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旭 《学周刊C版》2023,(22):48-50
CIPP模型提供了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评价的理论支撑。CIPP模型中的“背景、输入、过程、结果”与高职院校的教育环境、教育资源、教育过程、教育结果评价有着高度的适切性。本文基于CIPP模型,对湖南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架构和运行进行研究,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
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和劳动品质是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构建标准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基于CIPP模型并结合新时代高职教育特点设计的劳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为科学评价劳动教育的实施成效提供参考依据,进而通过评价反馈更好地发挥促改作用。  相似文献   

3.
专业群建设作为“双高计划”建设核心,是推进高职院校提高教育供给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然而,当前学界对专业群建设评价的研究较为匮乏。CIPP评价模型的全程性、过程性、改良性、灵活性特点适合于专业群建设的系统性、阶段性、优化性、复杂性,因此,基于CIPP模型建构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评价既具有理论依据,亦有实践可行性。评价指标的构建需遵循系统全面原则以及动态调整原则,从“背景—输入—过程—结果”四个维度建构“基础环境、资源配置、实施过程、绩效成果”四个层面的评价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37个三级指标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CIPP模式的4个评价维度、基本观点,解析基于CIPP模式的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包括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4个一级指标,提出基于CIPP模式构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内容上要涵盖13个二级指标、32个三级指标以及32个观测点,方法上强调背景评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化输入评价,保障课程思政教学资源配置;多元化过程评价,凸显课程思政隐性育人功能;坚持成果评价,突出课程思政“实效、示范、特色”导向。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质量评估对推动产教融合发展至关重要。在分析政府、学校、企业、教师、学生五类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责任的基础上梳理对应评价指标,利用CIPP评价模型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36个三级指标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评价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发展水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开展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是未来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发展方向。在教育评价实务中,评价模式的构建与选择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CIPP模式对高职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的启示作用,阐述了CIPP模式的发展性、改进性和针对性特点;提出高职院校开展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的原则,并构建了基于CIPP模式的专业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CIPP评价理论构建包含专业课程思政背景、专业课程思政投入、专业课程思政实施、专业课程思政效果4个方面36个三级指标的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HP(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和权重,采取BP(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建立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模型。选取75组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专家评价数据作为训练、测试样本。仿真实验分析表明,基于CIPP-AHP和BP神经网络建立的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模型具有较高评价精准度。  相似文献   

8.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在高等教育发展中受到广泛重视。高职院校要走出效仿本科高校的办学模式,凸显高职院校的高职性,其核心措施是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改革的成效需要正确的评价来衡量,科学评价的引领是解决专业建设中各种问题的有效指挥棒,科学的评价可以对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与完善起到持续的助推作用。CIPP评价指标体系从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四个环节入手,对每个环节的具体评价指标进行科学设计,这一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高校专业建设的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原则,结合CIPP评价模式。确定了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及各观测点,并确定了它们的权重,最终建立了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该指标体系的实施与完善进行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遵循针对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根据CIPP教育评价模式的四个维度,对应形成目标评价、方案评价、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构建了高职院校兼职教师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相应观测点,并结合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实际设定各一级、二级指标权重,最后形成了“高职院校兼职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兼职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旨在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对兼职教师综合或专项素质、能力及工作成绩等方面进行价值或水平判断。通过系统、科学的评价,引导兼职教师不断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使兼职教师成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体之一。  相似文献   

11.
从全国范围看,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已经大略经历了三年探索,需要进行阶段性评估总结。决策导向的CIPP教育评价模式主要包括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四个阶段,契合高校劳动教育能力评价。采用混合研究方法,构建了包括4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从环境基础能力、资源配置能力、过程行动能力、成果绩效能力等方面,动态反映高校劳动教育能力,从而找准能力提升的突破方向。  相似文献   

12.
高职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学校现代化是实现高职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文章在梳理高职教育现代化概念及国际上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构建现状的基础上,借鉴CIPP模型,搭建了中国特色高职学校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办学理念、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办学水平4个一级指标及15个二级指标,围绕各项指标选取及基本内涵界定进行探讨并给出具体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职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学校现代化是实现高职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文章在梳理高职教育现代化概念及国际上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构建现状的基础上,借鉴CIPP模型,搭建了中国特色高职学校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办学理念、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办学水平4个一级指标及15个二级指标,围绕各项指标选取及基本内涵界定进行探讨并给出具体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育资源、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展现出鲜明的具身特征,但高职劳动教育仍存在教育理念上重“劳心”轻“劳力”、教育内容上重理论轻实践、评价体系上重数据轻感知等离身困境。针对高职劳动教育现存的三重离身,在具身认知理论指导下,应从确立以劳育人的教育理念、统筹理实结合的教育内容、构建多元立体的评价体系等方面实现具身转向,进而深入推进五育融合,切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岗位学徒,双责育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的范式。本文利用CIPP评价模型从目的、计划、实施、影响四个层面,选取4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和47个三级指标构建智造时代下现代学徒制服装岗位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指标的评价方法,以期为校企合作、育人用人提供动态监测与质效评价。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学生评价机制存在以下四个问题:一是重量化评价,轻质性评价;二是重总结性评价,轻形成性评价;三是重学校评价,轻社会评价;四是重成绩评价,轻素养评价。在多元智能理论和第四代教育评价理论的指导下,高职院校学生评价机制的创新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评价主体的转变——由一元主体转向多元主体;评价内容的转变——由片面评价转向全面评价;评价手段的转变——由量化评价转向质性与量化评价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在现行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体系中存在着评价指标缺乏可操作性、评价内容缺乏系统性、评价结果缺乏权威性等问题。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要注意评价的全面性。评价实施过程中的保障,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把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相链接;二是把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拓展、公益劳动相链接;三是把理论考试与行为表现相链接。  相似文献   

18.
新技术、新工艺、劳动新形态的持续迭代,呼吁高职劳动教育课堂教学应指向深度学习,提高学生适应产业发展新业态和劳动新形态的能力。以深度学习理论为导向剖析高职劳动教育课堂教学的特征,审思当前高职劳动教育课堂教学的状况,发现存在重知识轻素养、重理论轻实践、重讲授轻体验、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基于此,提出了深度学习理论下高职劳动教育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即制定“双线并进”的教学目标,整合“理论+实践”劳动教育内容模块,指向“知行合一”的体验互动式劳动教学过程,实行全方位、动态化、持续性的劳动教育评价。  相似文献   

19.
在现行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体系中存在着评价指标缺乏可操作性、评价内容缺乏系统性、评价结果缺乏权威性等问题。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要注意评价的全面性。评价实施过程中的保障,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把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相链接;二是把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拓展、公益劳动相链接;三是把理论考试与行为表现相链接。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职院校中出现了重学业、轻劳动的现象.一些大学生劳动观念淡薄,不能从劳动教育过程中领会勤奋求实、勇于开拓等精神的重要价值.高职院校的学生受生源结构和学制影响,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和态度存在偏差.加强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识,探索劳动教育的路径等问题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亟须破解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