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沙平 《云南档案》2002,(2):34-35,41
1937年10月,艾思奇、周扬等一批文化界知名人士,在党组织的安排下,从上海来到延安.延安土墙上贴着一幅幅欢迎的标语,其中有这样一幅:欢迎青年哲学家艾思奇到延安来!这使他顿时感到一股巨大的暖流在心底奔涌.在交际处刚吃完饭,工作人员又进窑洞来通报:毛主席来看望大家了!艾思奇和大家一样,都为党的领袖能礼贤下士而激动万分……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福利会的档案卷宗里,有一些泛黄的照片,照片的背景是陕北的窑洞和延安的宝塔山。其中有几张照片特别醒目,上面有一群可爱的孩子正从延安黄土坡一排窑洞里走出来。这些孩子身着双排扣呢子短大衣,头戴美式船形帽,他们的时尚穿戴与环境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显得非常醒目。他们是延安洛杉矶托儿所的小学童,而这个有着洋名字的托儿所有250余名孩子,全部是中国人,他们是八路军将士和烈  相似文献   

3.
庞亮 《中国广播》2007,(1):31-33
2006年12月30日是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创建66周年纪念日。近几年,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广电系统的许多同志到革命圣地延安参观学习时都要抽时间到延安西北的王皮湾去瞻仰“中国人民广播诞生地”纪念碑,参观当年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发射机房的旧址——两孔石窑洞,从中感受延安广播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激励自己更加努力地发扬延安广播的革命传统,努力办好广播电视。  相似文献   

4.
飞花拾零     
延安人逐渐告别窑洞延安市十多万居民绝大多数已告别昔日世代居住的窑洞,乔迁新楼。一位刚刚搬进楼房的青年说:窑洞具有造价低,不需保养,冬暖夏凉等特点,父辈不忍割舍。而他喜欢通风、采光和卫生条件好的楼房。深居黄土高原腹地的延安市,是中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  相似文献   

5.
历史的昭示──纪念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创建55周年胡耀亭1941年12月3日,正当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进入极端艰苦的阶段,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的窑洞里传出一个虽然微弱但却清晰的日语广播的声音:“这里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她就像一声春雷,震撼了阴霾的长空,...  相似文献   

6.
今年中秋过后的陕北高原,是一片阴雨连绵的天气:黄河壶口瀑布的水量涨到了年度最高,游客们打着伞儿朝拜中华始祖轩辕黄帝陵,延安杨家岭毛泽东故居窑洞外的石桌、石凳上也是一片水汪。当年他曾坐在这里接受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采访。站在水汪中的石桌旁,  相似文献   

7.
1982年12月27日人民日报第二版上,发表了记者肖体焕写的通讯:《为“寒窑”召唤春天》,提出了一个向来不为人注意的窑洞的发展前途问题,引起了读者的兴趣,受到了领导的重视。通讯发表的第二天上午,一位中央领导同志告知人民日报说,窑洞问题很重要。现在黄土高原上很大一部分群众还是要靠窑洞,应当关心。把窑洞搞好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中央领导同志还具体指出,通讯中讲到窑洞优点很多,但也有缺点,就是采光不足,夏季潮湿,洞内空气差。在延安的时候,老中组部有一个窑洞空气很好,洞与洞之间是通风的。建筑专家任震英,文章中有这个名字,不知他是否去考察过这个窑洞?请跟记者肖体焕说一下。估计记者跟任震英有联系,请建筑师去考察一下延安的窑洞。据了解,肖体焕同志正根据各方反应和中央领导同志的意见,对窑洞问题作进一步的调查研究。记者要善于独立地发现问题,要多写些新鲜的、人们不清楚的、重要的东西。这是应该大大提倡的事情。为此,我们请《为“寒窑”召唤春天》的作者就有关这篇通讯的采写问题,谈一些体会,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8.
1940年12月30日的傍晚,一个庄严、自豪的声音,从中国人民革命圣地延安的窑洞里,飞向辽阔的天空,响遍神州大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XNCR,现在开始播音……”这一天,成为中国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日。  相似文献   

9.
说起延安大礼堂,它与谢觉哉老人有着一段不解之缘。谢觉哉是党中央在延安时期的“五老”之一,在党内外享有很高声望。从1933年开始,谢老进入苏区,跟随着党中央、毛主席历经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1937年1月党中央进驻延安后,谢觉哉一家一直居住在延安大礼堂左边一排的窑洞里。1947年3月7日,中共中央考虑到谢老年事已高,让他跟吴玉章等老人先行撤离延安去山西临县的后甘泉村,他们一家才搬离此地。  相似文献   

