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国际比较的视野,对中、美、英、加、澳等国家的身体活动指南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发现:1)随着人们日常身体活动不足的普遍问题日益严重,健康促进的实践范式已经由“体育锻炼-身体素质”转向“身体活动-健康”;2)各国身体活动指南的推荐活动量具有一致性,但运动上限仍较模糊且缺乏研究;3)西方发达国家的身体活动指南面向不同人群,具有细化的分类指导特征,而亚洲国家则有待完善;4)除美国之外,其他国家普遍缺少针对特殊人群或者不同职业人口的身体活动指导,这将是未来研究与发展的方向.结论认为:我国的健身领域应积极引入身体活动流行病学理论与实践,以提升全民的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17世纪的欧洲社会,身体观念和体育观念正处于由“禁欲主义”向“人本主义”转变的过渡时期.一方面,人们希望通过参加体育活动释放自己的激情,另一方面,“身体是灵魂的监狱”的旧观念仍压抑着人们蠢蠢欲动的欲望,体育在新旧观念的交锋中蹒跚前行.英国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约翰·洛克基于自己庞大的思想体系,将体育引入权利的语境,从观念上为体育松了绑;从追求人生幸福的角度,为体育找到了“理性”这一发展之路;在体育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搭建了一道桥梁,使体育在发挥育人功能的过程中得以整合,从而告别军事性、野蛮性、粗俗性,而走上现代化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3.
体育是一种身体的活动,但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在生物的肉身之外,还拥有技术的身体,身体的观念被彻底重构,身体正由肉身走向虚拟。在体育电子游戏中,运动的身体被虚拟的技术身体取代。引入身体理论和“后人类”理论,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体育电子游戏中身体的在场问题进行探讨,对“后人类”时代的体育进行思考。认为,在体育电子游戏中,虚拟的技术身体成为在场的数字具身,而生物的肉身被悬置,体育由身体的活动走向纯粹的信息,由生物的肉身走向虚拟的数字身体,由肉身的在场走向虚拟的在场。这使体育被更深刻地裹挟进入一个虚拟的、数字化的、纯粹的信息世界。“后人类”时代,纯粹信息化的体育排除了人类肉身,成为人工智能和机器算法的游戏。  相似文献   

4.
一、养生术的发端古人说:“人生七十古来稀。”说明自古以来,人们就向往着能够多活些岁月。古代人类生活在极为艰苦的环境里,他们的寿命是很短暂的,一般活到四五十岁就算长寿了。于是,一种求生存、求长寿的本能欲念,由半蒙昧状态逐渐过渡到自觉状态。在漫长而艰苦的岁月流逝中,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不知多少代人的经验,把蒙昧状态的长寿欲望转变成为自觉意识的观念。这个观念,集中到一点就是:如何才能使人活得  相似文献   

