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语是人们使用频率较高的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词语。它具有定型性、简洁整齐性、习用性、整体性等特点。成语在句子中可以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成分。在新闻语体中,因随意增减成语的构成成分,褒贬不分,因同音字、形近字,不理解成语的意义,搭配不当等原因,常出现误用成语的现象。要用好成语,必须了解成语的特点,准确理解成语的含义,遵循规范,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寓意丰富的固定短语,结构要求稳固;与此同时,其也在发展变化;有些成语通过变动内部成素的位置,形成了一组成素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的成语,这就是同素异序成语。其中同素异序的近义成语、关联成语、包孕成语很有特点。  相似文献   

3.
同学们,在广阔的汉语天地里,有一个成语世界,那里有构思精妙的成语对联,有妙趣、逗人的谜语游戏,有惊奇、曲折的迷宫趣题,还有栩栩如生的人物成语描写。趁着休闲的星期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成语乐园,畅游成语大世界吧。  相似文献   

4.
不孝的李密     
在批改中学生作文时,我们发现,不少中学生的成语使用量微乎其微,使用成语的能力普遍偏低。其主要表现有四:一是整段整篇不使用成语;二是偶尔使用几个连小学生也会使用的常用成语;三是成语使用不当,甚至滥用成语;四是成语运用差强人意,行文板滞,生硬,几乎无文采可言。正因为如此,中学生作文中成语迭出、妙语连珠的句子(语段)也就少得可怜。怎样让学生在写作中习惯于广泛运用生动形象而又言简意赅的成语,让成语成为作文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笔者认为.这也是广大语文教师正在积极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浅谈汉语成语的翻译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谈汉语成语的翻译问题范继娟成语是语言的一部分,它在任何语言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汉语中的成语丰富多采,源远流长,在汉语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其言简意赅,生动形象,鲜明锐利,表达的内容也很深刻。翻译汉语成语是一项非常复杂和艰难的事,汉语成语与汉民族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成语与创新     
成语是一种可开发利用的语言文化资源,其创新的空间十分巨大。利用成语可创作成语文艺作品,可设计成语游戏产品,可创造成语旅游产品。在教学上,可创造成语联想教学法;在成语辞典编撰上,也可编出象《成语文化辞典》那样的许多新的辞典。  相似文献   

7.
成语对中学文言文教学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在文言文中联系成语教学的方法有:联系成语释义、联系成语学习文言文语法、联系成语学习文言文句法等。  相似文献   

8.
成语、古语、俗语中的生物学知识(一)笔者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发现,不少成语蕴含着生动贴切的生物学知识,清楚了这些知识,既可以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又能将成语准确运用在相关生物学的教学中,增加趣味性与提高教学效果。现列举成语并附其蕴含的生物学知识于后。拔茅连茹...  相似文献   

9.
异体成语是对通用成语而言的。在成语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异体成语,经过历史的选择,确立了通用成语。由于多种选择的需要,便产生了多种形式的异体成语。  相似文献   

10.
陈巍 《青海教育》2004,(12):4-5
10月15日下午,西宁市南川西路小学举行校本课程展示活动。秋雨绵绵,微风中带着阵阵寒意。但是,记者一走进学校,却被一种浓烈的学习气氛所感染。孩子们在成语填空、成语接龙、成语说话、成语写作、成语绘画、成语表演等方面的精彩表现,充分展示了孩子们在语言学习方面的潜力,也显示出意蕴丰富、形式简短、节奏感强的祖语言文化对孩子们鉴赏、审美能力培养方面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成语是高考必考内容,其重要性不必多说。怎样提高复习效率呢?在此有几点想法可供参考。第一,对所记成语应作出筛选,挑选最有分量的成语。哪些成语最有分量?其依据是什么?应该注重“三常”原则,即常见、常错、常考,譬如,2010年广东卷考查的成语为“殊途同归、斗转星移、甚嚣尘上、销声匿迹”,全国卷考查的成语为“始作俑者、移樽就教...  相似文献   

12.
王志耀 《学语文》2008,(6):30-30
成语误用现象在实际生活应用中非常普遍,高考语文近年来都设计了专门的题目来考察学生掌握和使用成语的情况。常有考生在此失分。笔者认为,要正确使用成语,除平时重视学习积累、整体把握意义外,还要了解成语误用类型。以增强学生的辨析能力。为此.下面根据2008年高考对成语考查所侧重的几个方面,谈谈成语误用的几种类型,为学生尽快掌握成语的使用提供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13.
成语是英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成语是经过长时间的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短语,是人民智慧的结晶。英语中的成语非常丰富,有相当一部分成语源远流长,包含着典故,在文章和日常谈话中经常可以看到或听到这类成语。人们有时为了表达一个复杂的意思和丰赡的思想内容,往往使用这类成语,既能深入浅出,画龙点睛,又能把意思情态表达得生动、透彻。  相似文献   

