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境教育是指在教育中以情感为基础,通过某种方式使受教育者在一定环境或气氛中接受教育。情境教育可以强化受教育者的自主式认知态度,激发受教育者的积极情感,抑制、转化消极性情感。情境教育更强调营造一种能引发受教育者思想波澜,产生共鸣与震撼的氛围。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境教育改变了过去较偏重理性对感性的制约作用,发掘人的情感因素,促成教育对象自身的参与,使思想政治教育在情感与理性的平衡中寻求最佳支点,完善教育内容体系。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重视情境、运用情境,设置情境。而典型实践显现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是很重要的一个手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大都以一种怀疑或不肯定的心态看待纯理性教育,他们都怀有“耳闻为虚,眼见为实”,“百闻不如一见”的心理态势。典型实践显现情境就是根据受教育者的心理特点,将其置身于典型实践环境之中,以自己的亲身感性认识产生丰富真切的情感体验,又通过个体间情感的感染,使受教育者产生情感共鸣,促使外部环境与受教育者心理环境和谐统一,促成良好的教育效果。典型实践显现情境,包括通过对典型场景,典型人物的参观、访问、调查和教育过程、内容融合所显示的特殊氛围。其途径包括有榜样法、比较法、形象感染...  相似文献   

2.
“使用与满足”理论是传播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其基本要义:有效传播必须满足受众的某种社会与心理需求,必须注重传播过程的互动与交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实质上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传播的过程,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符合社会主义社会要求的思想形态和价值观念,进而顺利完成社会化,从这种意义上讲“使用与满足”理论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能而且必须.努力创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近性教材、注重教育双方的互动与交流、及时回应大学生的利益关切是“使用与满足”理论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3.
“灌输”理论在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域曾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单纯的思想教化,而渴望形式多样、活泼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传播学的受众研究中提出“使用与满足说”,主张按照受众特点开展国民教育,将其寓于各式各样的隐性渗透之中。我们可以借鉴这一学说的精髓,改进思想教育的方法,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使用与满足”学说同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其实是一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原理告诉我们: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的过程是“知—情—信—意—行…  相似文献   