5.
源自促进个体健康探索的身体锻炼行为转变研究是健康促进研究的重要内容.促进个体参与和维持身体锻炼行为是当今西方国家有关身体锻炼研究的主要内容.为了说明身体锻炼行为的转变过程,研究人员构建了身体锻炼行为的理论模型,通过行为转变过程的研究可以设计出具体可操作性的行为干预方法,为实践提供理论支持.研究中采用问卷测量的方法分析影响大学生身体锻炼的主要因素,确定锻炼倾向、自我认知、锻炼结果认知、外部强化、行动因子、锻炼条件为影响大学生参与身体锻炼的主要内外部因素,并进一步构建促进大学生参与身体锻炼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6.
摘要:20世纪兴起注重身体“内在感觉”的身体教育与16-20世纪一直倡导“外在指标”进步效果的身体教育结合,日渐成为21世纪学校体育教学的主流模式,而传统武术文化传承也是以身体为载体集“外在指标与内在体验”为目标的身体教育过程,面对现代武术教学长期追求外在指标锻炼效果所导致的学生“喜欢武术,不喜欢武术课”的发展困境,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从“外在指标与内在感觉”互动的身体教育视角审视中国武术文化传承的教育实践,认为:传统武术传承过程不仅是“外在指标提高与内在感觉深化”的一体化身体教育,而且从内外结合中强化了武术人对身体的认识,形成了四种武术身体观:分类与系统的身体观、被控制与自主的身体观、超越肢体与人械一体的身体观、意志磨炼与思考想象的身体观。传统武术文化传承历史实践所形成的“外在指标与内在感觉”相融合的文化教育遗产既具有增强体质的锻炼特性,又因体验丰富而具有提高兴趣的精神元素,应成为当今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7.
摘要:慢性疾病成为新世纪重要的致死风险因素,而身体活动不足成为引发慢性疾病的重要原因。2007年,由ACSM(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AMA(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发起“运动是良医”的全球行动至今已有39个国家加入。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梳理古典医学文化时期中“运动是良医”思想的源起。研究发现,早在公元前的古希腊、古代罗马、古代印度以及古代中国古典医学文化时期的医学典籍中就出现了“运动是良医”的思想和实践,Herodicus、Hippocrates、Galen、Susruta、华佗等对这一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虽然东西方医学与锻炼的结合具有同源异流、动静相宜等差异,但对于锻炼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价值认识是一致的。甚至于早在古典医学文化时期就开始了身体锻炼与肥胖、糖尿病等疾病治疗的实践,并从自然、人体、锻炼、饮食等因素对疾病和健康有了整体的认识。文艺复兴后,由于医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体”“医”开始分道扬镳,今天,体医结合重新受到医学和体育领域的重视,通过文献分析使我们对“运动是良医”这一古老的思想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17、18世纪,对现代体育思想具有重要影响的欧洲体育思想理念逐步成型,体育运动发展也已基本具备了现代体育的特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和逻辑分析方法,将“身体的觉醒”作为17、18世纪欧洲体育发展的认识论基础和思想动力进行研究,从17、18世纪欧洲体育发展的宏阔背景,17、18世纪欧洲的身体觉醒,思想史意义上的身体启蒙几个层面对这一时期欧洲体育发展与思想家们身体观念变革的内在逻辑进行了详细分析,并进而探讨欧洲体育发展进程中身体觉醒的实践。身体觉醒作为体育发展的根本思想动力,对这一时期欧洲体育发展的影响长久而深远。本研究通过探究17、18世纪欧洲体育发展的思想动力,试图从思想史意义对现代体育的发展轨迹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实现对欧洲体育发展的历史建构。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从中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观、武医融合理论、中国武术运动特征以及适应人群等视角,探寻后疫情时代中国武术健康价值对于人类抗击疫情、促进健康的积极作用。结论:中国武术给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是促进人体健康的一味良药,是有别于现代体育的身体行为,中国武术适合不同年龄层次人群的健身需要,更加适用于提高中老年人身体免疫力。提出:倡导中国武术给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引导中国武术融入人们日常身体行为锻炼是后疫情时代发挥中国武术健康价值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0.
名词解释     
健康分组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发育、健康状况和运动训练情况进行分组教学和参加体育活动,称为健康分组。通常分为三组:基本组、准备组和特别组。基本组范围指身体健康、发育正常或有轻微异常,身体机能正常,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可按国家规定的体育教学大纲和锻炼标准  相似文献   

11.
通过阅读三大卷巨著《身体的历史》以及参阅其它文献基本还原出了文艺复兴至启蒙运动时期法国体育运动的变迁过程:(1)16和17世纪法国贵族的体育运动经历了由武力(暴力)向优雅的转变过程对锻炼所做的修正,都毫无疑问清晰地揭示了这种转变。特别是在竞技中,暴力有所减弱,而强调对身体的掌控和不俗的仪表,最后还创建了真正的宫廷礼仪,这些都很好地见证了法国贵族拥有的崭新的身体文化。(2)法国贵族体育竞技的不断演变,导致了自由民团体的竞相模仿从而使得体育运动四处传播,同时由于在空间和时间上处于分散状态导致了法国自由民(平民)体育运动的混乱性和不统一性。法国平民的体育竞技经历了由竞技赌博、暴力控制直到健康身体观逐渐出现的缓慢过程。(3)在文艺复兴后期出现了体育科学化的争鸣与革新过程。  相似文献   

