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鉴 《教育研究》2012,(6):66-71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李秉德先生在自己的学术活动及人才培养过程中,智慧而艺术地展示了他丰富的治学思想,主要包括"冷板凳"坐成"热板凳"、见识与知识同等重要、理论联系实际、个体与团队合作等方面的治学思想。总结李秉德先生的治学思想,不仅在于进一步完善其教育思想,而且在于将李秉德先生的教育思想贯彻到现实的教育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2.
李秉德先生在教育学的很多领域形成了丰富的学术思想。他创立了教学的"七要素说",建构了完整的教学论学科体系。他认为教学论的研究要特别重视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在语文教学思想中,他提出了构建语文教育学的构想。他认为解决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两张皮"问题必须区分不同情况。李先生对教育无限热爱的情怀,对学习永不懈怠的追求,对学术深入研究的执着,对学生严慈相济的关爱,对人生老实做为的信念都给我们以深长的启迪。  相似文献   

3.
李秉德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是新中国教学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小学语文教育等学科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李先生在《教学论》一书中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论体系,标志着以李秉德先生为首的西北学派的诞生。李先生的一生历经坎坷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最终成为一名教育大家。通过追思李先生的学术生涯过程,为年轻一代的教师、学者提供学习经验,为教育工作者标立榜样式的人物。  相似文献   

4.
《当代教育与文化》2012,(2):F0002-F0002,F0003
李秉德(1912—2005),字子纯,我国著名教育家。早年留学瑞.士、法国。新中国教学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小学语文教育等学科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全国第一批‘教育学科(教学论)专业博士生导I师。曾任西北师范学院院长,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5.
李秉德先生在主编《教学论》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教学论教材的编写思想:一是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构建完整的教学论体系;二是教材要注意吸收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三是强调教学论教材的编写要理论联系实际,解决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四是强调编写一部优秀的教材,必须具备教学的适用性。这些思想是有中国特色教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李秉德先生是新中国教学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小学语文教育等学科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在其工作与研究中,对我国电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有诸多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有许多重要的时间节点。每当此时,我们都会不由自主地回过头去,看一看身后留下的脚印,校准一下自己前进的方向。新中国成立60周年,正是这样一个需要我们用心"回望"和"展望"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李秉德先生于2005年5月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在先生逝世五周年之际,由我选编的《李秉德教育文集》终于脱稿了。睹文思人,思念之情涌动胸中,久久难以平复。  相似文献   

9.
最早接触李叔同先生,源于他根据美国奥德威的曲而编作的儿歌《送别》,当时初中历史教材中就有,而且先后被电影《早春三月》、《城南旧事》选做插曲或主题歌,成为了一个历史时期中国青年学生或知识分子思想感情的象征。本文笔者分析李叔同先生的教育精神给广大教师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许美德 《师道》2012,(7):52-54
李秉德出生于河南洛阳市一个非常贫穷的家庭,是四个孩子中最大的一个。父亲喜欢学习,在私塾中念过书。母亲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不识字,但是很好的一个人,热情、善良。"李秉德的父亲是如此地喜欢学习,在找不到工作的困难时期,就把自己的家变成一个类似私塾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四川教育》2008,(12):1-1
教育发展无尽头,思想解放无止境。推动教育前行的根本力量,是教育思想、精神和行为的彻底解放。  相似文献   

12.
当亲爱的读者手捧着这本尚散发着油墨芳香的新年杂志时,会发现:我们的杂志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14.
李秉德先生(1912—2005)是我国当代教育界一位德高望重的著名教育家,是新中国教学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语文教育学等学科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李秉德先生1928年入河南大学预科,1930年升入本科,主学英文,辅学教育,次年改主修教育。1934年大学毕业后,受开封教育实验区主任李廉方先生之聘,担任"大花园教育村主办干事",从事"廉方教学法"的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泰兴市的洋思中学,20年前是一所被称为"三流的硬件"、"三流的师资"、"三流的学生"的农村初级中学.现在,它已经成了"全国十所薄弱学校变为名校"的典型范例之一,成了中国初中教育的一面旗帜.有人说:"中国的学校不要说都办成这样,要有一半这样,哪怕是十分之一,中国也就成为教育强国了."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是创造教育的世纪。教师应当如何去应对这一历史使命?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陶行知先生曾给予教师许多深刻的提示,学习和领会陶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将对指导教师推动当前教改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陈希孺院士系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国际知名的数理统计学家和教育专家,2005年8月8日因病不幸逝世。陈希孺院士毕生致力于人才培养和统计学科研队伍的建设工作,不仅在数理统计领域的研究工作赢得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赞誉,而且在新中国研究生教育和学位制度史也留下了闪光的足迹。1981年,我国授予的首批18位博士中就有3位是他亲自指导培养的。本文作者赵林城、白志东即为其中的2位,现分别为中国科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教授.  相似文献   

18.
王国维先生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纵观鲁洁先生的人生历程与学术思想的发展,亦是经过了这样三重境界.  相似文献   

19.
廖海 《中学文科》2006,(11):87-87
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他的教育思想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两个月来,中华民族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我与六年级毕业班学生、家长们坚持开展“亲子日记”活动,记录这段特殊时期的日常生活、心路历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发现真善美,坚定信念,为重返校园做好身心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