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歌曲,作为一种可以传唱的艺术,拥有广泛的受众,每个时代都有广为传唱的流行歌曲,人们在歌声的回忆中感受社会的生活气息.古代的歌与诗的关系非常密切,而现代歌与诗却渐渐分离,成为两种不同的文体,尤其是现代新诗越来越脱离大众,如何加强现代诗歌的传播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音乐与诗歌的结合(歌曲)在诗歌传播中的作用显著,理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
韵律在诗歌传播中有不可或缺的决定作用。古诗的强韧和今诗的低迷 ,都与对韵律的运用紧密相关——或者更直接地说 ,诗歌在今日文坛上地位的退让 ,在很大程度上缘于众多作品中韵律的缺失。韵律不仅是诗歌的内容 ,而且同时还是诗歌传播的优质介质 ,是提高传播效率的润滑剂。没有韵律 ,诗歌的传播必定遭遇媒体的障碍 ,很难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 ,阻碍读者对诗歌的接受程度 ,最终成为诗歌发展的阻滞。我们期冀于诗歌的兴盛 ,就要尊重诗歌的传播特点 ,重归韵律传统  相似文献   

3.
王梵志诗歌的传播与影响流布不仅是唐代文学的重要机体,更是国际敦煌文学的重要视阈.王梵志诗歌的传播媒介、传播方式、传播者及其影响流布,承载着唐代诗歌的社会和历史价值,是唐代文学迈向世界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4.
白居易诗歌因其通俗易懂、平易晓畅等特点而广为流传,其传播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媒介传播,二是人际传播。就人际传播方式而言,白诗主要表现为对朝廷传播、民间的口耳相传、艺人的传唱和士人之间的酬唱应答等。这些不同的传播方式反过来又影响了白居易的诗歌创作及其个人的生活,产生了各自不同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5.
唐代艺术与诗歌文化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诗歌与艺术体现了文学与多种艺术形式的关系;艺术作品成为了唐诗传播的媒体;乐舞独特的传播效能,促进了诗与乐的交融;口头吟诵以语言符号为传媒,显示出鲜明的社会效应和丰富的传播信息;书法、铭刻使诗歌作为传播方式具有长久性和观赏性;绘画从视觉感知上发挥诗歌的传播功效;传奇是以大众文化的形式对诗歌起到特殊的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6.
金元时期黄庭坚诗歌的主要传播方式有:文学传习活动、.诗学著作、诗歌选本、黄集重刊、书法作品等,前四种是集本传播,为文学隔代传播的主要方式,后一种则是单篇传播,是黄庭坚作为诗人兼书法家的诗作在后世传播中独具的特色。其中,有着较强地域性传播特征的文学传习活动和《瀛奎律髓》这样颇具影响力的诗歌选本,对黄庭坚诗歌在金元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汉代诗歌在当时的主要扩散途径是音乐传播.它在社会上下层两个文化空间同时展开,主要用于各种仪式场合及游宴娱乐环境.传播的行为主体涵盖了各个阶层,其中乐工歌妓占主导地位.所传诗歌既有民间歌谣,又有皇帝、文人及乐人之作,还有献诗、即兴之作等,在实际配乐演唱时大多要经过乐工的增损.传唱的方式按照表演人数的多寡、参予的程度可分为独唱、伴唱和齐唱;按照表演的艺术方式则可分为清唱与和唱两类,其中和唱又可分为人声和唱与器乐和唱.音乐传播对汉代诗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扩大了受众面,促进了创作,加强了社会上下层的交流,使诗歌风格走向通俗化.  相似文献   

8.
传播学是一门新兴的社会科学,作为其分支之一的诗歌传播学也处于发展阶段。诗歌尤其是古代诗歌在中国文学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对古代传统诗歌的传播研究对构筑本土传播学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诗歌为切入点,试分析其诗歌在小说虚构语境下的传播类型及通过诗歌在现实语境下的文本研究探讨诗歌文本和小说文本传播范围和传播影响不平衡的状况。  相似文献   