12.
摘要:在各国身体活动政策发展过程中,美国身体活动政策的发展以其科学性、系统性而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从政策文本分析视角对美国自1960年以来的身体活动政策进行梳理,考察历史嬗变轨迹及特征,结果显示:美国身体活动政策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其发生、发展动因分别是由身体活动不足而导致的体质危机和健康危机。这些政策演变凸显了经验化转向科学化、体质化转向健康化、专门化转向生活化、连续活动转向累积活动、个人改变转向环境改变等特征,对我国身体活动政策的启示是走出“先污染,后治理”的窠臼,提升身体活动政策的前瞻性和预判性;创新政策决策机制,提高身体活动政策的科学性、连续性;加强对跨部门合作的有效指导,提高身体活动政策的执行绩效;正确认识体质和健康的关系,始终坚持青少年体质促进的政策导向。对当前我国身体活动政策研究与身体活动促进实践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英国社区体育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社区体育现代化之路经历了从无序到规则化,从单一性到多样性,从暴力到文明,从身体锻炼到身心娱乐,从社会自发组织到政府参与管理的发展过程。在农业社会,英国各种体育活动处于自发的发展状态且受宗教约束,到19世纪中后期,政府介入控制,社区体育成为公共服务业。战后到20世纪中,社区体育活动成为英国人主要的休闲方式之一,到70年代中,受传统民主思想的影响,提供体育活动成为社区的基本公共服务,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体育活动发展趋于个性化、多元化,政府对社区体育的管理更为科学化,而近10年来,社区体育发展的核心是提高体育参与率。  相似文献   

14.
经济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把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随之而来的“明病”“富贵病”却又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如何才能使国民拥有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章从现2代生活坛对人体的危害,锻炼的好处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体育锻炼,全民健身是提高全民族民体素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身体在教育中一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身心二分”的知识观、屡禁不止的体罚行为以及被忽视的身体劳动使得受教育者的身体角色始终处于被遮蔽的状态。面对这一系列的挑战,教育改革需要正确认识身体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价值,从离身认知转向具身认知、从体罚转向教育惩戒、从单纯智育转向劳动教育。探寻以身体指向为基础的教育实践路径,可使身体的价值意蕴由遮蔽走向敞亮,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岩画揭示了原始初民的思维方式,同时也形象地表现了原始人的生活情景,岩画中人体运动形象作为人类早期带有巫术祭祀性质的身体运动游戏方式是研究体育运动源起的信史,其人文内含揭示了人从蒙昧逐渐走向最初的(原始的)文明的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17.
论篮球防守观念的演变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观念的角度,回顾了人们对篮球防守的认识过程,对筛球防守观念的更新、演变过程以及我国篮球防守观念演变的特点与发展趋向作了初步探讨。文章指出。篮球防守观念演变的实质是人们在防守实践过程中,对进攻队“人、球、时间、空间”控制的认识不断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与篮球运动内部因素是影响篮球防守观念更新的重要因素。我国篮球防守观念呈起伏性发展,并且更新较慢。“整体多变”的防守观念是我国篮球防守观念发展的趋向。  相似文献   

18.
历经百年的现象学运动,经历了从“纯粹”到“不纯粹”的哲学转向,具体体现为从“理想本体”走向“生活世界”、从“独白”走向“对话”、从“超历史”走向“历史”等。可以说,现象学的这种理论转向也在西方现代其他各派哲学中得到了体现和回应。发人省思的是,无论是“纯粹哲学”还是“不纯粹哲学”都有其深刻合理性,因此,这场看似完全相悖的哲学“纯粹性与不纯粹性”之争,实则会通于一种相反相成的对话关系之中。这种对话关系的形成,完全依赖于一种能够真正消解所谓“权力话语”的“公共领域”的确立,而这将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刻不容缓的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从竞技体育项目的功能扩大研究着手 ,通过对人们参与健康体育活动的目的分析 ,提出体育活动参与的层次性结构 ,在此基础上 ,提出 :健康体育事业、产业的经营者们一直努力探求着能够提供满足健康体育活动参与者们 (客户们或健康体育消费者们 )需要的体育运动和身体活动的场所、方法。而吸引更多的人们更加接近运动场 ,从而使人们获得健康体育拥有的功能价值。健康体育经营的目的 ,就是努力使健康体育进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形成体育生活。无论健康体育福利事业、还是健康体育产业 ,无论是否包含着经济目的或政治目的 ,最终在“体育运动和身体活动”参加者们体现出来的都是“健康生活·体育生活”。  相似文献   

20.
基于“健康中国”“国家治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国办发〔2019〕40号)》颁布等背景,运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从社会需求、家庭需求、个体健康需求等3个方面解析了城市绿道体育“健康休闲共同体”建构的应然性;并将城市绿道体育健康休闲共同体界定为“城市居民基于身体健康或实现身体健康这一共同需求,以城市绿道体育场域为身体练习公共关系空间,而形成的团体或组织”;最后,对构成这一共同体的共同价值、公共权威、公共资源、公共场所、公共活动等基本要素,进行系统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