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6月24日、7月13日,某报鉴藏专刊先后刊发郭庆祥《艺术家还是要凭作品说话》、谢春彦《钱,可通神,亦可通笔墨耶?》两篇文章,以间接指向方式就当前走红的范姓画家  相似文献   

2.
本人采写的《县委书记被晾之后》,在1997年5月31日《大众日报》二版见报后,先后被《光明日报》主办的《文摘报》、《文汇报》等全文转载;《人民日报·华东版》等多家报纸,分别发表了以此文为话题的评论、杂文等。这篇稿子是在一个偶然机  相似文献   

3.
2010年12月31日,“余心声”在贵州日报上又一次发表了重要政论:《论风气要正、工作要实、干部要干》.这是“余心声”2010年发表的第四篇重要文章。前3篇重要文章分别是:3月31日发表的《论增强干部执行力》;5月5日发表的《论大旱中屹立的贵州精神》;9月27日发表的《论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消息来源”与名誉侵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报道侵害名誉权,一般是指新闻报道因使用侮辱、诽谤性语言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或因揭人隐私而侵害他人名誉权。新闻报道侵害名誉权的案件,最常见的是“消息来源”有误,作者及媒体因把关不严而涉讼。 目前,我国在处理新闻侵权案件时,多援引《民法通则》和最高人民法院1993年公布的《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以下简称《解答》)和1998年公布的《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正>"文人无行,莫甚于抄袭,不仅盗人之名,而且窃取别人的智慧财产,完全是盗贼行径、所以现代文明国家无不重视抄袭问题,凡涉及抄袭,即严肃对待,毫不假借、"以上文字见诸于2014年2月19日《文汇报》所载汪荣祖的文章《抄袭之风何时了》2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报》转摘了该文部分文字,编者给加了一个非常犀利的题目《抄袭  相似文献   

6.
案头摆着上海《文汇报》唐海同志于1982年4月1日的一封来信。信上说的是复制一条36年前《文汇报》“加急专电”的事。 36年前登出的一条新闻,为什么要舍近求远,从北京到上海复制呢?原因是新闻研究所报刊史研究室的同志,向我谈起这条新闻时,感慨地说,徐铸成同志到现在还念念不忘《文汇  相似文献   

7.
本刊今年第2期曾发表巴夫的文章《他用法律 洗刷了恶名》。文章报道了四川资阳市公安局杜先福状告 《青年与社会》杂志因刊发“黑名单”而侵害其名誉权。去年 11月22日,受理此案的云南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法院一审判 决《青年与社会》杂志败诉。今年5月,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 终审判决,杜先福败诉。  相似文献   

8.
9月11日的《文汇报》和《法制日报》都报道了“英国麦田怪圈”事件。《文汇报》的眉题是“迷惑科学家达十年之久”,主题为“麦田怪圈可望解迷”;《法制日报》的主标题是“英国麦田‘怪圈’真相大白”,副标题为“原来竟是一场恶作剧”。对照两报关于这则报道的整篇文字,前大部分的段落、文字甚至  相似文献   

9.
今年6月26日,上海《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和《咬文嚼字》三报一刊联  相似文献   

10.
1992年10月29日。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山西大学美术系副教授张顺清、太原市公安局南城分局山西大学派出所所长郝运诉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王颖、湖南《文艺窗》杂志社、《中国妇女》杂志社侵害名誉权一案作出一审判决,原告张顺清、郝运胜诉。  相似文献   

11.
“赖因克何许人也?我曾经猜测他也许跟潜伏于彼邦里巷村落的‘新纳粹’、‘光头党’之流有染。”(《文汇报》1998年5月7日)看了这句话,笔者大吃一惊。众所周知,这位赖因克是柏林德国歌剧院交响乐团的大提琴手,当今世界乐坛赫赫有名的音乐家,文章作者怎么竞  相似文献   

12.
吴跃龙 《新闻记者》2007,(11):107-109
很多人知道,现在的《文汇报》是1938年1月25日在上海问世,2008年是《文汇报》创刊70年大庆。但很少人知道,在此前几十年,上海已有一张《文汇报》,创办于1879年4月17日(清光绪五年三月二十六日),到1930年被《大美晚报》归并,存续51年。为方便叙述,我们姑且称之为"前文汇报"。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两个法律问题: 1.正确的新闻批评未收成效怎么办? 2.无理诉告新闻侵权应否承担法律责任? 1988年11月25日,福建省首例“新闻官司”——《厦门日报》被诉侵犯公民名誉权  相似文献   

