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问题的产生2016年10月,在一节公开课《甲午中日战争》的讲授中,有老师选用了一则史料:臣(李鸿章)前于预算战备摺内奏称,海上交锋,恐非胜算,即因快船不敌而言……惟不必定与拚击,但令游弋渤海内外,作猛虎在山之势,倭(日本)尚畏我铁舰,不敢轻于争锋。——李鸿章《覆奏海军统将折》教师:李鸿章主张怎样应对日舰?学生:保守点,保存实力。教师:保守,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还有哪些体现?学生:李鸿章的"避战保船"政策。  相似文献   

2.
电视剧《走向共和》(以下简称《走》)对晚清重臣李鸿章作了精心刻画,塑造出一个与人们以往认识完全不同的李鸿章的新形象,确使观众大开眼界。为了树立李鸿章的高大形象,该剧作者不仅在表现他如何励精图治地办洋务、整顿北洋水师方面下了很大工夫,而且还独具匠心地设置了他正气凛然地办外交、捍卫国家利益的精彩场面,甚至把签订卖国条约都变成是“公忠体国”的表现。在表现签订《辛丑条约》时有这样一幕:李鸿章慷慨陈辞,训诫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等人说:“中国人民为什么闹义和团,就是因为你们侵略引起的。你们现在要瓜分中国,告诉你们,将会产…  相似文献   

3.
李鸿章与近代唯一的平等条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鸿章一生中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但他主持签订的中日《修好条规》,则是近代唯一的平等条约。1870年日本向清政府提出订约要求,目的是要攫取与西方列强同等的侵华权益。李鸿章一开始就赞同与日本缔约,主张签订平等的中日条约,“联络东洋以牵制西洋”,表明他当时已经具有初步的近代外交观念,其外交思想具有一定的主动进取性。李鸿章等人经过多方努力,终于成终地挫败了日本的侵略意图,取得了谈判桌上的胜利。然而,一纸条约却难以有效地遏制日本急剧膨胀的侵略野心  相似文献   

4.
李鸿章是晚清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历来对其褒贬不一。有称其为"晚清重臣"、"出色外交家"者,也有称其为"卖国贼"者,而其"卖国贼"称号的获得与他签订《马关条约》有莫大关系。本文试图以《马关条约》的签订为中心,从历史微观处着眼,探寻一个真实的李鸿章,给其以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李鸿章因签订了屈辱卖国的《马关条约》,百年来一直被斥为汉奸、卖国贼。本文认为,从甲午战争前清政府对外一贯妥协退让的政策和马关谈判中李鸿章的表现及中日双方的态度来看,签订《马关条约》卖国求和的主要罪责在清政府,而不应由李鸿章一个人来承担。  相似文献   

6.
《新作文》2006,(3)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李鸿章的北洋海军灰飞烟灭。1901年,刚与八国联军签订“辛丑和约”后,李鸿章病殁北京。戊戌变法的骨干人物梁启超本是李鸿章的宿敌,但在李鸿章死后却写出了一本《李鸿章传》。这本百年前的著作近期已经再版,书中的一  相似文献   

7.
俄国寓言作家克雷洛夫很穷,一次房东与他签订租契时写道:假如克雷洛夫不慎引起火灾烧了房子必须赔偿15000卢布。克雷洛夫看后,提笔在15000后又加上两个“0”,房东惊喜地喊道:“150万卢布!”  相似文献   

8.
李鸿章在与俄国商签《中俄密约》期间,与俄方围绕中东路权问题展开了交涉。其所作所为及其主张观点,都服从于他的联俄制日的外交目的,在交涉过程中,其外交立场是积极的。但是,李鸿章企图以路权作为制衡列强在华态势的砝码,恰好又陷入了俄国精心策划的外交阴谋与骗局。联俄制日的外交策略最终招致的只能是误国大错。值得一提的是,若以《中俄密约》的签订给李鸿章冠以出卖中东路权的罪名,则未免失之简单,也有违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9.
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曾在现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大宝山麓拜师,不仅记载在口碑文学中,《四明丛书》、《慈溪县志》等史料上也有所记载。他的《三国演义》、《忠义水浒》等著作有宁波人情风物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
日本记者佐藤铁治郎写了一本书:《袁世凯》。该书于1910年即辛亥革命爆发前一年由天津时闻报馆出版。该书记载对袁世凯的评价与现今流行的说法大相径庭,仅举数例以说明:要而论之,袁世凯当日(指在朝鲜时期)之谋,实有令人可惊可畏者。使清政府与李鸿章能明断敏迅,出师图韩,一跃而登,真令我日军无从措手。即我日奋然而作,然以当日海陆军论,尚不知鹿死谁手。袁之外交,诚有飚悍之手腕哉。1895年4月李鸿章在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后,与伊藤博文、陆奥宗光闲谈,李鸿章面对当时大清国与小日本的地位变化,今不如昔,感叹道:“人材难得啊。”伊藤博文…  相似文献   