9.
元白诗歌影响极大.这与其成功传播密切相关.乐人在元白诗歌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既与他们和元自的密切交往有关,也与他们流动性很强有关.前者不但使他们对元白诗歌极为熟悉,而且使部分诗歌被选入乐曲中传唱,后者使元白诗歌随之在全国迅速扩散.由此可见,乐人在中晚唐诗歌传播史上作出过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考察诗歌的传播活动,可以发现诗歌同时具备着信息介质和信息内容两个方面的作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诗歌的信息功能会有所不同。从信息的角度来理解诗歌.在当前的时代来说,为诗歌文体的发展和研究都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非国家空间”诗歌写作与传播主要是指1949年后以民刊为主体的“非法出版物”的写作与传播活动。建国后,国家通过控制诗歌写作者的生存与发展、诗歌传播方式、诗歌主题取向与艺术模式建立了国家全权代理机制;但是,诗歌在非国家空间却一直潜滋暗长,经历了萌芽期、发轫期、壮大期、高潮期等阶段,形成了当下国家与社会共生互补态势。  相似文献   

12.
黄庭坚诗歌在明代不同的文化空间广泛传播,书法作品在黄庭坚诗歌传播中显示了特殊的功能;诗歌选本作为一种普遍的文学现象和文化现象,在黄庭坚诗歌传播中产生了重大的驱动力和影响力;集本翻刻是比较通行而又便于实施的传播行为,在黄庭坚诗歌传播中具有长久性和信息存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宋代发达的印刷业开启了中国文学的刻本时代,使传统的文学传播方式发生了改变。苏轼作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所以其诗歌文集被大量的刊印。作品的大量刊印,苏诗才得以广泛被时人及后人接受并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4.
北岛是我国80年代的一位著名诗人,其创作风格和思想表达历来广受人们争议。本文分三个层次,分析探讨了北岛海外诗歌在海外的传播以及接受度。以让人们回顾北岛的诗歌,并且让人们进一步认识北岛在海外的多样化形象。  相似文献   

15.
黄庭坚诗歌传播与接受的文化语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庭坚诗歌的传播与接受,除受其诗歌本身的审美价值影响外,还与重道德教化的儒家诗学观、重诗艺探讨的诗国文化、尚名人评价的接受心理和重宗派地域的民族文化观念等文化语境相关联。各种文化语境为传播接受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文学的传播与接受;文学的传播与接受又反过来拓展和深化了种种文化语境,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形成了文化交流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6.
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经历一个大的社会转型期,诗歌传播有了一个全新的语境,其中最大的变化来自于传播媒介的改变.大众文化、消费文化、信息文化等新的社会文化特征都为诗歌的传播带来了新鲜的质素,影响了诗歌写作的状况和诗歌文体从形式到内容各个层面.这些合力最终使得诗歌写作出现了一种求真的美学倾向,这种"求真"的美学导致了诗歌写作当中"善"的纬度的缺失.而如何让诗歌写作在真善美之间找到平衡是当前诗歌写作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经历了晚唐五代的寂寞之后,在北宋立国之初,柳宗元的散文首先迎来了接受史上的第一个春天,然而他的诗歌直到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梅尧臣才被发现和接受。梅尧臣对于柳诗传播接受的开创性在于:初步改变了对柳宗元的接受态度;开拓了新的研究方法;充分肯定了柳诗的艺术价值并对其加以学习和效仿。两人相同的身世遭遇和永不放弃的仕途精神是产生接受的个人原因,“平淡”的审美情趣是对柳诗接受的时代大环境。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以来,诗歌能否重新走向大众,主要依赖于传播,当下诗歌的诸多问题其实就是传播的问题,这是我们必须正确认识的一个事实。"民刊"、"网络"、"诗歌节"都对新世纪以来的诗歌传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三者对诗歌的传播并非尽善尽美,优点和不足并存。  相似文献   

19.
李白的诗歌于二十世纪初传入美国,兴起了美国诗人和学者对李白诗歌翻译传播和研究的热潮,庞德及其《神州集》可为代表。李白及其诗歌中生离死别的战争元素影响并启示了庞德,其诗歌中的思想感情和写作形式对庞德《神州集》的成功也做出了贡献。李白及其诗歌在美国的传播与研究褒贬不一;如韦利就对李白生平及其诗作持批评态度,而另一些人则对李白诗中的道家思想抱有好感。两者都进一步推动了李白及其诗歌在美国的传播与研究。  相似文献   

20.
黄庭坚诗歌为读者传播与接受提供的文本预结构可分为“内结构”与“外结构”两大类,在“内结构”方面,主要有内敛的情感、陌生化的意象、不俗的诗歌境界;在“外结构”方面,主要有曲折的章法、创新的句法、博赡的典故。这些内容构筑起黄庭坚诗歌文本内在与外在的诸多不确定性,唤起读者以极大的兴趣来进行传播与接受,成为古代诗歌传播与接受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