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本文以框架理论作为依据,从报道态度、报道内容和报道方式三个方面,对《人民日报》、《泰晤士报》、《纽约时报》2008、2012年奥运会的开幕式报道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显著性检验,关于‘《纽约时报》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奥运会开幕式持批判态度”的猜想并未得到验证,但得出了“奥运会主办国的报纸对奥运会开幕式的报道体裁更丰富”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随着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日益临近,美国网络、特别是依托传统大报刊的网络媒体,利用网络传播无国界的优势,用越来越多的北京奥运报道来吸引受众注意力。美国媒体对于奥运报道有相对较长的时间;也有较为丰富的经验。请读者随着笔者的鼠标一起进入美国三大报刊(《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和《时代》周刊)网络版的页面,看看他们是如何关注北京奥运会的。  相似文献   

3.
传媒动态     
《新闻通讯》2008,(9):64-64
各大报第一时间推出奥运开幕式号外,美报:开幕式显示中国日益强大,日本报媒看奥运开幕式,《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出版奥运专刊,英国主流报纸赞美北京奥运会,报纸为阅读率最高文字媒体,上海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庆祝成立十周年,全国首份原创多媒体数字报宁波面世  相似文献   

4.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圆满结束之后,大多数西方媒体对这次开幕式做了正面报道。不过,没过几天,西方媒体对北京开幕式的报道就不那么正面了。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框架理论对《纽约时报》在北京奥运会期间的报道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6.
寰球传媒     
世界:北京奥运开幕式收视创新高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吸引了全球目光,在多国收视率也创历史新高。据各国媒体和调查公司报道: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日本的平均收视率为37.7%,瞬间最高收视率约为48%,超过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在西欧各国的收视率都达到了20%左右;在全美收视率达18.6%,创非美国举办奥运会开幕式收视率最高的纪录,被称为"一个不可思议和值得纪  相似文献   

7.
2008年8月8日晚上8时,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隆重开幕。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以不同寻常的开场、壮观的场面、优美的画卷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惊艳现身,震撼了现场和全世界近40亿计的观众,报纸怎么在有限的版面空间和相对滞后的时效性的情况下完美地报道这一盛况呢?本文收集和分析了奥运会开幕式之后的全国一些报纸,以探讨报纸媒体在报道这次奥运会开幕式的方法和手段,以及在满足读者阅读期待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8.
向阳 《新闻爱好者》2010,(1):156-157
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终于在2008年8月8日盛大落幕。每届奥运会的开幕式尤其是点火仪式一直以来都成为全世界观众最大的期待,这次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也同样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文艺表演以其独具特色的创意、容量巨大的中国元素和壮观的画面气势,引起了全世界观众的热烈好评。路透社记者吴健发表分析文章说,创意出众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充分展示了中国的独有文化.已获得世界媒体狂热的赞赏。  相似文献   

9.
2008年8月8曰晚,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隆重举行。为充分报道这届奥运会的盛况和赛事,来自世界各国的三万多名新闻工作者云集北京,展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新闻大战。北京不仅成为各国运动员的竞技场,也是世界各国记者的“竞技场”,  相似文献   

10.
信息集萃     
业界活动北京奥运转播创纪录北京奥运会是目前为止奥运会历史上转播规模最大的一次,创下新纪录。国际奥委会市场开发部部长蒂莫·拉姆先生在8月2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全球一共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5000小时北京奥运会的报道和转播,其规模已是悉尼奥运会的4倍、雅典奥运会的3倍。据国际奥委会估计,8月8日晚全球观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电视观众大约有12亿人,远超悉尼和雅典奥运会。在中国,有1.02亿多观众在网上收看相关比赛,还有1.46亿观众通过网络点播方式收看转播。  相似文献   

