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需求的增长,人类和自然界的矛盾日益严峻。在建设法治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解决紧迫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之间异常尖锐的矛盾,实施环境法治成为必选。实际上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就是在环境法治中协调人类福祉和自然权利的关系,从而实现人类福祉和自然权利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
人类源于自然,通过劳动改造自然、向自然索取生存资料,进而人类社会也是以自然为依托而存在的.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觉得其自身似乎可以驾驭自然时,自然又以其独特的方式反作用于人类,同时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人与人的关系的方式得到了延续和延伸.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冲突不断,我们应始终坚持人与自然有机统一的原则,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3.
人与自然的“自然关系”和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是发展哲学的两大中心主题。人同自然的关系不过是自然同自身的关系,人理应与自然达成和谐一致,超越人对自然认识与被认识、改造与被改造、征服与被征服的两歧逻辑;同时,自然又是人本学的自然,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又是人与自然的“自然关系”的特定反映。马克思主义把人类社会视为一个有机统一整体,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两大关系相互指称、密切相联,没有自然人无以立足,没有社会人无以显现其本质,人类社会史与自然史本质上是一个统一过程,没有人与人社会关系的合理解决就不可能有人与自然关系的合理解决。  相似文献   

4.
近代西方兴起的科学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女性主义学者麦茜特认为,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由二者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有机论自然观转变为视自然为可随意改造和掠夺的对象的机械论自然观,自然界变得死气沉沉,人类也因此而受到了报复。要拯救自然、拯救人类,我们的出路只能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变更价值观念,回归有机论自然观。  相似文献   

5.
人类和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发展,自然主宰人类的时代,人类敬畏自然;人类主宰自然的时代,人类对自然恣意掠取。这种转变给人类自身带来了严重的甚至是灾难性的后果。为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必须要处理好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建立相应的环境道德约束规范,切实保护好环境,以求人与自然能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生态伦理要求人类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来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倡导人类回归自然、敬畏自然、关爱自然。小学语文教科书(人教版)中的不少儿童文学作品着力书写人与自然、尤其是儿童与自然的关系,呈现了人与自然的诗意相处、互动交流的和谐关系,倡导儿童回归自然、回归天性;批判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启迪儿童敬畏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张扬人类对自然生命的博爱精神,激发儿童怜悯生命、关怀自然,赞扬人类的忏悔与救赎精神,引导儿童尊重生命。  相似文献   

7.
罗尔斯顿的名著《哲学走向荒野》中的第四章论述生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以生命之流综合有机自然与无机自然,深刻地阐述了无机物和有机物在时间、空间上的关系,把时间上的实在与潜在和空间上的人类与自然视为完整的一体。罗尔斯顿从群体中看待个体,将整个自然体系视为一个生命之流。  相似文献   

8.
哈代的自然观与游苔莎、苔丝的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代以有机的观点看待自然,他笔下的自然神奇、美丽且充满灵性,是与人类平等的相互联系的生命存在。哈代笔下的妇女与自然紧密相连,他用自然世界来反映女性的心理变化,烘托出女性形象;同时也用妇女的悲剧传达出对有机自然逝去的痛心。文章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了哈代的自然观及其与游苔莎、苔丝的悲剧关系。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瑶族古歌抒写自然,思考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人类既热爱自然,同时又敬畏自然.瑶族古歌审视和反思人与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社会环境的关系,在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人类既有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面,又有与自然相对立的一面.瑶族古歌关注人类精神生活与自然的关系,在和谐自在的自然中,人类拥有美好的精神家园,人与人和谐相处,然而在环境遭受破坏时,人的精神遭受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随之遭受破坏.  相似文献   