14.
最高人民法院于去年8月31日公告公布《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已于9月15日起施行。这是1993年《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以下简称“解答”)以来,最高法院在总结5年来审判实践基础上针对审理名誉权案件中提出的一些如何适用法律问题所颁发的又一件重要司法解释,主要内容同新闻工作有关。这件司法解释有个重要特征就是注意到新闻工作的特殊规律,划清正当的新闻报道和名誉侵权的界限,有利于保护新闻报道的正常进行。表明我国年轻的”新闻侵权法”已初具规模。  相似文献   

15.
《文汇报》1997年1月10日于一版刊登了该报驻杭记者万润龙采写的《“15亿件衬衫积压”竟是空穴来风》的报道,在舆论界、企业界引起震动。此稿发表后,各地许多报纸相继转载。中宣部领导在中宣部阅评小组的阅评意见上作了批示。服装行业主管部门领导和服装行业的厂长经理赞扬这篇报道,认为文汇报敢于及时澄清错误的信息,避免了国家造成更  相似文献   

16.
姜雷 《青年记者》2006,(24):38-39
2006年6月15日,《第一财经日报》刊登《富士康员工:机器罚你站12小时》的记调查,章经媒体转载后引发广泛关注。2006年7月3日,富士康认为该报道侵犯了自己的名誉权,向深圳市中院提出诉讼。7月17日,记王佑和翁宝收到了法院冻结其资产的通知书。8月25日,富士康旗下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以名誉侵权为由,起诉《第一财经日报》记,索赔3000万元,并申清冻结了被诉记的个人财产。8月28日,《第一财经日报》发表声明,对鸿富锦公司采取诉讼保全措施查封记个人财产“表示强烈谴责”。8月30日晚,富士康将诉讼标的降为1元,相关记财产被解冻,同时将《第一财经日报》列为被告。9月1日,《第一财经日报》组建律师团应对富士康诉讼。2006年9月3日18点10分,《第一财经日报社与富士康科技集团(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联合声明》出现在《第一财经日报》网站上。双方在“相互致歉、相互致敬”之后,富士康撤销了对“一财”的诉讼。至此,这场闹得沸沸扬扬的官司就这样戏剧性地握手言和。  相似文献   

17.
正《文汇报》副总编辑唐海先生去世已11年了。我深深怀念这位资深的报业前辈——引领我走进新闻工作的引路人。我最早接触唐海先生是在1959年,他当时在《解放》杂志任职,1957年一场"反右"斗争,他幸免于难,被"保护"起来。在《解放》杂志举办的一次作者座谈会上,他对我这个大学三年级的学生热情鼓励有加,希望我为《解放》杂志写稿。我写了一文,很快就被刊用了。1960年,我被分配到文汇报工作。1962年,唐海回到文汇报担任领  相似文献   

18.
杨欣 《军事记者》2011,(4):33-34
2010年12月2日,《中国军工报》二版头条刊发了题为《鼾声,不应被过多检查打断》的报道,并配发编辑点评《不适度就不科学》。文章讲述了某营主官明察细究,发现战士精神状态不佳的根本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战士睡眠的经过,进而指出部队管理要以人为本,讲究方式方法。报道的刊发,对部队实现科学管理、体现人文关怀,具有一定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19.
2010年8月24日至9月9日,河南日报《焦点网谈》版连续推出了《"面"对河南》、《"面"向全国》、《"面"对挑战》、《"面"临机遇》大型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好评和强烈反响。随后制作的《"面"对河南》大型网络专题,还荣获2010年度河南省新闻奖一等奖。这组报道是怎样产生的?当时为什么要策划这样的选题呢?  相似文献   

20.
侮辱或侵害人格尊严的言辞,乃是以低于常人所能接受的歧视性的词语或形象贬损相对人,使之处于"人所不齿"的境地。它的方式是一不说事,二不讲理。范曾诉郭庆祥侵害名誉权案判决把对作品和人品的正当批评意见误作侮辱人格,不利于正当的文艺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