11.
2008年8月8日,在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之中,灿烂的中华文化与激昂的奥林匹克精神对接,进发出耀眼夺目的光辉.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以一个接一个的视觉奇迹吸引了全世界40亿人的目光:在中国,开幕式电视直播的收视份额达到83.62%,超过了历年来春节联欢晚会的最高点;在德国和法国,收视率都达到黄金时段的最佳值;在日本和韩国,收视率创下了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奥运会开幕式收视率的新纪录;在美国,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收视人数创造了美国本土以外举办奥运会开幕式收视率的最高峰.  相似文献   

12.
奥运会是一个连接主办国和世界的大舞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演了一出展现中国文化风采和魅力的民族大戏,其中"和"文化的展示和传播成为中国文化与奥运精神的共鸣点,与"人文奥运"交相辉映。本文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和"文化传播及其影响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数据     
《青年记者》2009,(19):3-3
NBC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转播获艾美奖三项奖 9月20日,美国第61届艾美奖颁奖,NBO制作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转播荣获(综艺/音乐/喜剧特辑)最佳导演奖、最佳特别节目奖和最佳技术指导奖等三项奖。  相似文献   

14.
薛宝海 《视听界》2009,(1):118-118
奥运会之后,我很快就听说美国NBC电视台转播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跟我们国内看到的“很不一样”,画面精美,重要信息都没有遗漏。这里要说一下,国内从央视1套看到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画面是BOB——北京奥运会组委会下属的专门机构转播的,这个专门机构很多人是原来央视5套的,我感觉在转播理念和经验上要逊色于NBC等老牌电视机构。  相似文献   

15.
李钢  于国辉 《网络传播》2009,(10):12-14
加拿大Ⅸ多伦多星报》日前发表文章说:“奥运会已过去一年多,沉浸于奥运会荣光之中的北京,如今正马不停蹄地准备一场与炫目的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不相上下的盛会。”文章还说“这将是世界迄今所见最大的生日派对。”印度《每日新闻与分析报》也报道称,  相似文献   

16.
《新闻世界》2008,(9):13-13
来北京采访奥运会之前,曾读到一位采访过雅典奥运会的“老记”写的文章:因为奥运会的开幕式门票太抢手,只有极少的注册记者能幸运地亲眼目睹开幕式的盛况。为了“抢”到开幕式门票,唯一的办法就是及早申请。  相似文献   

17.
王磊 《中国广播》2008,(10):83-84
奥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的现场直播是奥运会最重要的两项仪式,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也是所有媒体新闻报道的重头。对于报纸和通讯社来说,奥运开幕式和闭幕式背后的故事是他们报道的重点,而对于广播电视媒体来说,直播开幕式、闭幕式是奥运会单场直播时间最长的两场直播活动。  相似文献   

18.
2007年7月27日的《人民日报》报道,奥运会文化艺术顾问季羡林教授在北京奥组委刚刚成立时,曾对前来征求意见的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说:"我建议在开幕式上将孔子‘抬出来’,因为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这件事立即引起轩然大波,在国内各大媒体和网站引起大家的讨论。现在在百度打上"季羡林张艺谋",还能找到79000多条有关这次讨论的网页。这说明,"孔子"和"奥运会",确实在无形中抓住了大家的眼球和注意力。  相似文献   

19.
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次日,全世界的媒体都给予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高度的评价,就连一向对中国过于挑剔的欧美媒体,也罕见地一致称赞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称这是“艺术之美的杰作”,“中华文化的缩影”,形容词也是一个比一个有意思——法新社的“Spectacular”(壮观的),路透社的“Dramatic”(充满戏剧性的),  相似文献   

20.
《新闻世界》2008,(10):114-114
随着“鸟巢”上奥运圣火的熄灭,北京奥运会圆满闭幕,中国政府和人民成功地为世界奉献了一场精彩的体育盛会,相信多年后仍将为世人所谈论。——新加坡《联合早报》25日发表题为《留给中国的奥运遗产》的文章说北京奥运会用与震惊全世界的开幕式同样精彩的闭幕式结束,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已经走向世界。——西班牙《国家报》报道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