14.
成语是人们在劳动实践与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提炼出来的思想结晶,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成人学习英语成语的基础在于比较英汉成语的不同来源,本文分别从来源不同自然环境、历史文化背景,不同的宗教经典作品、寓言和神话及不同风俗习惯的成语入手,分析汉语对英语成语产生干扰的原因,从而有助于成年人快速准确地学习和使用英语成语。  相似文献   

15.
2.漫游成语乐园金仁静(赣州市厚德路小学)[活动要求]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把宽语文基础知识,积累成语,了解成语的来源。[活动准备]1.图片两张(完壁归赵、负荆请罪)。2成语注释若干张。3.小黑板两块(成语填空、数字成语)。...  相似文献   

16.
成语语约意丰,表意准确而生动,历来是高考的重要考点。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地方卷,每年成语题都会准时出现,可见成语被看重的程度。而成语题得分率向来不高。不少学生觉得记忆成语耗时费力而又容易遗忘,下了工夫,成效却不明显。确实,到了高三再死记硬背成语,一是时间不允许,二是不求甚解地生硬记忆也难以达到准确运用的目的。所以成语的学习,更重要的是靠平时积累。成语是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习用的具有固定性结构的词组或短句。它是在长期的历史传承中约定俗成的。而且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所以成语中包含有许多文言知识。笔者尝试在课本文言文学习中,穿插成语的学习和记忆,既有效积累了成语,又可利用成语作为反证,帮助理解与记忆课本文言知识,一举两得,效果很好。一、在课文内容分析中学习直接来自文本的成语 成语中相当一部分来自古代经典文献,而我们的文言文教材选择的往往正是此类作品,所以许多成语就出自课文文言篇目。学习《寡人之于国也》,了解了“五十步笑百步”是孟子作的喻证,说的是“缺点或错误性质相同,只是程度轻重不一”;学习《劝学》,知道了“青出于蓝”出自“青出于蓝,而青于蓝”,此成语为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超越前人之义。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了解了“完璧归赵”的故事,也就懂得了此成语比喻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  相似文献   

17.
结构的稳定性是汉语成语的一个基本特征,但是稳定之中也有变异,从而形成了成语的异体现象,出现了异体成语。成语变异产生的原因主要有:(1)由群众口头创作而来的成语,由于“口音”之故。一个成语往往有几种“相貌”;(2)由于行文中平仄、对仗的需要,调整词序也会造成成语异体;(3)正反对照形成的异体成语;(4)为了改变感情色彩的需要而形成的异体成语;(5)有意活用,创造异体;(6)将错就错,制造异体;(7)习惯选择与避讳选择形成异体成语。成语变异的主要方法也就是异体成语产生的基本方法有两种:一是换序;二是换字。在我国的汉语典籍中,异体成语大量存在,对异体成语加以研究和整理也应当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学习和掌握一定量的成语,对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大有益处。从二年级开始,我有意识地利用识字活动课及课余时间引导学生学习成语,想方设法让同学们走进成语,欣赏成语,运用成语,调动大家学习成语的积极性。同学们在主动识记成语的过程中,认识了大量汉字。2000年6月,全班人均识字量已达到2080个。学生的日常口语中经常会准确地“蹦出”一些成语,写话中也能较频繁地准确使用成语。  相似文献   

19.
人们在使用成语时.大多用其比喻或引申义,而少用本义,但我们在成语教学中,应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成语的词义来源上,成语所蕴含的文化常识上:在浩瀚的成语中,学生误用成语的情况严熏.主要有:  相似文献   

20.
成语和格言     
一个民族的语文,依其文化的长短深浅,总有不少惯用的词语,泛称成语。为了便于归类,可以把它分为成语与格言两种。成语较短,可以是短句,也可以是片语,而格言应该是整句。成语大半表现事态,而格言大半要说道理。很多入以为白话取代了文言之后,文言就全废了。其实文言并未作废,而是以成语的身份留了下来,其简练工整可补白话的不足。世界各国的成语、格言,往往互相巧合,甚至酷似,令人惊喜。成语与格言其魔力正在于寓大于小,把哲学的大道理浓缩在如诗的短句之中,令人体会无穷。中文的成语大半以四字为其基调。所谓“四字成语”,在结构上可以分成两类:一类用单行句法说一件事情,文法上是一完整句;另一类用骈行句法说一种状态,文法上只是一个片语(phrase)。成语用在白话文里,可以润滑节奏、调剂句法、变化风格。在英文中译时成语之为用大矣,不但可以原封照搬,更可器官移植,托古改今,与时并进,而更活泼了、丰富了中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