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语言美是散文的特点之一,散文的语言美可以体现在文采美、修辞美、情思美等诸多方面,若教师能引导学生以品味语言作为切入点,赏析散文作品,那么学生就能层层深入,逐步提升散文赏析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散文语言展开鉴赏品味,尝试总结其特点,体会其意境,提升审美鉴赏和语言建构等方面的语文核心素养。一、穿插背景,深化思维有些散文作品语言比较平淡,容易被阅读者忽略,但是在这朴素的语言背后实际上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接受美学视域下,阐述了语言艺术化的两个维度:语言"空白"和语言"陌生化",解析了它们在翻译中的意义.认为两个维度都能产生召唤性,让读者参与审美过程.通过翻译过程对语言"空白"的分析发现,译语文本会不可避免地对原文"空白"处进行填充,但我们仍须努力避免这种现象.而语言"陌生化"意识要贯穿在具有艺术向度的语言翻译之中,是因为并不是任何语言的陌生化,即采取"异化"能产生召唤性.  相似文献   

3.
中华散文源远流长,从古到今,经历了数次文体蘖变,散文的创作艺术越来越受到重视。散文创作与鉴赏要获得突破性发展,必须借重审美品位的提升。作者认为,散文根本的审美特性在于作家刻划鲜明、饱满的自我人格形象,为读者提供生动的审美观照。本文从散文的历史发展和文学形象论两个层面,试图阐述散文人格的内涵及其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语言教学是散文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是语文教学的根.在袁老师的《散步》设计中,品味语言的步骤比其他环节用时多,就体现了语言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对精妙词语的鉴赏,掌握鉴赏的方式、方法,然后自然地过渡到对课文句子的鉴赏.这样两个环节独立而不脱节,也符合语言鉴赏的要求与规律.袁老师注意引导学生学习鉴赏的方法,培养鉴赏的能力.在引导学生品味用词精妙的环节,他出示了典型的句子,从中找出典型的词语,给学生点拨,然后让学生自由阅读,自由寻找,自由品味,做到了学以致用.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品味词语中,袁老师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词语的精妙,采取"替换法"来帮助学生认识词语的精妙,做到了"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5.
阅读活动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审美感知过程,即读者对文本的阅读感知。诗歌鉴赏的实质就是语言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理解认识等一系列心理活动的过程。然而,诗歌教学中许多老师并没有重视对学生这一审美感知的培养,尤其是面对高考,语文老师讲的更多的是解题技巧,似乎只要掌握了解题技巧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而事实上并不如大家所愿,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在鉴赏诗歌时违背了鉴赏的宗旨,不是真正的鉴赏,而是机械的做题。以做题为目的表面上看来是在走捷径,其实是舍本求末,背道而驰。那么如何才算鉴赏,我认为至少要做到两个“走进”。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对高中古诗词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课程基本理念也由“三维”转变为四维,即要求教师重点培养学生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方面的素养,“四维”是语文核心素养。为提升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教师应站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展开教学活动。而从现阶段来看,教师淡化语言鉴赏,不注重训练思维,忽视审美鉴赏等问题,令学生产生畏难心理,无法...  相似文献   

7.
语言蒙太奇是形象化的话语组合。它通过形象的创造和衔接组合,表现审美主体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是艺术语言形象创造、情感表现的具体运用。语言蒙太奇在不同的语体里,具有不同的修辞功能。  相似文献   

