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户前期对明七子派文学的批评与接受上只是个体的志趣好尚,未能形成稳定的群体性诗学追求,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江户前期诗坛摆脱五山缁流文学之绪余并逐渐酝酿宗唐的诗学氛围,也为后来萱园派祖述李攀龙、王世贞,使古文辞和盛唐诗大行于世做了很好的铺垫。  相似文献   

2.
荻生徂徕是日本江户时代中期的儒学家,他精通儒学,将自己的文学主张命名为“古文辞学”.他的晚期作品《辩道》中提出了“物”与“名”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解释了“物”与“名”的含义,得出其“物”“名”相合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荻生徂徕是日本近世幕府最盛期的儒学家,同时也是著名的教育家。他创立了"徂徕学",以"古文辞"方法论站在客观主义的立场批判宋儒学者的性理学说。他排斥宋儒学者们对中国古典的再诠释,批判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倡导以学习者为主体、激发学习者主动性和能动性的教学模式,给当代教育界带来全新气息的同时,推动了日本儒学文化的传播和教育的发展,对现代的教育同样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日本近世后期随着以古文辞学派为代表的拟唐、拟明诗风的衰颓,平明浅近的诗风藉此气运重现抬头之势,此前一直不受江户诗坛重视的白居易诗歌因此成为诗家的模仿对象,而在幕末诗坛有着重要影响力的大沼枕山便是其中之一。他对白诗的吸收并不局限于和韵等常见形式,更是在深刻理解白诗的基础上积极摄取其创作技法,将日本本土传说故事整合于歌行体诗歌中,实现了汉诗的日本化,这其实也表明了江户后期诗坛接受白诗的成熟情况。  相似文献   

5.
近世日本政治思想在很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转变,其中之一便是从朱子学道德性优位原则向徂徕学政治性优位原则的转变。朱子学在德川时代开始在日本兴盛,其重心性道德封建伦理为德川统治提供了依据,但随着日本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出现,朱子学先后遭到古学派、徂徕学派的冲击,并最终被徂徕学所取代。徂徕学完成了公私分化,提出重功利、政治优位的主张,这一转变,为日本近代快速接受西方资本主义,走向近代化提供了条件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6.
日本古学派的代表人物荻生徂徕所提出的"礼乐论",一方面欲通过外在的"礼乐之教"来培养"君子之才",另一方面作为政治思想又能够调节"刑政之严"带来的弊病,被徂徕赞称为"治之极",曾在近世日本风靡一时。然而徂徕学不到半个世纪便遭到了批判,正学朱子学从异端之学、重利轻义、空谈礼乐三方面,对徂徕学进行了功利化的解读。其中,除了"礼乐"在实践中遭受的挫折外,"一道德以正风俗"的政治诉求也是导致"功利"徂徕学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道,是儒家学说的重要概念,历史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儒家各派对道作出了各式各样的界说,在中国唐朝,韩愈为辨别儒家之道和释老之道的区别而作《原道》,提出以仁义为道。日本江户时代的荻生徂徕为辨别先王之道和儒家之道的区别而作《辨道》,提出以礼乐,六经为道。《原道》和《辨道》以于道的解说虽然明显不同,但是两之间却存在着继承,发展关系。通过分析、比较韩愈、荻生徂徕关于道的学说,可以进一步揭示韩愈和荻生徂徕的思想特征,以及儒家思想在日本的流传发展。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朱子学的批判,是日本江户古学派的共通价值取向。但是,针对与朱子学有着密切关联的孟子及《孟子》一书,古学派的两大巨子——伊藤仁斋和荻生徂徕却有着"尊孟"与"非孟"的不同看法,并对《孟子》有着不同程度的新诠,从中凸显出二人的价值取向。因而,从日本视域下探讨《孟子》诠释,更将有助于人们对《孟子》在东亚世界历史地位的深入认识。  相似文献   

9.
江户后期知名学者斋藤正谦(1797-1865)所著《拙堂文话》(正续各八卷),在涉及明代散文批评的内容中多贬抑复古派而比较明显地倾向于唐宋派,其主张阐发也多以复古派为标靶。这种崇尚唐宋而非模拟秦汉的理念倾向,一定原因在于江户中期以荻生徂徕为代表的"古文辞派"尊崇明后七子李(李攀龙)、王(王世贞)"文必秦汉"的文风弊端日显,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江户后期日本汉文学(古体散文方面)自身走向成熟、要求独立评述的内在诉求。  相似文献   

