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合作学习既是一种教学方法.又是一种学习方式。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有别于传统教学的双边互动观。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边互动,不仅要求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整体把握,分配学习任务,控制教学进程.同时要求教师关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相互帮助。[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在合作学习的诸多理念中,最令人注目的当属互动观。由于合作学习视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为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因而这种互动观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与传统的教学观有所不同,它不再局限于师生之间的互动.而是将教学互动推延至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3.
一、合作学习方式的总体构架及操作模式 1.合作学习的互动模式 合作学习包括学生与教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如图示:  相似文献   

4.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策略。合作学习,包括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大组交流、跨组交流、全班交流,只要是适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且有效的都是合作学习。知识和技能在合作中获得,情感、价值观在合作中培养,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过程与结果并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必须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来达成。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努力促进学生发展.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与探究性学习一样。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力点,它的出现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单向交流变为师生、生生之间多向互动,促进学生的交流沟通和心理品质发展。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呢?  相似文献   

7.
周益明 《现代语文》2006,(11):58-59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之间互动,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由此可见合作学习在实施新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合作学习大多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展开,它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那么.在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育积极倡导合作学习。因为合作学习给学生创设了较大的学习、活动、交流的空间,十分利于学生之间的促进性互动,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也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利于因材施教,从而真正能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然而,在合作学习实施过程中,有些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降低了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其主要表现是:1.过于注重形式。有些教师,谈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不管自己的教学实际,不考虑教学的具体内容,更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盲目地追求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一上课就让学生围成一圈,该讨…  相似文献   

9.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它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以合作互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的教学活动,它系统地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小组合作学习是众多合作学习方式中被广泛采用的一种,它重点强调教学各动态因素之间的主体互动合作,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然而随着实践和研究的不断深入,笔者发现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出现“变调”、“走味”,这些现象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被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形式,学生互动的学习方式却不常见。在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形式下.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可以改善传统的师生单项交流的方式,使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进行多项的互动的交流合作。给每个学生更多的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启迪,互相帮助,从而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11.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其目的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学习习惯和集体主义精神。大量实践经验表明,合作学习在改善课堂,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的实效显著。当前,合作学习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2.
杨万柱 《山东教育》2004,(25):37-38
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间的交往互动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分工协作、交流讨论、互帮互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即合作式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把合作学习置于非常突出的位置。并把“学会与他人合作。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作为课程目标之一。合作学习越来越被广大小学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互动的过程,教学中的互动有四种方式。一是单向型,视教学为教师把信息传递给学生的过程,教师是信息的发出者,学生是信息的接受者。二是双向型,视教学为师生之间相互作用获得信息的过程,强调双边互动、及时反馈。三是多向型,视教学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强调多边互动共同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15.
周珂 《考试周刊》2011,(47):123-123
新课程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主。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营造合作学习的环境,激发学生合作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科学组建、管理合作小组,追求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与合作,并通过多方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互相交流、共同发展,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实现英语课堂教学交际化,从而加速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往的过程,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相似文献   

16.
沈乘琼 《甘肃教育》2007,(11S):45-45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对促进教学走向民主、开放.让师生、生生多边互动.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提高合作交流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思维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小组合作学习.如果内容不合适或时机不恰当。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实效。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教学内容.把握课堂教学时机。  相似文献   

17.
在教育部颁布的新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关注学乍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可见,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是国家和社会对青少年提出的要求.也是青少年自身不断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叶文 《学语文》2006,(1):54-54
在传统的中学作文教学中.特别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写作、修改.而学生与学生之同的相互作用通常被认为是无关紧要的或是消极的因素。合作学习认为。生生互动是教学系统中尚待进一步开发的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因此,合作学习把生生互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并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种十分重要的互动方式来加以科学利用,从而充分开发和利用了教学中的人力资源。为现代教学系统注入了新的活力,把教学建立在更加广阔的交流背景之上。这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教学的本质。减轻师生的负性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增进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牛津初中英语教学是以任务型学习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它倡导学生动手实践、感知与体验、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在近两年的教学实践和教法探索中,笔者深深体会到只有面向全体学生,实现生生间的实践、合作和帮助,共同体验成功,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合作学习是源自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小组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教学中人际合作与互动为基本特征,强调师生、生生及全体学生间的互动.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和互动来促进学习,并以小组集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既可以加强学生间的学习信息交流,  相似文献   

20.
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它通过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可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得到培养和发展.通过对什么是“合作学习”和实践运用的阐述,进一步探讨如何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合理运用“合作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