探索》2011,(10):64-65
联结主义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E.L.桑代克提出,并在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以网络为取向的联结主义研究范式和理论.联结主义理论对于实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即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批评话语分析是通过分析语篇揭示社会意识形态及权势关系,这种语篇分析方法与认知研究结合成为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文章将从两者的交叉研究出发,阐述批评话语分析与认知研究结合的模式,主要从隐喻研究、心理空间研究及话语、认知与社会的三角关系研究角度总结认知批评话语分析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曾碧 《甘肃高师学报》2013,18(3):135-137
从20世纪中叶认知心理学经历的重大变革出发,对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作详细评价,描述了从认知心理学的联结主义取向发展到认知心理学吸收了联结主义的思想形成了具有后现代主义特色的新的研究取向的过程,阐发了一种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新范式,即认知心理学的生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