10.
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一方而为自己创造了一个适宜于人类生存、享受和发展的“人的世界”,另一方面由于受狭隘的功利主义价值观的驱使,对自然界实施了野蛮的榨取行为,破坏了人与自然界和谐、协调的关系。人类要真正求得良性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活动唯一正确的选择。可持续发展观警示人们,必须把改造自然与保护自然、环境权利与环境责任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样才能真正保持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探讨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指出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特殊形态,自然和社会是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并阐述了社会健康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传统生态价值观可以分为人类中心主义、生物中心主义、生态中心主义。在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上,传统生态价值观具有可借鉴的科学成分,但也存在认识误区。科学发展观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是对传统生态价值观的继承与超越。在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将价值对象转向自然,实现人类价值的自然扩展;主张在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之间有所选择、有所取舍,在人与自然关系的主体与主体性规定到具体的价值关系中,否定人类绝对主体的观念;主张人与人、人与自然主体间性实践,从而实现二者和谐共进的终极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3.
生态主义视整个世界为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人类和自然应该和谐共处。美国诗人威廉·斯塔福德是美国诗坛的的重要代表之一。本文从生态主义视角分析他的生活背景和作品《穿过黑暗旅行》,指出他的诗歌关注资本主义文明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他对回归自然的渴望,传递出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融为一体才是"生存的好方式"。  相似文献   

14.
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身并不具有伦理意义 ,它只是人与人伦理关系的表现和中介 ;“人类中心主义”是把人类的整体利益作为评价和判断一切行为活动的标准的一种价值观 ,它并不必然导致人类沙文主义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相反 ,由此出发同样可以提出保护环境的任务和责任 ;一个存在物是否具有“内在价值”或“感觉能力”不是它们是否应享有道德关怀的依据 ,而主要取决于道德主体对他与这些存在物的关系的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 ,为了保护全人类共同生存和发展的家园 ,人类理应为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做出贡献 ,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5.
一、人类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人类为了生存,为了发展,是不可能离开一定的自然条件,是不可能离开一定的环境体系的。马克思《资本论》多次提出的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指的正是这一个问题。 人类不仅需要粮食,需要燃料,需要牲畜产品,需要鱼类和菜蔬,需要衣着、住屋和生产工具,而且还需要有清洁的空气和饮水,等等。人们为了满足这些需要,必然要从环境体系中取得其所需要的东西。人们在陆地上种植粮食,牧养牲口,采育森林;人们在河流湖泊里捕获鱼类,采获水里的植物,人们在矿区开采各种矿石、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人们在城市里建立工厂和作坊。所有这些,都是要同自然界的动物和植物发生关系的,都是要同自然环境的光、热、空气、水分以及各种有机和无机元素,发生关系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们的生产活动,不能不同自然界的环境体系发生关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为了生产和建设,也不能不同自然界的环境体系发生关系。马克思对于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在一定的意义上,是作为人类生活的永恒条件来对待的。当然,社会主义制度同资本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历史上,人们关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自然观经历了一系列演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主要有自然本体论、自然先在论和理念统一论,但都未能正确揭示人类与自然的本质关系。直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后,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世界观和方法论,才找到人类与自然统一的现实基础,从而阐明了主体与客体、人类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正确说明了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历史逻辑。其中,马克思主义实践自然观至今仍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理论基石作用,从哲学层面为解读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乃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一种合理的范式。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关于“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创新性发展。自然是生命之母,人类要实现永续发展必须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观念前提是要敬畏自然,这是由自然的先在性所决定的;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必须要遵循尊重自然的伦理规范,尊重自然就是尊重人类自身的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必须要顺应自然,要按照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办事;保护自然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必然要求。因为敬畏所以尊重,只有尊重才能顺应,顺应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身,这就构成了一条完整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构建的逻辑路径。  相似文献   

18.
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即自然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本文以此观点为出发点,重点分析了自然现的发展变化过程与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化之间的关系;提出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关键是重建自然概念,恢复自然本性。  相似文献   

19.
一、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由认识到形成在漫长的人类文明演变过程中,人地关系的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①崇拜自然。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很弱,人与环境的关系是恐惧和依赖的关系;②改造自然。进入农业文明以后,人类开始大规模地改造自然,人对自然的依附性大大减弱,对抗性增强,地理环境趋于恶化;③征服自然。随着科技进步,人  相似文献   

20.
《梦》是日本导演黑泽明执导的一部奇幻电影作品。《梦》通过描述时代背景不同、场景各异的几场梦境,再现了人类敬畏自然、改造自然、顺应自然三个时期中,人类与自然的相处方式,传达出人与自然是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这一生态思想,警醒人类应该从生态整体主义的视角出发,在兼顾生态系统整体利益的基础上合理安排人类的生产、生活,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