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辉 《中国档案》2015,(1):38-40
"既然认定我适合做档案工作,那么我只有努力把它干好了。"——南宁市档案局(馆)长廖茂隆2009年2月,南宁市委组织部长和市委副书记找到时任良庆区党委副书记的廖茂隆,开门见山的一句是:"茂隆啊,档案工作很重要啊……"廖茂隆马上意识到:自己的"最后工作站"就是档案局了!此前,廖茂隆对档案工作还没有基本的概念,只是简单地认为"纸张发黄的文件不用了就交给档案局保存去"。虽然不清楚档案工作具体要干些什么事情,但他还是爽快地表态:"服从组织安排,服从市委决定,我一定要为档案事业奋斗终身!"  相似文献   

2.
最近,我的一位在北京某机关从事档案工作的朋友,在给我的一封信里说他自己大学毕业"嫁"到机关近二十年来,长年忙于收集、整理、编研档案信息,已把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档案事业,如今已是"半老徐爷"了.喜欢幽自己一默的我的那位档案朋友,其实才三十过八,我却比他还大几个月哩.他"半老徐爷",我就要想想自己是不是还有点"风韵".  相似文献   

3.
沧海一粟:我曾问一位机关档案室的档案人员:"归档是档案形成的前提条件吗?,"他笑了笑,没有回答,似乎这样简单的问题用不着回答.在我的一再追问下,他不紧不慢地回答:"当然,文件归档前称文件,归档后才称档案,归档当然是档案形成的前提条件了.这样简单的问题恐怕地球人都知道答案.你不是糊弄着我玩的吧!"我又问他:"历史档案,比如说甲骨档案、金石档案、简牍档案、缣帛档案都经过‘归档'程序了吗?"他无言以答.  相似文献   

4.
学人研究、学史研究和学论研究是构成档案学研究的三要素,三者相辅相承,共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学。只有进行档案学术研究活动,并且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的人才是档案学人。研究中国档案学人具有四个意义:对档案学人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档案学发展的历史;可以把对档案学人的研究作为档案学史研究的一个特殊视角;对档案学人的研究能够评估和定位档案学术的发展阶段;研究中国档案学人,是打造中国档案学派的重要路径。研究中国档案学人的四个路径,即"个案研究""比较研究""群体研究"和"学术著作评价"。  相似文献   

5.
开场白:当您看到本期辩题是<我心目中的三个体系建设>时,一定会感到奇怪,怎么辩题中的"两个体系"变成了"三个体系"呢?为此,请特别关注本辩题的最后一辩.从下期起,<我说编制"十二五"档案规划>将闪亮登场.  相似文献   

6.
经过军转考试并按排名选岗,我被分配到中共山东省委办公厅秘书处工作。2014年11月10日,是我脱下穿了25年的军装到新单位报到的日子。那天下午,毕处长领我到档案室,把我交给了孟秋娟大姐,让我跟随孟大姐学习档案工作,嘱咐我一定要做一个像她一样的"优秀档案人"。11月11日一大早儿,我就来到了单位。孟大姐早早地帮我收拾好了办公桌,还给我准备了一些档案学方面的书籍,几本《中国档案》《山东档案》杂志和几份关于档案工作的文件。她微笑着对我说:"要想尽快从门外汉变成内行人,学习是最有效的方法,除此之外,没有捷径可走。"我如获至宝。孟大姐1991年正式从事档案工作,至今已经整整24个年头了,仅凭这一点,就让我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7.
职业与事业     
有人问我,咱干的档案工作是职业,还是事业?我有些语塞,急忙求助<现代汉语词典>:方知职业是指"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事业是指"人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而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活动".  相似文献   

8.
":档案自然形成规律"自1960年提出以来对我国的档案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在学术界也引发了一系列讨论。本文在归纳总结这些讨论的基础上,探讨分歧根源并对档案学研究态度提出了相应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宋慧蓉(以下简称"宋"):陈教授您好!欢迎做客<名家访谈>节目,我代表广大会员欢迎您的到来! 陈忠海(以下简称"陈"):不客气,大家都是同事和朋友,同时又是会友. 宋:曾老说过"研究历史,古为今用",您在郑州大学本科段学的是历史学,这一背景,对您的档案学研究的思维或方法有无影响? 陈:学习历史学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够帮助确立自己的历史主义方法观,学会历史地看待现实问题,避免狭隘和偏激.  相似文献   

10.
崔海莉:各位网友,大家好!开篇之前,请允许我先讲讲邀请本期嘉宾的一段小插曲,当我以<名家访谈>栏目主持人邀请本期嘉宾时,他回复我: "我不是名家,你访×××吧!"我说:"我们只访教书的."他又回复:"我院名家众多,我真的不能算名家."直到我解释说别人自有别人会去访,他才算是接受了访谈.  相似文献   

