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业留言板     
《职业圈》2005,(1)
创业的另一种思路很多人想创业。只是有很多人因为自己的能力有限根本做不来。这时候为什么不换另外一种思路去想一想?你可以利用别人的才能为你创业,这不是个很好的方法吗? ——你不会做、不想做的可以请别人去做?要做老板,就不要什么事情总想着自己怎么做。也可以想想,应该怎么安排别人去做。安排什么人去做。相信路会更宽。(丽江黄安平)  相似文献   

2.
使得一个人在社会中获得成功、取得成就就离不开自身的内部因素。对成功的强烈渴望就使人具有相当高的工作积极性,影响生活的能力信念,就会渴望将工作做得更加漂亮,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取得更大的成功。自我的效能感则会决定员工的判断能力.积极适当的自我效能感会使员工增强自信心。更好地胜任自己承担的工作,拥有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当然在工作中也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失败,自我的激励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通过不断的自我激励,才更有信心面对挫折,维持对成功的强烈渴望和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3.
斯通 《职业圈》2014,(22):116-116
一、对所做的事情投人情感。我第一次创业是与威廉姆斯联合创办Odeo播客(视频分享)公司,这两人是在谷歌公司工作时认识,但Odeo经营得并不成功。Twitter是从失败的经验中脱胎而来的,”斯通对牛津大学的学生说,“我们在办Odeo公司时所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没有投人情感。我们甚至自己都不用播客,也不做播客内容。去做一些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吧。我们创办了Twitter,因为它很好玩。当我对着自己致力的东西放声大笑时,我有一种超脱的体验。这时我才意识到,这种情感投入在创办Odeo时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4.
不是所有创业者都能应对回答好"我为什么要投资你"的提问.回答这个问题,通常需要阐述创业者及其团队、项目的优势,颇能反映出创业者(团队)愿景设想的可行性、技术能力、对细分市场及客户的理解;很能说明创业者是一个(些)什么样的人,能不能让投资人产生信心和信任. 当然,严格筛查创业创新项目及创业者,并不等于一定能提高筛查的准确性、一定能保证投资人找到日后获得巨大成功的项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创业项目特别是颠覆性创新一类的项目,其商业模式与技术应用体系有很多都是逐步完善起来的,那种一开始就预设准备得非常完整完善,几近无懈可击的项目,反而可能得不到成功,或者只能获得极为有限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微观点     
周鸿祎360公司董事长、知名天使投资人如果是你想干的事情,在别人看起来可能是很难的一件事,不过你自已很喜欢,你不会觉得很苦。我开始创业那会儿是28岁。对我来讲,我创业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当老扳,我希望有一个平台、有一个环境,我可以控制一些资源,让我去创造一个新的产品和服务。冯军爱国者集团总裁我们希望靠事业来凝聚人.靠目标来把大家凝聚在一起,共同分享未来,我们和人才的互动关系是共同分享未  相似文献   

6.
一个企业的经营者首先要对自己的企业有清醒的认识,根据公司的特性和行业特点作出选择,适合转型的才转型.不是每个公司都适合去做品牌,大家都去做,相信会死掉很多企业.  相似文献   

7.
臧锣西 《职业圈》2005,(4):12-13
我想有钱,想让自己和亲人过上好日子,想把自己的能力证明给世人看……所以我一直在创业,也经历了很多人没有经历的事情.现在我在这里把它们写出来,让广大读者更多地了解创业与投资的真实情况. 我做项目很早就开始了,一开始是我和父亲一起做,然后是自己单独来做,最后是和朋友一起做.经历过一次次的失败后,我彻底改变了对项目的认识.我认为只有务实才是创业的真正出路.  相似文献   

8.
“成功有道理,失败有原因。”这是我读了一本细节管理专著之后的第一反应。细节决定成败,并不是一句危言耸听的话。一滴小水珠可以折射出整个世界,通往成功的每一步都决定着结果。一个懂得如何成功的人,必然是一个注重细节的人。细节在创造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究竟有多大差别?人与人之间在智力和体力上差异其实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大。很多小事,一个人能做,另外的人也能做,只是做出来的效果不一样,往往是一些细节上的功夫,决定着完成的质量。“看不到细节,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的人,对工作缺乏认真的态度,对事情只能是敷衍了事。这种人无法把工…  相似文献   

9.
从离开大学的校园到深圳,已经过了3个年头了.2004年5月份,我再次回到深圳,想找个机会去尝试自己创业,也考察了很多的项目,可是最终因为资金或者对行业不熟悉而没有去做. 终于有一次,我遇到了这样一个机会.  相似文献   

