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邰爽秋不仅有着丰富的教育理论成果,而且在教育实验与实践方面独树一帜,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他的教育思想有着鲜明的"尚实"特征,强调教育事业要面向本土实践,基于实际情况,始于亲力实干。这种"尚实之道"背后,又进一步体现出邰爽秋教育思想的本土意识、社会情怀、科学精神、效率观念与行动取向。  相似文献   

2.
邰爽秋先生(一八九六——一九七六),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之一,江苏东台人。他出生于一个农村塾师家庭,一九一三年起,先后接受中等、高等师范教育。一九二三年公费留学美国,一九二七年一月获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博士学位。学成回国后,致力探索中国教育的普及问题。那时,陶行知在南京办晓庄师范实验“生活教育”,邰爽秋在上海西郊实验“民生教育”,梁漱溟在山东邹平实验“乡村教育”,晏阳初在河北定县实验“平民教育”,他们各树一帜,走出书斋,深入农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上半叶,为了实现教育救国,解决中国民众因缺乏教育而愚昧落后的问题,平民教育、民众教育广泛兴起,晏阳初和邰爽秋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他们的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以民为本的特点,对当时乃至后来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对两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渊源、目的、对象、内容、方法、及教育实践的比较研究,使我们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他们的教育主张,受益于他们的教育智慧,这将对完善我国当前的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我们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主要是把陶行知思想与当今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分析研究教育规律,以便更好地为教育发展服务。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内涵陶行知先生在其"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的内容,详细阐明了生活与教育的关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时刻重视"寓教于乐",坚持"教学做合一"的理念,  相似文献   

5.
儒家思想创始人孔子将儒家思想与教育融合,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论,对当时乃至当今社会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是教育界无可争议的鼻祖。近现代知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其"平民教育"和"乡村教育"思想影响深远,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万世师表",堪称近现代教育史上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两位生活的年代相隔久远,但经探究比较可知,他们的教育思想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面临衰败的危机,教育界的一些有识之士纷纷提出自己的乡村教育思想。晏阳初和邰爽秋就是其中的代表,二人分别提出了平民教育和民生本位教育,这两大教育都对当时社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虽然两种教育思想存在许多异同之处,但对当今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的解决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邰爽秋先生是中国近现代社会著名教育家。他的民生本位教育思想与活动有力推崇与践行教育应从发展人民生计出发、改进人民生活、推动社会生产进步的理念。特殊教育在中国近现代社会得以萌发与发展。邰爽秋将其教育思想投射到特殊教育领域,针对其对象界定、班级组织、课程设置、师资管理、经费管理等诸多办学因素都做出完整、明确的指导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晏阳初与陶行知都出生在19世纪90年代,他们经历了相同的政治环境和教育背景,关于平民教育的思想和实践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的社会历史观相似、实验主义的方法论相似、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具有一致性。通过对比他们的平民教育理论,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推动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9.
《湖南教育》2011,(7):46-46
回溯90年、甚至更早以前,在我党诞生、发展、壮大的历程中,在共和国的缔造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教育家,如陶行知、徐特立、杨昌济、方维夏等。这些教育家为我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是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脊梁"。这些教育家都可以称之为"人民教育家",他们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一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0.
民生教育是民国时期颇有影响力的一种教育思潮,而特殊教育作为普及民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受到了民生教育始倡者邰爽秋的关注。针对民国时期特殊教育机构匮乏、教育水平良莠不齐的状况,邰爽秋提出了特殊教育实施的有关设想,并成为其民生教育学校系统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殊教育思想中闪现着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平等的光辉,体现了特殊教育的现代性。由于历史的局限性,邰爽秋的特殊教育思想未得以践行,但作为一种理论,仍然值得后人参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教育的真正目的并不是让学生仅仅记住知识点,而是要让学生将他们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应用于实践。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指出:"英语课程改革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因此,新课标为实施"生活化"的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2.
我国近代教学改革实验是在一批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黄炎培、晏阳初、梁漱溟、陶行知、陈鹤琴等先生的倡导下进行的,他们身体力行和孜孜不倦的努力为这一时期的国民教育教学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这一时期的教学改革思想蕴含着浓重的大众教育、平民教育思想,而这恰恰也是早期电化教育实践的起源.本文通过介绍近代主要的教学改革实验及教育思想,探索其中蕴含的电化教育实践思想,对当今的电化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理论以生活教育为核心,强调"教学做合一",对学生进行"六大解放",培养学生的"四敢"精神,以造就"真善美的活人"。创造教育与素质教育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其真谛对而今的基础教育科学地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被宋庆龄誉为"万世师表"的陶行知先生,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体现在三个方面: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是我国现代教育的宝贵遗产。在21世纪民族复兴、教育振兴的中国,它仍熠熠生辉。对于工作在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第一线的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学习、切实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即研究与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是时代的呼唤和历史的使命。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有些中小学老师公开宣称要做"教书匠"。而早在大半个世纪之前,陶行知就反对教师单方面的"教",主张"教学合一"、"教学做合一";反对教师"教死书"和书本教育,倡导和实践以生活为中心的生活教育;反对教师做"贩卖书本知识的活书橱",主张教师要做发明真理的教育家。陶行知对教书匠的危害进行了深入揭示,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6.
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都是在批判中国近代传统教育的弊端基础之上并借鉴吸收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思想基础之上形成的.他们二人的理论既有相通之处,也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本文就"活教育"思想与生活教育思想在目的论、方法论和课程论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比较研究,并对其影响和价值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7.
从上世纪80年代中等教育改革以来,中等职业教育经历了从转型、求索、崛起的发展过程,安徽省行知学校一直坚持学习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逐步探索出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的"行知模式",跻身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行列。  相似文献   

18.
孔子和陶行知都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在我国教育史上贡献巨大、影响深远。他们的教育思想有各自的时代烙印,也有相通之处,那就是他们教育宗旨都是实现人的发展。这些教育思想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来焕发现代教育鲜活的生命力,对我国教育改革和当代教育实践有着深刻的启示。本文从德育、教育公平和爱心教育三方面来阐释孔子和陶行知在教育理念之上的共性与个性。  相似文献   

19.
晏阳初和陶行知都是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的倡导者,分别为平民教育的普及做出了贡献。随着平民教育思潮的推动,晏阳初和陶行知逐渐认识到国家危亡脱离不了国民素质,普及平民教育对当时混乱的中国来说是势在必行的。无论是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还是陶行知对普及平民教育事业的奋斗,他们在平民受教育这一关键上不断探索,促使平民教育这一理论逐渐在实践中得以运用。本文主要探讨晏阳初与陶行知平民教育思想的异同,同时提出对两者在平民教育普及问题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应该反映了学校教育的真谛,我校在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方面的做法和体会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