10.
1940年12月30日,一个清晰、坚定、振奋人心的声音从延安西北19公里王皮湾的窑洞中传出:“延安新华广播电台,XNCR,现在开始播音……”新中国的人民广播事业就从这战火纷飞、艰难坎坷的局势中诞生。  相似文献   

11.
有人在《编采业务》(人民日报编)上撰文,呼吁人民日报“尽早改变‘窑洞报纸’的形象”。这个呼吁,不仅对人民日报,对其它报纸以及电台、电视台都是适宜的。何为“窑洞报纸”,这是一种形象的说法。1942年4月,由于当时的主观原因,我党中央机关报延安《解放日报》改版时,对国际新闻采  相似文献   

12.
宁黎黎  范国平  常亚双 《中国广播》2010,(12):I0001-I0001
1940年12月30日,在革命圣地延安西北的王皮湾村,中国共产党创建了第一座广播电台。也就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这一天也被确定为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创建的纪念日。在偏远艰苦的窑洞。广播的声音飞向神州大地,从此红色电波声震长空。  相似文献   

13.
倾斜的高原1978年8月.交头标有“新华社西安讯(记者冯森龄报道)的一组调查报告由黄土高原发到了北京。面对农民如此严重的大规模的贫困.新华总社领导震惊了,中南海震惊了。人们都陷入了由震惊而带来的巨大悲痛之中。因为他们中间的大部分人都住过延安的土窑洞,喝过延河水,吃过陕北小米饭,也如同冯森龄一样机延安为他们的第二故乡。而故乡人穷困到这等地步,他们能不震惊吗7!副社长穆青决定在传播范围较广的《内部参考》上刊登这一组稿件。那位驰骋新闻疆场几十年的“老延安”费后周折,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终于使延安人民7O年代…  相似文献   

14.
《中国广播》2010,(12):I0002-I0002
1940年12月30日,在最寒冷的岁末时节里,一条咆哮的巨龙从延安的窑洞里直冲云霄,它划破黑暗的天宇,用激昂的呐喊唤醒沉睡的民族!  相似文献   

15.
张敏卿 《历史档案》2004,(2):133-134,136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军事思想最重要的代表作,也被称为世界著名的十大军事著作之一。关于《论持久战》的问世,史学界早有定论,最权威、也是最普遍的讲法是毛泽东于1938年春,在延安凤凰山麓的窑洞中完成了《论持久战》的写作。另外,关于《论持久战》的写作还有许多  相似文献   

16.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这是一个震撼世界的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重要日子,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了,整个延安,整个解放区,全中国人民都为抗战的胜利而欢呼。 (一) 八月十四日深夜,在延安清凉山上的窑洞里,暑热刚刚消退,新华社的报务员们还在紧张地工作着,坚守着自己的岗位,监收着  相似文献   

17.
延安大学     
延安大学图书馆成立于1958年,当时只有两孔窑洞,1名工作人员,图书资料4万余册,几块床板作为阅览桌。经过4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图书馆,目前除期刊和线装书外,所有馆藏资源全部实现计算机管理。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6,(17):70-72
<正>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创办于延安。该台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家广播电台,台址在延安西北19公里王皮湾村的窑洞里,由中央广播委员会直接领导,建制上隶属于新华社,新华社为此设立广播科提供稿件。中央广播委员会首任主任周恩来,周去重庆工作后由朱德担任。解放战争时期,新华广播电台属于新华社的一个部门—口语广播部。  相似文献   

19.
金星 《兰台内外》2015,(2):21-22
《亲历延安岁月》作者金星,1941年出生在延安中央医院,父亲金茂岳当时是延安中央医院的主任医生。作者自2006年起,历时八年,拜访了100多位在中央医院工作过的老同志和200多位延安时期的爸爸妈妈,展示了一个在黄土高坡上的窑洞式医院从建立到撤离的全景画面。下文撷选自原著。建立制度,科学管理红军到了陕北,成立了休养连、卫生所,在缺医少药的条件下对待各种疾病也只有休养生息的办法。到了延安以后,  相似文献   

20.
1941年12月3日,在延安一个简陋的窑洞里,一位女播音员用日语播报出“这里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这声呼号标志着中国人民对外广播的诞生。如今,中国人民对外广播事业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已有60的历史了,作为对外广播工作者中的普通一员,一位日语广播主持人,我感到非常荣幸。我是对外广播队伍中的一名新兵,来台只有5年的时间。但在这5年间,我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这项事业的崇高与伟大,并且被她独特的魅力所感染。记得刚入台不久,正值对外广播创立55周年纪念日,我和我的同事们去机场迎接前来参加庆典的日本听众朋友,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