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卡特政府的能源安全政策,在20世纪后期美国能源安全政策演变的历程中,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位置,是对内和对外两方面能源安全政策的联动和相辅相成。此政策既有强调缓解美国外部能源供应的暂时短缺、市场价格过高的应急性的一面,又有凸现强力引导美国国内能源使用效率提升和构成多元化的另一面,始终是以服从和服务于维护美国国家利益为目的。  相似文献   

3.
艾森豪威尔政府初期对古巴革命采取了观望的态度,随着古巴革命的深入发展,美国对古巴逐渐采取敌对政策。经济上采取贸易禁运和经济封锁;军事上秘密准备对古巴的军事打击计划。通过分析美国对古巴政策转变,使人们更清楚地了解美国政府对古巴敌对政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4.
巴列维上台后,伊朗同美国的关系进一步加深。为了维护美国在伊朗的战略利益和经济利益。艾森豪威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本文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探讨了美国对伊朗进行的扶持和援助,分析了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对伊朗政策及其对巴列维政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艾森豪威尔政府在其中东政策的整体框架内形成了对叙利亚政策的主要目标,即缓和叙利亚与以色列的敌对关系;将叙利亚纳入西方阵营,遏制苏联对叙利亚的影响。为实现上述目标,艾森豪威尔政府意图扶植叙利亚亲美的政治力量,策划颠覆叙利亚反美政权的隐蔽行动,而后者导致叙利亚危机的爆发。艾森豪威尔政府在冷战思维下形成的叙利亚政策过于强调遏制苏联和自身国家利益,而忽视了叙利亚的安全需要与民族主义因素,致使两国关系尖锐对立,进而影响到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6.
冷战期间,赢得国际公众舆论的支持成为美苏争斗的主战场之一。为了应对苏联政府的"和平攻势",艾森豪威尔政府创建新的对外宣传机构——美国新闻署,整合美国政府的对外信息与文化教育交流工作,力求使美国外交政策的心理影响达到最大化。美国新闻署对外宣传的最重要核心主旨是"赞美资本主义制度",为此艾森豪威尔政府进行全民动员,先后发起了"人民资本主义"与"人民与人民伙伴关系"两大宣传运动,将美国民众纳入到冷战宣传的活动中。  相似文献   

7.
梁志 《历史教学》2006,2(2):36-41
5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的整体海外支出和收支平衡状况日益恶化,于是,艾森豪威尔政府决定通过裁减韩军(至少裁减四个师)节省美国的开支.可是,韩国政府最终只接受至1958年年末裁减韩军两个师并使韩军实现部分现代化的方案.此后,由于冷战意识的影响,大部分美国决策者倾向于反对进一步削减韩军.1960年,韩国民主党政府以推动经济发展为由提出至少削减10万韩军的建议.对此,美国予以反对.结果,1960年12月双方达成了削减3万韩军的协议.本文试图通过对艾森豪威尔政府裁减韩军政策的考察,揭示冷战意识与美国对韩政策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台湾政策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第5503号文件和第5723号文件,是艾森豪威尔政府对中国台湾政策的重要纲领.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台湾政策的核心是"将台湾作为自由中国替代共产党中国的中心".美国对中国台湾的军事援助和经济援助,成为台湾国民党当局长期与中国大陆对峙的重要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9.
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美国出于对苏冷战、维护美国在南非的利益、国内对南非种族问题关注不多和南非国内局势的相对稳定等方面的考虑,对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采取了一种既表示不赞成,但又拒绝施压的"中间道路"政策。这反映了美国外交政策中伪善的一面。  相似文献   

10.
11.
艾森豪威尔当政期间,继续以东西方对抗的思维方式处理国际问题,先后对美国的南亚政策进行三次大的调整。尽管不同时期政策的侧重点各不相同,但是其基本出发点却一直保持未变——就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南亚国家遏制苏联、中国等所谓的“共产党集团”。  相似文献   

12.
13.
战后初期澳大利亚对日贸易政策是比较特殊的,它拒绝给予日本最惠国待遇,严格限制其商品进口,持续对日本维持了一种不平衡的贸易关系。澳大利亚对日贸易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持并促进其商品出口,保护国内工业不被冲击,并鲜少受到美国对日政策的影响。两国之间贸易不平衡的加剧是澳大利亚调整对日贸易政策的主要原因,但这没有改变两国间贸易不平衡的事实。澳大利亚坚决维护其自身利益的做法对其它国家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巴列维上台后,伊朗同美国的关系进一步加深。为了维护美国在伊朗的战略利益和经济利益,艾森豪威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本文从对1956-1960期间美国政府从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对伊朗进行的援助入手,探讨美伊关系进一步加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NSC5405、NSC5612/1、NSC5809和NSC6012号文件是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美国对东南亚政策的指导纲领。艾森豪威尔政府对东南亚政策的目标核心是"将东南亚地区作为防止共产主义势力扩展的重要防御阵地"。这个时期美国对东南亚政策的主要手段是向其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扶植和培养当地的反共势力,避免与共产党国家发生正面军事冲突。  相似文献   

17.
5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的整体海外支出和收支平衡状况日益恶化,于是,艾森豪威尔政府决定通过裁减韩军(至少裁减四个师)节省美国的开支。可是,韩国政府最终只接受至1958年年末裁减韩军两个师并使韩军实现部分现代化的方案。此后,由于冷战意识的影响,大部分美国决策者倾向于反对进一步削减韩军。1960年,韩国民主党政府以推动经济发展为由提出至少削减10万韩军的建议。对此,美国予以反对。结果,1960年12月双方达成了削减3万韩军的协议。本文试图通过对艾森豪威尔政府裁减韩军政策的考察,揭示冷战意识与美国对韩政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艾奇逊任国务卿期间,在台湾问题上施加了一定影响,是美国对台政策的重要决策人,但其影响力前后差距甚大,从中明显反映出当时美国对台政策的演化.  相似文献   

19.
冷战爆发后,杜鲁门政府积极寻求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来与苏联对抗,心理战成为了杜鲁门政府热衷的一种手段。为了在国家政策的框架内策划制定、协调和评估美国对外心理战计划和项目,杜鲁门政府于1951年创建了心理战略委员会。心理战略委员会先后提出了冷战形势下国家对外心理战的理念和设想,制定了美国对外心理战总体计划,策划了针对苏东国家、西欧国家、中东国家、东南亚国家的一系列心理战计划和项目。但是,由于参与心理战略委员会的各部门代表之间的权力纷争,使得心理战略委员会精心策划制定的心理战计划和项目无法得到有效的实施,导致美国在心理冷战战场上处于不利的局面。该委员会最终被艾森豪威尔政府用行动协调委员会所取代。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柏林危机爆发之后,英国从自身利益出发主张用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危机,反对法国和联邦德国的对苏强硬立场,更反对美国"有限使用武力"的军事应急方案。麦克米伦的访苏之行,为东西方间的缓和创造了条件,开启了会议谈判的大门。在麦克米伦政府的斡旋之下,美、英、法、苏日内瓦外长会议得以召开,四大国首脑会议亦纳入日程,对柏林危机的缓和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