10.
有关日本徂徕学中荀子的评论及地位,是中日儒学史上一个有争议的课题。文章通过分析、论证指出,在徂徕学中孟子的地位仍然高于荀子,但是徂徕学又与《荀子》有密切关系,在对子思及孟子的批判、礼乐的提倡、人的个性的重视、道的创建等方面,徂徕学继承了荀子的学说,并有所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1.
徂徕书院     
《学苑教育》2012,(24):F0004-F0004
徂徕山在泰山东南侧,徂徕山,又称龙徕山,驮来山,是泰山的姊妹山。  相似文献   

12.
以徂徕学为代表的经世理论体系,是发生于日本江户时代中后期,由古学派思想家荻生徂徕及其弟子所创建的思想流派。"尽废宋儒注脚"的学术宗旨,现实上植根于日本社会的发展需求,理论上来源于中国先秦的实务主义,方法上体现为人性还原为人情、仁论转化为礼论、天论下凡为人论的实用理性,坐标上展开于从先天推定到后天是认、从价值判断到事实判断、从内在标准到外在标准、从自然因应到人事作为等转移过程。作为一贯始终的哲学,化道为术,帮助日本学界实现了从道理到物理、从前近代到近现代的理论蜕变,为明治的成功实践积蓄了内生的思想资源,也为转型迟滞的东亚邻国提供了教训式镜鉴。然而,后现代的困惑,使"第一哲学"的思考再度走向前台;而体用不二、性相一如的世界观,或将被重新赋予整体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比较了日本儒学家荻生徂徕与中国哲学家韩愈的人性论思想,在指出徂徕的“性不可变化说”直接渊源于韩愈的“性三品说”的同时,也展现了徂徕人性论思想的丰富性与不足之处。从而使读者了解韩愈人性论在日本的流传及影响。  相似文献   

14.
雄鹰战队     
在离泰山主峰玉皇顶南面六十余里处,有一座名叫徂徕山的山峰,山势陡峻,易守难攻。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活跃着一支“徂徕山抗日游击队”,队长叫于涛。  相似文献   

15.
云龙社考论     
云间、龙眠文人以其共同的诗学趣向联为云龙社,共同推动了明代第三次诗学复古高潮。各自又作为地方诗坛的主力,培育了桐城诗派与云间诗派、西陵诗派,对清初诗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济南的诗歌传统可以上溯到三千年前的《大东》篇。唐代以后的一千年间,济南诗人辈出,引领诗界风潮、执诗坛之牛耳者又代不乏人;甚至出现了在文化史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的东州逸党、济南诗派。古代济南是名副其实的诗城。  相似文献   

17.
道统是儒家学派的重要概念。在历史上,中国唐代的韩愈率先明确提出了从尧传之孟子的传承谱系,承认道统由帝王向师儒的转移,以之抵抗老之家。时隔一千年,日本江户时代的荻生租徕在承认道统从尧至孔子一脉相承的同时,却对先王之道和儒家之道严加区分,否认孟子是先王学说的继承人,批判宋儒的学说观点,力图对传统的道统学说进行重建,恢复先王之道的治国天平下的政治性。通过韩愈和徂徕关于道统学说的比较研究,可以明白中国儒家学说在日本的流转、影响和日本儒学在批判、继承中国儒学基础上的独特发展。  相似文献   

18.
略论石介的排佛老、斥时文思想仝晰纲石介,字守道,一字公操,充州奉符(今山东泰安)人,北宋前期著名学者。因他曾讲学著述于家乡的徂徕山下,故时人称之为徂徕先生。石介生活的时代(宋真宗、仁宗时期),正是北宋王朝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时期,同时也是北宋社会矛盾的...  相似文献   

19.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城郭,汶水、徂徕如画……———姚鼐《登泰山记》  相似文献   

20.
清代诗坛指责竟陵诗派为亡国诗妖、不学之诗,偏见之激、诋毁之急,彰示出清代诗坛上的诗学问题绝不是一个纯粹的学术理论问题.少数独具慧眼的诗人学者对竟陵诗派做出了公正的评价,但他们的声音在一片指责竟陵诗风的主流舆论声中细若游丝.清代诗坛对竟陵诗派批评的偏激使得自身矫枉过正,偏失难免,对竟陵诗派的艺术精髓不敢公开传承;清代诗坛折入学人之诗的道路,好以金石考据等学问入诗;歌时颂圣的高格响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乾嘉诗坛的虚肥咩缓之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