11.
人在兰台     
何涛 《北京档案》2014,(3):58-63
正因为有了晚唐诗人李商隐的那句:"嗟余听鼓应官去,马走兰台类转蓬。"的著名诗句,让我的兰台生涯一开始就有些惆怅。我不知道李商隐当时为什么对兰台有那么多的无奈,但我知道,档案部门是一个要甘于清贫、耐得住寂寞的行业,这和我之前天马行空、舞枪弄棒的军旅生涯是格格不入的。拿枪和拿笔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2003年,已有13年军龄的我军旅生涯走到了尽头,虽然从当兵  相似文献   

12.
一、七十四年故宫情——单士元与故宫的终生之缘"我这一生看过五种旗帜在故宫飘扬:大清的龙旗,共和的五色旗,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日本的膏药旗,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单士元回顾其在故宫工作的70余载,寥寥数语便拂掠过纷乱兴亡,落定在新时代[1]。这就是我国著名历史档案学家单士元与故宫相守的一生。当然,岁月贻留给单士  相似文献   

13.
正日前,赵玉洁就工作经历、学术研究,接受了本刊专访。问:你是何时开始日本侵华档案整理研究的?答:我是日语专业毕业。1990年,我通过考试,进入吉林省档案馆,从事日本侵华档案整理研究工作。我进馆就参加了以"满洲中央银行全宗"为主的日本侵华档案案卷级整理工作,一干就是19年,其中10年工作人员、9年副处长。这期间,我一心扑在馆藏日本侵华档案整理、翻译、研究工  相似文献   

14.
沧海一粟:档案行政执法问题一直是个热门话题,对其解读或理解也常说常新。比如,"法"的具体内涵或内容是什么、"档案"的具体内涵或内容是什么、档案行政执法的主体是谁、如何进行档案行政执法,等等。刘子芳:档案行政执法中的"法",我认为,就是指档案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5.
正演讲之初,我想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内容是这样:有人问三个砌砖工人:"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个工人回答:"我正在砌砖",第二个工人回答:"我正在赚钱",第三个工人说:"我正在建造世界上最富有特色的房子。"故事的最后结果大家肯定可想而知,前两个工人还是普普通通的砌砖工人,而第三个工人却成为伟大的建筑师。人们往往会通过这个故事,讽刺前两种人胸无大志,目光短浅,所以一无所成,而赞美第三种人理想远大,梦  相似文献   

16.
彭霞 《档案时空》2007,(10):6-7
22年前17岁的我从学校一毕业就来到湖南省档案局工作,领导对我讲的第一句话就是:祝贺你成为"兰台人".同时又意味深长的感叹,要做好一个兰台人不容易啊.那时,我对"兰台"并不了解,对如何做好一个兰台人更是一无所知,只是从老同志的言谈中知道"兰台"就是古代保管档案的地方,顾名思义,"兰台人"也就是管理档案的人了.  相似文献   

17.
我国自隋朝牛弘系统提出文献散佚的"五厄"论之后,历代又对此进行了补充,以明代胡应麟的"十厄"论最有代表性。近代对文献散佚的研究更加深入,陈登原将我国大小之"书厄"的原因概括为:政治、兵燹、藏弆、人事四大范畴。本文则将学者们的研究分为"历代图书档案损毁记录派"和"图书档案损毁研究派"两大派别。两派学者分别从微观和宏观层面对我国档案损毁的现象和规律进行了不懈的探讨,取得了超越前人的可喜成就。  相似文献   

18.
"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这是档案工作的真实写照.如何做好档案工作?就领导部门和档案部门的角度,从领导者和档案从业者的关系上来讲,我认为以下两点要把握:一是"给位助为",二是"以为争位".  相似文献   

19.
<正>我很喜欢泰戈尔的这句话:"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尊贵的,但是,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绿荫的。"选择了档案事业,就如同选择了叶的事业。档案工作平凡而又伟大,它演绎着我绿叶映红花的人生,彰显出我生命的价值,书写着我人生的别样精彩。走出家乡步入大学校园1986年夏天,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来了——黑龙江大学历史系档案专  相似文献   

20.
刘伟 《档案管理》2003,(1):6-12
1巧媳妇能做无米之炊 "巧媳妇能做无米之炊",我这题目一念出口,必定有人认为我念错了,或有人认为我糊涂了,是东拉西扯,无稽之谈,或认为我"左"劲不退,说无根无底的话.不错,再巧、再伟大的人,如若手中空空,要求他(她)做出更多更好的东西来,恐怕是异想天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