4.
仪式是大学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是承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教育者要深入挖掘“仪式感教育”彰显的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高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仪式,在创新型的仪式教育中彰显榜样力量,实现仪式教育的行为规范、价值规范、团队凝聚和情感共鸣功能。对于培养大学生的价值导向、情感提升、行为规范和身份认同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最终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5.
论传播学受众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思想政治教育可视作为一种特殊的传播过程.选择传播过程的终点--受众作为研究的载体,通过运用传播学领域中的受众相关理论,在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这一受众的特性、动机、需求及其接受机制的独有特征的基础上,探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论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出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长期以来,在“对象实践观”的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一直被诠释为“主体—客体”关系。这种对象性思想政治教育最终导致了“人的失落”。以“交往理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个理论支撑点和方法论,就要求对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作出富有创新性的“解构”和建设性的“建构”。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出就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扬弃与超越,旨在从重“理论、规范”的灌输转向以“人”为本;从对象化活动到交往活动;从单一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以一定的环境为背景展开的。心理学家认为,环境因素对受教育者接受信息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心理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环节的平台,直接影响着受教育者对教育内容的内化效果。其中,情绪、情感因素对提高内化效果尤为重要,对受教育者的接受活动起着积极或是消极作用。教育者要结合受教育者的情绪状态、情感体验,适时适宜地开展教育工作,使受教育者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充分发挥积极情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催化剂”作用,实现教育内容的内化。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微信公众号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日益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传播媒介,开始发挥重大传播作用。运用相关理论,如思想政治教育学、传播学理论,以“老夏说课”微信公众号为例,分析其关注量、发布量、阅读量等基本情况,阐述以微信公众号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力的可行性,从传播者、传播内容、受众、传播媒介及传播过程五个角度,提出基于微信公众号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力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9.
情感教育是提升受教育者情感认知能力的载体,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思想政治中的情感教育主要是通过以情感感染、交流、触碰等方式,唤醒潜藏于受教育者心里的情感因子,从而触发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自我体验和自我教育。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情感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对人性的充分认识和理解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根本。马克思提出人性是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的统一;马斯洛的人性论是以“似本能”为基础的需要层次理论。马克思-马斯洛的人性论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受教育者的物质需要,重视受教育者的社会属性,充分考虑教育对象的人性差异,激发其潜能与主观能动性,促进受教育者的自由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满足受教育者需要途径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人的需要理论为指导,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满足受教育者需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效的原动力和落脚点,只有努力探索创新满足受教育者需要的途径,与时俱进,才能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心灵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思想支柱,而科学的、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理论教育,又是做到思想或心灵和谐的保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灵的撞击,如果要使这种撞击产生共振,那就要注入人文关怀,教师与学生要平等相待,互相尊重与互相关怀。回顾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历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一种是“教育者高人一等”、“受教育者低人一头”的不平等的对话模式;一种是教育者视受教育者为朋友、伙伴的平等的对话模式。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往往处于不平等的地位,教育者多半具有政治上的…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致力于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发展、受教育者的日常生活情境以及受教育者之间的人际关系相脱离的弊病,在模式构建上,它提出要充分搜集社会发展状况、日常生活情境以及人际关系等信息,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晕效应”开展社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模式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果,满足了普遍性和特殊性,动态适应了社会发展以及受教育者生活情境和人际关系的变化。为了更清晰地说明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实施模式,现以某理工大学艺术学院A班作为对象进行分析。一、资料的搜集与分析1.社会背景分…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以其传播时间和空间的无限制性、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和交互性、传播受众的自主性、传播参与个体和内容的虚拟性、传播的大众参与性,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心理健康和道德标准、个性塑造及学习思维方式。在新媒体条件下,高校及思想教育工作者应从巩固主渠道,在新媒体上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新课堂;更新教育观念,拓展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途径;提高教育者水平,增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活力;合理利用新媒体,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新内涵等方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效能提升的有力途径。从“接受理论”视角来看,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由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形式的单一而未形成“期待视野”;语境复杂多变影响“读者消费”;受教育者接受能力不足导致“召唤结构”缺失;教育主体的话语能力不够影响了“第二文本”的产生。因此,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形式、明确受教育者的角色定位、充实话语内容和提升教育者的话语技能,才能有效克服以上短板,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效能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正>语言艺术是话语技巧与表达艺术的集合,纵观习近平总书记各类讲话可以看出,他擅长使用谚语、诗词、典故和流行词汇,使得话语极具感染力和影响力。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存在曲高和寡的问题。思政课教师虽然拥有很高的理论水平,却难以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效果有限。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习近平语言艺术,能够有效弥补思想政治教育过于理论化问题,用更具亲和力的话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并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从而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传播学的议程设置理论为基础,通过对新媒体环境下媒体议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的考察,指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议程设置理论,应关注受教育者的信息需求,精心设置议题,严格把关,创新方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在于其是否“有效”,即受教育者是否“接受”,这个问题亦是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的、亟待解决的课题。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学与传播学之间的相关性,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进行传播学的要素分析和理论分析,最后运用传播学方法探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是对受教育者心理、情感和精神上产生的正向引力,具有亲和性、情感性、人文性、潜隐性、共鸣性等本质特征,展呈为由价值结构和内容结构组成的结构形态,其价值结构由内生价值和外生价值耦合而成;内容结构由真的感悟力、善的感召力、美的感染力糅合构成。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需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时度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人格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渗透性;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愉悦感。  相似文献   

20.
弘扬人文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着力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真正发挥其建构大学生精神家园的作用。过于理想化的宏观目标掩盖了受教育者多元化价值取向带来的冲突,单一化的价值定位无法满足高校人才培养类型日渐多样化的要求,而教育形式的单调又导致了大学生主体性丧失,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泛政治化”的理解则淡化了思想政治教育人文使命。新时期指向人文价值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诉求,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以拓展师者内涵为人格化载体,只有这样才能为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