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语文课堂教学容量大,对话密度高,主要是因为语文材料本身的丰富性,老师舍不得;教学内容选择不清晰,老师不知舍;课堂教学结构不合理,老师没法舍.给语文课堂减“肥”,一要舍去“表面向表面的滑行”的低效对话,二要根据学情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三要整合教学板块,融合读悟练.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堂教学容量大,对话密度高,主要是因为语文材料本身的丰富性,老师舍不得;教学内容选择不清晰,老师不知舍;课堂教学结构不合理,老师没法舍.给语文课堂减"肥",一要舍去"表面向表面的滑行"的低效对话,二要根据学情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三要整合教学板块,融合读悟练.  相似文献   

3.
张洁 《学周刊C版》2011,(1):122-122
新课标中要求语文教学要完成“课本,老师,学生的对话”,而现在,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只注重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忽视了学生和文本的对话。课堂上朗朗的读书声越来越少,缺少阅读的语文课堂不是好的语文课堂。阅读本身就是学生对文本的直接感知,是完成深刻探究的基础。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加深对阅读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曹静 《文教资料》2010,(26):51-52
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引进了“对话”、“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等新的教学理念和操作方式,但是传统的“听写”和记“笔记”等学习方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仍不可或缺。教师要在课堂上让学生动起笔来.这不仅仅是为了训练表达,更是为了训练思维。  相似文献   

5.
著名教育家弗莱雷认为“教育必须在对话中进行”。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小学生由于受知识、智力、生活经验的限制,往往缺乏对话的深度、效度、速度。这就要求老师在语文课堂上对学生的对话进行精心地设计、指导:  相似文献   

6.
“对话”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已成为讨论新课程教学的惯用话语。一时间,分组讨论与多向对话如胡椒粉和味精一般,做什么菜都要撒一点,结果或出现“万马齐喑”的冷场局面,或出现“众马乱驰”的尴尬局面,就是没有产生理想中的“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效果,无形中“对话”式教学成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花架子”,这种现象着实令人担忧。将对话理论引入语文教学并非是为了求新求异,而是要促进语文教学的积极变革,让语文课堂能真正百花齐放,春色满园。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师应当遵照新课改的要求.努力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摆脱外在功力因素的束缚.躬身践行“自主”“合作”“探索”的教育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行进.将自己的真心话表达出来。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营造欢快的对话氛围.给学生言说的权利,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平等性对话的世界.让多种声音存在于语文课堂.形成一种“多声部对话”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8.
“对话”阅读教学指的就是在老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对话,在彼此作用的基础上实现学生自由发展与自主学习的教学。在开展高中语文“对话”阅读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在师生之间关系平等、合作的基础上,设立学生对话的平台,在学生与文本之间建立相应的桥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促进阅读教学的全面开展。通过开展优质、高效的对话教学,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让语文课堂更加丰富、灵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对话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给传统的语文课堂带来了新的气象。但由于对对话教学的偏颇理解,很多在课堂中呈现出来的对话教学都显得空洞和肤浅,对话中缺少思维的力度和触及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在组织对话教学之前,忽略了“倾听”这个前奏,没有让学生在倾听中进行冷思考这么一个过程。从而使对话浮于表面。笔者聆听了多节优秀的语文课.  相似文献   

10.
对话教学正成为当代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新的教学精神,它极大地拓宽了我们语文教学的思维视野。在对话过程中,“摒弃分析,注重感悟”、“鼓励个性表达,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关注学情,关注课堂生成”已越来越成为当今语文课堂所追求的方向。但只要深入思考,我们便会发现不少语文课堂更偏重于追求一种形式上的喧哗与热闹。很多对话交流只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刻;讨论问题浅尝辄止,难以透过语言文字窥见其思想,领悟其精髓。对话质量的高低决定着获知效率的高低。改变“浮光掠影”式的教学,把课堂对话引向深入,在当前对话教学中显得格外必要。一、…  相似文献   