11.
中法双方由越南问题而引发的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有相当影响的战争。李鸿章作为晚清重臣直接参与了这场战争。在与宝海的交涉中,李鸿章不再拘泥于中越宗藩关系之虚名。而是从国家安全利益出发,与法国划定鸿沟,防止法国以越南为跳板侵略中国西南。可以说,《李宝协议》的签订,实为李鸿章务实外交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高琼是北宋太宗、真宗年间重要的武将。今人了解他的主要史料为《宋史》中的《高琼传》。但《宋史》由元朝脱脱负责编纂,其中错漏之处较多。高琼的墓碑《高武烈王琼神道碑》以及宋朝的一些其他资料中对他的生平有所补充,并有些地方与宋史有偏差。笔者通过对读有关高琼的几种史料记载,对其生平事迹作了一番考证,试图修补《宋史》中的某些错漏之处。  相似文献   

13.
电影《甲午风云》中有个镜头:李鸿章与英法等侵略者代表在大堂内谈判,洋人出言不逊,激怒了等候在二堂的邓世昌。他愤怒地将茶盅重重放在桌上,喝道:“一派胡言!”这又惊动了里面的洋人和李中堂,李鸿章喝问道:“谁在二堂喧哗?” 扮演李鸿章、邓世昌的演员分别是王秋颖和李默然。前者不幸在数年前因肝癌去世。临终前,很  相似文献   

14.
《吕氏春秋》中有一条史料记载,笔者通过对《史记》、《左传》、《管子》等史籍的拾遗弥缺,考辩史籍对此条史料记载的异同,并试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15.
甲午中日战争时,“济远”舰管带方伯谦因两次畏敌带舰先逃,被李鸿章处死于旅顺。后来,有不少人为他鸣冤。近年以来,我研究了有关史料,觉得此案确有问题。我曾于1953年《新史学通讯》8月号上发表《中日甲午战争“济远”舰先逃与方伯谦问题》一文,初步提出不同意见,认为“济远”舰在牙山、丰岛及黄海两次战役中英勇打击了敌人,方伯谦在战争中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处死方伯谦,是北洋实力派李鸿章、丁汝昌、刘步蟾等制造的冤案。  相似文献   

16.
一、甘肃举人《请废马关条约呈文》清光绪二十一年乙未三月二十三日(公历一八九五年四月十七日)。由清廷主和投降派首领那拉后派往日本求和的李鸿章在日本马关签订了卖国条约——《中日马关条约》。这一丧权辱国的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之后,引起了全国各阶层人民的愤怒和抗议。当时余栋臣领导四川农民起义,就提出了反对割台赔款的口号?主张抵抗到底,驱逐外国帝国主义者。  相似文献   

17.
《吕氏春秋》中有一条史料记载,笔者通过对《史记》、《左传》、《管子》等史籍的拾遗弥缺,考辩史籍对此条史料记载的异同,并试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18.
《家教世界》2014,(1):45-45
正1895年11月8日,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一种穿透力极强的新射线,并定名为X射线,它打开了一扇通向身体内部"宫殿"的窗户。李鸿章在他的环球访问中有幸在德国拍摄了X光片,亲眼看到了留在左眼下的子弹,也因此成为中国拍X光片的第一人。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强烈抗议和反对,致使他从仕  相似文献   

19.
吉毛仔 《文教资料》2010,(12):80-82
《芦浦笔记》是一本具有珍贵史料价值的笔记。此书很多部分是纠正吴曾的《能改斋漫录》的失误,但其主要的史料价值集中体现在补阙《宋史》记载的空白与考证科举史实两个方面。此外,书中还有部分内容为史料辨伪的绝好例证。  相似文献   

20.
<正>2022年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28周年,这场战争最终以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结束。当时出席《马关条约》签订的中方全权代表是洋务运动的领导人物、揭开中国近代化序幕的晚清名臣李鸿章,他曾试图以无条件让出台湾的“治权”来挽回“主权”,其间表现出他的无奈。我们知道,关于割让台湾的条款有中、日、英三种条约文本,仔细研读、认真评析,对我们回味那段至今伤痛犹在的历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