10.
刘超英 《职业圈》2013,(5):140-140
创业如同拔河比赛,人心齐。泰山移;如同赛龙舟。步调一致,不偏不移。才能独占鳌头。创业浪潮中“项目秀”、“个人秀”的时代正在结束,团队的力量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看好。宁要一流的人才和二流的项目。也不要一流的项目和二流的人才无论是团队。还是个人,很多时候我们都渴望有能够和我们一起联手打天下的黄金搭档。但是这样的团队人员也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的,所以一定要慎重慎重再慎重的选择。本文介绍了在创业过程中.创业团队成员的选择以及对创业团队选择成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董明珠 《职业圈》2012,(1):42-44
物质不是一种幸福,他要不要,你作为企业都应该给他考虑。一个国家、社会的发展需要年轻人不断地成长起来,要成为有用的人,这才是真正的幸福。 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中,一定会经历很多的困难,我们就是因为有能力去克服这些困难,才显示了个人的价值。虽然累,但是因为有价值,所以也就觉得不累了。所以,人要有一个很好的定位。我的目标很清晰,我要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12.
物质不是一种幸福,他要不要,你作为企业都应该给他考虑。一个国家、社会的发展需要年轻人不断地成长起来,要成为有用的人,这才是真正的幸福。 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中,一定会经历很多的困难,我们就是因为有能力去克服这些困难,才显示了个人的价值。虽然累,但是因为有价值,所以也就觉得不累了。所以,人要有一个很好的定位。我的目标很清晰,我要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13.
声音     
“我认为真的想要创业得到成功的话。不是靠一个点子加上一些热情就足够的,甚至是加上愿意努力也是不足够的。一个成功的创业者需要几个非常重要的素质,首先绝对不是靠点子,而是要深挖地去了解任何一个他想创业的领域,要比投资人懂得更多。”  相似文献   

14.
创业留言板     
《职业圈》2004,(10)
一夜暴富是不现实的我发现一个很值得我们思考的现象,只要是商家宣传不花本钱或者是只投资几千块钱,或是几个月就能获得超出想象利润的项目都很受关注。这说明想创业的朋友有比较浮躁的心态,不愿意脚踏实地地去做一些事情,而是把创富活动放在投机层面上。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心态。看看那些真正的成功者吧,哪一个不是经历了水与火的考验才有一些成绩啊?天上不会掉馅饼的!就是掉下来也不是馅饼,而是铁饼。先不说那些水中月镜中花根本不可能获得丰厚利润的项目,就是一  相似文献   

15.
一是做小生意解决生活问题,做大生意解决社会问题。二是生活中处处充满商机,若没有找到,是因为缺少一双发现商机的眼睛。三是创业最需要的不是资金,也不是人才,而是一个好的思路。没有资金,可以筹集;没有人才,可以召集;而没有一个好的思路,就很难找来资金和人才。四是创业设定目标很重要,没有目标,就缺少了奋斗的方向,就容易走弯路。五是选择互补性合作伙伴懂管理的找一个懂营销的合作,有资金的找一个有项目懂技术的人合作。六是创业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情,只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七是失败对创业是一笔财富,只有小的失败才能积累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16.
《职业圈》2004,(9)
敬爱的编辑:您好!我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前几天从一位同学那儿借到一本《职业圈》杂志,觉得这本书很适合大学生阅读。面对当前的就业压力,我想大学毕业后自己创业。近几年国家也特别提倡大学生自主创业,并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在校读书期间,我也投资做了一些小生意,在创意和经验方面收获很多。另外,我在贵刊上发现了一个项目叫”五彩水晶泥”,感觉很好,只是书面上的介绍太少。我还想更多地了解一些(这个项目),所以想请编辑叔叔、阿姨能给我一点点帮助,把该项目的详细资料给我传过来。我在此表示衷心地感谢!此致敬礼一个渴望(得到)答复的人:伍晓燕联系地址:河北省邢台市邢台学院工经系2003级03班054001  相似文献   

17.
微观点     
《职业圈》2013,(31):10-10
王小川 搜狗公司首席执行官 我认为这些年“创业”这个词汇过热了,好些人为了创业而创业,挖空心思去想一个创新的点然后就开始创新,心态成熟度并不够,也并不是真正热爱要做的事情。国内的创业环境没有经济领先的国家好。蓝海和坑的问题太大了,需要单独谈。  相似文献   

18.
《职业圈》2010,(16):36-39
一个企业的经营者首先要对自己的企业有清醒的认识,根据公司的特性和行业特点作出选择,适合转型的才转型。不是每个公司都适合去做品牌,大家都去做,相信会死掉很多企业。  相似文献   

19.
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究竟有多大差别?人与人之间在智力和体力上差异并不是想像中的那么大.很多小事,一个人能做,另外的人也能做,只是做出来的效果不一样,往往是一些细节上的功夫,决定着完成的质量.台湾首富王永庆就是从细节中找到成功机会的人.  相似文献   

20.
1989年我留学到加拿大,那时候中国确实是很落后的,可能现在的年轻人都想象不到.我们的父辈、母辈可以说确实是吃了很多苦,所以那时候有这个机会,真的是愿意放弃在国内的一切,希望可以出国去看一看,我也参与了这个出国的大潮,算是一个幸运儿,拿到签证当初是非常受人羡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