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说教材“上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第二节的内容。重点体验物体的相对性。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 :1 在具体的活动中 ,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 ,初步培养其的空间观念。2 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3 初步培养其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4 使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课程标准中相应的知识技能目标 :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 :1 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 ,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2 让其体验上下的…  相似文献   

2.
"位置与方向"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内容。在第一学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经验,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十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而且能通过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准确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够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  相似文献   

3.
第一单元位置 整体感知: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感性经验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会辩认上、下、前、后、左、右,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维角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相似文献   

4.
第一单元位置整体感知: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感性经验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会辩认上、下、前、后、左、右,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维角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本单元的教材从儿童的认知特点出发,创设了适合儿童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与学习环境中的方位,感悟空间方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儿童认识空间方位的顺序是“上、下”,再是“前、后”,最后是“左、右”。儿童对方位的表征至少有三种形式:(1)自我中心的表征。即用主体自身与目标物之间的位置关系来表明目标物的具体位置。(2)自然标志…  相似文献   

5.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学习用“上、下”“前、后”“左、右”来描述物体的相埘位置,并且又学习了“行列定位法”,可以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相似文献   

6.
一、教材分析“位置与方向”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数学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所安排的教学内容,此前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确定位置的经验,学习了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并掌握了用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准确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要素确定物体的位置,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使学生能够描述较大空间范围内物体的位置,并综合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发展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分析: “认识前后”是北师大版数学第一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的开篇内容。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前后、上下与左右。这些内容是“图形与位置”的启蒙知识,也是学生在生活中辨认方向的基础知识。为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物体间的前后相对位置关系,教材借助“森林运动会”这一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学习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材最后的数学故事又是理解“前后”很好的素材。  相似文献   

8.
<正>"位置"是《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它是学生在学习了上、下、前、后、左、右和东、西、南、北等词语描述物体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这一内容的学习,基于现实的需要,根据"行与列"这两个因素来确定物体的位置,继而学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在"读懂"平面图的基础上用有序数对来刻画二维空间中某点的位置。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从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如"靠近讲台的为第一行""靠近门  相似文献   

9.
李敏 《四川教育》2005,(12):32-33
【案例】 “东南西北”是“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方向与位置”单元中的第一课题,它是在学生已经辨识上、下、左、右、前、后的基础上学习这4个基本方向,旨在为今后进一步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4个方向作好准备。  相似文献   

10.
本课教学内容是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54页《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例1。从教材编排的系统性来观察,学生的认知基础如下:一年级(上册)学习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二年级(上册)学习用"第几排第几个"的形式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以及用东、南、西、北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二年级(下册)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等方向并用方向词描述行走路线;五年级(下册)学习用"数对"确定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  相似文献   

11.
<正>“确定位置”是“图形的位置与运动”主题下的重要内容。各学段之间的内容相互关联,螺旋上升,逐段递进。低段以东西为基准进行方向描述,高段以南北为基准进行方向描述,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一、从“第一视角”到“第三视角”苏教版教材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介绍了很多种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不同阶段的安排也体现出不同的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一年级用“上、下、左、右、前、后”来描述物体和观察者的相对位置;二年级用“早上起来,面向太阳,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68页例1。【学情分析】一年级时,学生已接触过从物体的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初步掌握了从物体的一个面观察的基本方法,已认识了一些基本图形的特征。从不同的方位辨认物体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积累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苏教版教材将"认识方向"的内容分成四大块,分别是:一年级上册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二年级上册用东、南、西、北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二年级下册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等方向,用方向词描述行走路线;六年级下册从方向和距离两个方面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进一步了解方向、体会距离,发展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4.
“位置与方向”(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上、下、前、后、左、右”方位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创设活动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究和体验方位的知识,弄清方向与位置的关系,从而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5.
<正>方位感也称对方位的认知,是人体对物体所处方向的感觉,如对东西南北、上下前后等方向的感觉。小学生的方位认知比较模糊,需建立清晰的方位感才能进行后续知识的学习。因而,这个内容,表面上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学也会",实际上它涉及今后数学的坐标、立体几何,乃至地理、物理中学科的空间概念,因此,不应该把它简单地视为"找得见北"。"位置与方向"内容的编排,旨在使学生通过认识空间和平面中的方向,使学生形成方位感。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学生已经学习了"上、下、左、右、前、后"的  相似文献   

16.
【课前思考】《确定位置》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一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学习领域,主要学习用"第几排第几个""第几组第几个""第几层第几号"等方式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渗透坐标思想。在一年级时学生已经具备了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  相似文献   

17.
[案例] "东南西北"是"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方向与位置"单元中的第一课题,它是在学生已经辨识上、下、左、右、前、后的基础上学习这4个基本方向,旨在为今后进一步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4个方向作好准备.  相似文献   

18.
高莹 《山东教育》2012,(Z1):69-70
建模点1:认识平面图上的方位模型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例1、例2、例5简要分析: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用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体位置,初步建立了方位模型。本模型的建立是通过学生经历画平面图,统一平面图产生的矛盾冲突,明确统一方向的必要性,理解为什么人们要约定俗成规定"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画平面图形,并实现了从实际方向向地图方向的迁移。同时建立认识平面图上的  相似文献   

19.
正数学教学必须在学生起始能力水平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及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师只有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状况,读懂学生的需求,找准教学的切入点,才能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确定位置"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2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是第二学段学习"在平面内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  相似文献   

20.
1 教材分析1.1 教学内容"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第十八章的教学内容.这一章的主要内容是确定平面上物体的位置的方法;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及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点的位置;图形变换与坐标的变化;初步感受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空间与位置的相关知识,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