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老的老子     
去年深秋时节,我回了一趟阔别多年的故乡——河南夏邑。此地是历史名人孔子的祖籍,有重修的孔子当年回乡祭祖的还乡祠。在夏邑西南方一百多公里的鹿邑县东,则是另一位历史名人老子的故居,于是我便绕道去了鹿邑,去拜会神交已久的老子。一《史记》载: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即今河南鹿邑县东)人。他是春秋时代的思想家,他死后六七百年,被道教尊奉为始祖。道教的最高神之一——道德天尊,或曰太上老君,指的就是老子。飒飒秋风中,清虚静谧的太清宫,以它昔日主人平素隐秘的风格迎接了我。据说这太清宫址是老子的诞生地,最早叫流星园,汉时叫老子…  相似文献   

2.
班会快结束时,我跟学生们说了个故事:孔子带几个弟子到老子那里去上课,去时,老子正在睡觉。孔子和弟子大气儿不敢出,就一直这么等着。太阳快要下山了,老子才伸了个懒腰,看样子好像还没睡好。见到孔门弟子在等他上课,他也不说话,就拿手在自己的嘴巴里指了一指。孔子会意,对老子倏然一笑,然后回头跟自己的弟子说,同学们,下课了,我们回去吧。  相似文献   

3.
【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孔子带领众弟子千里迢迢去向老子请教。老子笑着咧开了嘴说:"你看我的牙齿怎么样?"孔子恭敬地回答:"先生的牙齿一颗也没有了。"老子伸出舌头:"你看我的舌头如何?""先生的舌头伸缩自如,又红又润。"老子听罢不再言语。孔子向先生道谢之后领着众弟子离去。孔子向弟子解释道:"老子告诉我们,牙齿虽硬,由于  相似文献   

4.
(一)求真务实、力戒空谈——道德实践原则 老子与孔子都是很内敛、不事空谈、只求平实做人的人。孔子适周曾问礼于老子,老子看到孔子一副年少气盛、春风得意的样子,就以一个长者的身份批评孔子说:“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  相似文献   

5.
今天,我读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感触很深。课文讲的是:孔子年轻的时候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但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还需要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于是,他不怕路途艰苦,  相似文献   

6.
孔子和老子相会,可以考察清楚的有两次。第一次是在孔子17岁时,第二次是孔子和南宫敬叔一起去周向老子问礼,大致是在孔子43岁到50岁时。《庄子》中的记载难以全信,只能当成孔老相会确实发生的旁证。  相似文献   

7.
师生交响乐     
上课伊始,我就有如下开场白:“同学们,咱们中国有一位生前极少头衔而死后却异常荣耀的名人,被联合国科教组织确立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一,您知道他是谁?”(经过学生热烈讨论确定为孔子)  相似文献   

8.
"老子和孔子有一天打架,你会帮助谁?" 这是清华大学2010年自主招生暨保送生冬令营面试题目.要想回答这个问题,至少要大致了解老子和孔子的基本思想,比如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孔子提倡经世济民……你认同哪种学说,就不妨帮助谁.当然,我也不妨直斥这是个典型的伪命题,因为老子主张无欲无为,奉行与人无争、与世无争的哲学,即使孔子缺乏涵养挑起事端,老子也根本不会接招,不可能闹出与孔子打架的"丑闻".  相似文献   

9.
<正>问: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觉《孔子拜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7课)的课文内容与史料记载有一定的出入。文中第1自然段写:"孔子……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此时交代孔子的年龄是三十岁。  相似文献   

10.
IT新传奇     
孔子问道于老子,老子不发一言,只是张开嘴,吐了吐舌头。孔子若有所悟,谢而归。 弟子问:“老子说什么了?” 孔子说:“老子的意思是满齿不在,舌头犹存。你知道其中的奥妙吗?”  相似文献   

11.
岳麓版必修三第一课是“孔子与老子”,在研究了2007年广东高考历史试题的基础上,我对本课教学设计了这样的环节:  相似文献   

12.
明星档案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常被称做李耳或老聃,生活在春秋末期。相传大教育家孔子都对他非常崇拜,把他比做乘风云翻飞于高空的龙,并曾向老子请教礼制。能受到孔子的推崇,也应当属于明星级人物了。与现代的演艺明星不同,老子是中国的一位哲理界明星,真正的实力派人物,他把他对宇宙人生的看法都写在《老子》(又名《道德经》)这部书里,所以《老子》可以看做这位明星的思想档案。老子在当时虽然只是孤独地站在这人生、社会哲理的舞台上,不像孔子那样有三千多名捧场者,但在后世老子的追星队伍逐渐变得庞大起来,比如战国的庄…  相似文献   

13.
"如果老子和孔子有一天打架,你会帮谁?"这是清华大学2010年在上海自主招生时的一道面试题。据有关报道,此题一出,很多考生立马就蒙了。这道题的确出得有些奇怪。孔子是儒家的代表,老子是道家的代表。他们都是中国古代的先哲。孔子讲究积极入世,老子推崇清静无为;孔子讲究进取,老  相似文献   

14.
IT新传奇     
软件比硬件重要孔子问道于老子,老子不发一言,只是张开嘴,吐了吐舌头。孔子若有所悟,谢而归。弟子问:老子说什么了?孔子说:老子的意思是满齿不在,舌头尤存。你知道其中的奥义吗?弟子恍然:明白了,这说明软件比硬件更重要。  相似文献   

15.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孔子拜师》  相似文献   

16.
如果老子和孔子有一天打架,你会帮助谁?这是清华大学2010年在上海自主招生的一道面试题。据报道,此题一出,很多考生立刻就懵了。帮助老子打孔子?不对。帮助孔子打老子?也不对。什么也不答,更不对。真让人左右为难,一头雾水。  相似文献   

17.
周至逸 《新读写》2011,(4):36-36
孔子曾经在未出仕之前对老子说:“我的道在人间。”于是他怀着一腔仁政的信念选择了出仕。纵观历朝历代,仁人志士皆以出仕为最高追求,孔子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8.
孔子求教于老子,一见面,老子就给了他当头一棒。这事对孔子而言似乎不够体面,所以,司马迁没有把它记录在《孔子世家》里,而是记录在《韩非列传》里。  相似文献   

19.
有人认为中国的知识分子在得意时都是孔子门徒,失意时都是老子门生,意在表明孔子与老子在对待社会现实上截然对立的态度——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标志着积极入世,有所作为;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消极出世,以无为消解不平。但实际上老子的“无为”思想本义是什么,老子提出“无为”的动因及社会意义如何,恐怕还得认真研读老子的《道德经》并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做出客观分析,才能得出真实的结论。本文拟从“无为”本义,老子提出“无为”的社会动因等方面略论老子的“无为”思想。  相似文献   

20.
孔子与老子都是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哲学家,孔子创造了儒家的辉煌,而老子则建立了道家的伟业,他们两个都是我国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孔子和老子的政治思想不但贯穿了春秋战国之后中国古代的发展,而且在今天也是光辉依旧,对当今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