8.
阅读教学中,从语言鉴赏视角展开教学有助于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的提升,能够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基于文本内容特点,教师从好词佳句、修辞情感、表达描写这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语言鉴赏,可以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9.
郭晶 《高中生之友》2008,(23):12-12
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文化发展史上一座座重要的里程碑,高考试题必然会考查对现代文学作品的鉴赏。所谓鉴赏,就是读者对作品的感受、分析、评价,是一种审美认识活动,即挖掘作品中的美的因素,达到某种美的享受。《考试大纲》中明确要求考生"应具有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也就是考查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诗词鉴赏涵盖丰富,涉及文学常识、诗意理解、形象感知、语言品味、表达分析等.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鉴赏古代诗词的技巧,做到"三看""两品". 一、"三看" 即看标题,看作者,看小序和注释."看标题"就是要把握诗词的标题透露给读者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1.
修辞幻象是语言制造的幻觉,广告是其典型形式之一。广告修辞通过语言向消费者承诺,引导人们走向语言营造的幻觉空间,这既是广告修辞以驱动消费为目的的“话语阴谋”,也是修辞幻象的魔力。修辞幻象与语言乌托邦、乌托邦语言、话语兴奋剂、审美幻象等相关概念,有联系也有区别。辨析这一组相关概念,可以减少跨学科对话的话语阻隔,使对话各方拥有一个意义共享的讨论平台。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的语文课堂上,往往会出现两大硬伤:情感层面是审美的概念化,语言层面是审美的模式化。情感层面审美的概念化,就是对文学作品丰富的美学意蕴缺少审美鉴赏,而是热衷于分析概括,重视一些先验成说,使文学作品的审美意义流失。如《背影》,只是简单地归纳为真挚感人的父子之情。“背影”,是为了儿子勉为其难的形象,是中国慈父形象的定格。这些内容几乎是每个语文教师都耳熟能详的,是不容忽视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冰心的散文,是作品自身美与读者审美心理完美结合的典范。这种结合,主是通过极富魅力的语言咀嚼感表现出来。作者从六个方面,具体分析了这种语言咀嚼感。  相似文献   

14.
标题是语言的艺术。所谓"题好一半文"。结合媒体新闻标题实例,运用语言学尤其是修辞学方面的知识,对新闻标题的修辞特色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充分挖掘汉民族语言的特质,旨在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地认识新闻标题的语言魅力,调动各种语言表达手段制作出赏心悦目的新闻标题,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使受众获得更好的审美享受,促进标题修辞艺术进一步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5,(83):26-27
近年来,"熵"的理论越来越多地应用在语言修辞结构的研究。本文意在通过对修辞结构中信息熵的传导机制进行分析,探讨在文本的语言与结构中信息的产生及影响,并分析信息熵的增减对读者理解文本意义的功用,从不同层面揭示文学文本的审美及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批判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也叫做批判性语篇分析。作为分析政治语篇、新闻报道等的常用工具,揭示了语言使用、权力和意识形态三者间的关系。本文以Fairclough提出的三层分析框架为理论基础,试从文本层面、话语实践层面及社会文化实践层面对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于2015年圣诞发表的演讲展开批判性语篇分析,以期帮助读者增强自身的"语言意识",以便更好地对演讲等形式的公众语篇进行鉴赏和批判解读。  相似文献   

17.
莫言是新时期实力派先锋作家,在新的语言态度规约和导引之下,他对语言的表现力进行了多方面的开掘和探讨,他的艺术感知方式和表达方式,开辟了当代文学的新领域,也为当前的修辞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其探索概括地说,不再仅仅关心语言的"说什么",而更注重语言的"怎样说",他对于语言审美空间开拓的向度有两个,即:语言浸出感觉;语言的"粗放经营"与集约式叙述.  相似文献   

18.
修辞幻象即语言制造的幻觉。视域在文学作品中以语言形态出现.当这种形态指称的所指超越了客观现实时,便常出现修辞幻象。文学视域在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上的多样性给修辞幻象以极大的空间,修辞幻象的审美价值也拓展了文学语言的表现视域。视域与修辞幻象间既有特定的对应关系,又有着错综复杂的多元关系。修辞幻象的生成和领悟,是作者与读者的一种视域沟通。考察文学视域与修辞幻象之间的关系,对从叙述角度领略文学语言的审美价值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鉴赏语言不仅是文学作品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诗歌鉴赏和现代文阅读的重要考点。它以理解为基础,以审美为旨归,是一项有较高难度的语文活动。纵观近些年的高考试题,每年都有关于语言鉴赏的题目,且分值相对较高,但学生的得分并不太理想。笔者在平常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潜性"词语的生成很可能一时无法穷尽;新的名物词的生成有时会成为词语"空符号"。修辞要求"立其诚",然社会生活中语言交流之场合、情境纷纭复杂,致修辞"立诚"甚为不易。语言创新难,故"句样"有着强大的艺术生命力。诗文作品的隐喻性往往会导致对作品的修辞性误读,误读也会带来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