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木兰诗》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的“东阁”“西阁”,教材、教参中均将其理解为东西两个房间,其实这是不正确的。意义比较实在的方位词,东西南北等,在与名词构成表处所的短语时,历来可以放在名词的前面。《尚书》“伊兹东夏”,“东夏”即中国之东部(按,“夏”即中国);《列子》“北山愚公”说的是山北面的愚公;战国地名“西河”就在黄河西岸;今天所谓“西欧、北  相似文献   

2.
《木兰诗》中“东阁”、“西阁”该作何解释呢?愚以为木兰所居只有一个“阁”。所谓“东阔”者,“阁东”之谓也;所谓“西阁”者,“阁西”之谓也。“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可译为: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通讯〉(1996年第4期)刊登了唐军文同志的《“雄兔脚扑朔,雌免眼迷离”究竟该作何解?》一文.文中说:“同‘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等句一样,”脚件利,眼迷离”是雄雌兔的共有特征和神态动作.这可是运用厂互支的修辞手法”。这种观点.省考不敢苟问。诚然.将“‘开我人间门.坐找两阁床”归为五文,是无叮作议的如果不轻r文,反倒不好解释了,怎能外的基本问卜,坐的却是两间床呢?视作互文,那就是,开我本问问阁的门。坐我东阁西阁的床,描绘J”木兰的众实姊妹争相邀请木兰的动人场面。但是.若将“难免牌外协,雌兔…  相似文献   

4.
三、几种特殊的建筑和部件名称轩,指长廊或小室。归有光《项脊轩志》“从轩前过”。阁,汉代指掌的东西两侧与堂相连的房子,与厢相类,后来也指供休息、远眺、供佛或藏书用的建筑物。如(黄生借书说):“束之高阁。”即指藏书的屋子。另外,后世称女子的卧房为阁,如日阁、出阁。(木兰诗):“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即指女子住的房间。台、谢,都是统治阶级游玩休息的场所。台,高而平的建筑物,一般供望远或游观之用。如(永遇乐·京回北固亭怀古):“舞村歌台。”谢,建在高台上的敞屋。观,宗庙或宫廷大门外两旁的高建筑物。后…  相似文献   

5.
师:请同学们选择你最喜欢的诗句,谈谈你的阅读感受。 生1:我最喜欢“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这几句写出了木兰恢复女儿装的娇媚情态,使木兰的形象更加丰满。  相似文献   

6.
互文与合叙     
在现代汉语中经常出现以下两种类型的句子:1、太阳挂在这个地方,月亮歇在这个地方;男人想着这个地方,女人梦着这个地方。——宜昌民歌《三峡——我的家乡》2、他认为同一、存在应该由区别和重复来替代,世界上只有区别之间才相象,而不是互相相象的东西才有区别。——《扑朔迷离的游戏——后现代哲学思潮研究》其实这两种句式在古代经典作品中曾大量出现,例如: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辞》4、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例3如果完全从字面解释,就会出现问题:明明开的是东阁的门,怎么坐到西阁的床上…  相似文献   

7.
北朝民歌《木兰诗》在写木兰从军归来、恢复女妆的情景时说:"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户理云鬓,对镜帖(贴)花黄。"那么,什么是"花黄"呢?花黄是古代流行的一种女性额饰,  相似文献   

8.
郁玲 《现代语文》2011,(12):130-131
自然万物以复杂的对比关系构织在一起,互相衬托地显现着。我们的先人早就发现了这样的对比关系,并将这种手法运用到了诗歌创作中。“远岸秋沙白”与“连山晚照红”形成冷与暖的对比;“过春风十里”和“尽荠麦青青”形成虚与实的对比;“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相似文献   

9.
北朝民歌《木兰诗》在写木兰从军归来、恢复女妆的情景时说:“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户理云鬓,对镜帖(贴)花黄。”那么,什么是“花黄”呢?花黄是古代流行的一种女性额饰.又称额黄、鹅黄等,是把金黄色的纸剪成各式装饰图案贴于额上.或在额间贴上黄色。这种化妆方式起源于南北朝.当时佛教盛行,爱美的女性从佛像上受到启发,渐成风气。关于“花黄”的由来,还有个传说——  相似文献   

10.
《木兰诗》(人教版七年级下)的一个教学片断: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疏通了本诗的内容,同学们可能还有不了解的地方,请你们提出来,大家一同解决。生1:老师,诗中说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这一句我不太理解,打开的是东边房子的门,怎么就坐在西边房子的床上?师:我也纳闷,请大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说说看,你们是怎样理解的?  相似文献   