11.
新语文课堂是由一个个充满活力、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具有独特生命意义的人构成。新课堂要人们改变“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的传统观念走向“师生对话论”。但是现在的对话教学中出现很多问题与偏差,导致对话真实意义的缺失,有必要对语文对话教学进行认真的反思和纠偏,积极构建正确而有效的语文课堂对话策略。实现语文课堂的对话,要在接受者——学生这个主体存在的基础上,正确把握语文教育性质的基础上,积极开发语文这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诱发学习主体充分对话,实现语文课堂对话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2.
刘帮军 《考试周刊》2012,(69):40-40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成了教师的个人才艺展示的舞台,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倒成了看客。笔者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就应该采用对话教学。因为对话教学是师生双方在平等的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是实践师生互动与合作学习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教学手段之一。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实施对话教学呢?笔者就此想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3.
对话教学正成为当代教学改革的方向,它极大地拓宽了我们语文教学的思维视野。但在对话过程中,我们却发现不少语文课堂的对话交流只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刻;讨论问题浅尝辄止,难以透过语言文字窥见其思想,领悟其精髓。对话质量的高低决定着获知效率的高低。因而改变“浮光掠影”式的教学,把课堂对话引向深入,这在当前对话教学中显得格外必要。  相似文献   

14.
崔益林 《学语文》2011,(2):67-68
随着语文新课改的不断深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所有语文老师共同遵守的法则.因此.越来越多的教师摒弃了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的做法,代之以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对话”式教学。但是当人们否定了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满堂灌”之后,便对“问”字又情有独钟了。于是“问”取代了“讲”.“满堂问”取代了“满堂灌”。  相似文献   

15.
文本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其意义是在读者与之对话中生成的。对话的实质是在平等交流的过程中引发体验,碰撞思维,分享收获,促发生成与建构。“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如何才能进行真正的对话,并努力促成“对话”的创新呢?一、在“求真”中唤醒对话是一种“真”的经历。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求真,“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根”,它能迅速引发学生的情感,减少其移情或共鸣所投入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它能变理性化的传统教学为感性化的艺术教学。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和学生的已知真实对话,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真实对话,和具体情景…  相似文献   

16.
教育家说,“在所有的教学之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就是进行着一场多层面、多向度的对话过程,“师—生”、“生—生”、“学生—文本”、“语文—生活”之间的对话,丰富了课堂教学的结构,追求的是教师和学生地位的民主平等,心灵的交流和智慧的碰撞。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要让对话引领语文课堂,因为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不懂得‘独白’,……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钟启泉《学科教学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平等,泛指地位相等;师生平等,指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相等的,包括在学习中、生活上,以及课内课外等。“师生平等对话”的含义,不仅指教师与学生的地位相等,还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处于和谐、愉快的交流谈话之中。新课程正是要求了语文课堂要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种课堂教学,将呈现出活泼、生动的学习气氛,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也会得到很好的发展。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师生平等对话”的教学方式,这是教师走向新课程的教学行为。如何做到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平等对话”呢?我认为,必须增强两个意识。一、增…  相似文献   

18.
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大量的对话误区,这些对话不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而是贪图表面的华丽、热闹,不能达到对话的目的。更有甚者只是形式上的对话,表演给人看的。在这样的课堂中,空洞且流于形式的对话披上了“自主”、“创新”的外衣。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沉寂的课堂热闹起来了,对话成了语文课堂最亮丽的风景。对话理念的引入,的确给语文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仔细审视当前的语文课堂,由于观念的偏差、认识的局限,导致对话教学中出现了很多虚浮和无效的现象,缺失了对话教学的真实意义。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对话教学进行认真的反思和纠偏,构建积极有效的语文对话教学框架。一、教师主宰的“假对话”语文课堂本应是教师引发学生智慧…  相似文献   

20.
“诗意语文”首先是王崧舟老师提出的。“诗意语文”是借助言语的诗意,领悟、成全、造就人生、人类的诗意.终极目的是指向诗意的人生,人类文化、精神的薪火永续。“诗意语文”有情感性、审美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诗意语文的实施策略是:文化底蕴,堆积语文教师“诗意化”;生命对话,熔铸语文课堂诗意化;文本细读,走向语文教材诗意化;点亮诗心,唤醒教学主体诗意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