11.
"当户""当窗"--《木兰诗》的炼字艺术《木兰诗》"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回乡时,写的是"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装,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我们读这段诗时,主要是读它的排比和对偶。但是,对"当户理红妆"也应该提  相似文献   

12.
小师许浑《送太昱禅师》:“结社多高客,登坛尽小师。”“小师”是对受戒不满十年的和尚的称呼。开士李白《登巴陵开元寺西阁赠衡岳僧方外》:“衡岳有开士,五峰秀真骨。”“开士”原为梵文“菩萨”的意译,因为他能开悟道之境。后用作对僧侣的敬称。  相似文献   

13.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以下简称《茅歌》)“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中的“床”,有人把它解释为睡觉的“床铺”,“屋漏”,有人把它解释为名动主谓结构“房屋漏雨”。这不妥。我们认为,“床”应指“坐具”,“床头”就是“坐榻边”;“屋漏”是处所名词,应指“屋子的西北角”。据此,“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  相似文献   

14.
一“室”一“献” 情态俱出 《愚公移山》一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愚公看到全家及村人由于“惩山北之塞,出人之迂也”,就集合全家人商量移走太行、王屋二山。原文写到老愚公“聚室而谋”,课本对“室”的解释是“家”。那么原文为什么不直接用“家”而要用“室”呢? 其实,“家”这个词很早就出现了,《诗经》就有“宜室宜家”之句。古人认为,一个家,前为堂,后为室。即我们所谓客厅和居室。愚公集合自家人商量事情,既不能让大家在客厅、居室散乱而坐,也不须正儿八经在客厅议事,而一个“室”字用得既合乎事实,又让读者对愚公全家人商量事时的情态产生丰富的联想:老愚公盘腿坐于炕上,儿孙们团团围坐在老愚公周围,热烈地讨论着愚公的提议,一个感天撼地的伟大计划就在这样一个亲切而热烈的氛围中产生了。可见,作者用“室”是有独特用意的,用词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15.
“床”和“榻”在古代都是指一种坐卧用具。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床,安身之坐者。”东汉刘熙的《释名释床帐》也说:“床,装也,所以自装载也。”这就说明“床”在古代就是一种宜坐宜卧的用具。另外。《释名释床帐》对“榻”的解释是:“长狭而卑为榻。”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对贾宝玉的描写,在以男性为交际对象和以女性为交际对象的不同场合中,贾宝玉有两种不同的性格表现,这是作家极力推崇女子价值的思想反映,是为作家“使闺阁昭传”的创作目的服务的。  相似文献   

17.
《木兰诗》中“木兰当户织”一句,课本注释为“对着门织布”。显然,这里是把“当”训释为介词“对”。笔者翻阅了手边的几种选本,“当”字的注释均与课本完全相同。看来这种解释似乎已成定论,我却以为值得商讨。 《说文》云:“户,护也。半门曰户,象形。”“户”既是单扇的门,而木兰又偏偏正对这狭窄的门安机而织,这岂不有碍出入?再者,木兰这个闺阁少女,如果“对着门织布”,在封建礼教下恐怕也是不允许的。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房屋多是坐北朝南,且由外到内依次为门、庭、堂、室。古代房屋一般有院墙围着,故住宅最外面的门叫院门。院门内有屏,又叫萧墙。《荀子·大略》中说:“天子外屏,诸侯内屏。”屏也有在院门内的。贵族的大门一般是三间开,中间足明间,为门,左右为塾。《汉书·食货志上》:“里胥平旦坐于右塾,邻长坐于左塾。”(里胥,古代一种小  相似文献   

19.
在西部开发的大潮中,如何看待历史上的开发成就?具体地讲,汉唐盛世西部经济是否曾居全国领先的地位?《光明日报)2000年8月11日头版题为《历史的警示》一文,针对“西部经济在汉唐盛世初不稍逊于东部”的观点说,“历史时期中国西部除关中平原和川西平原这两小块区域稍显富庶之外,经济大多相对落后于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20.
这个春节,爸爸妈妈带我去西安度假。当我拿到火车票时,惊奇地叫了起来:“妈妈,我们坐‘软席卧铺’呀!‘软席卧铺’是什么呀?”爸爸坐在沙发上,神秘地说道:“就是软卧呀,像《天下无贼》里黎叔坐的包厢那样。”我虽然坐过几次火车,但都是硬卧,一想到将第一次坐软卧,尽管离出发的日子还有好几天,我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那天车站的人很多,幸好我们从天桥一下到站台,就是软卧车厢。验票的阿姨微笑着查过我们的票后,我们上车了。咦,过道里只有一个一个的门,怎么看不到床呀?我正疑惑,妈妈找到了我们的铺位,并轻快地拉开了包厢门。啊,里面有四张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