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94年,在烟台的英国沙泰公司创办了山东第一份报纸——英文《芝罘差报》后,至1949年的五十多年间,在以烟台(芝罘区。下同)为中心的胶东半岛先后有数十种报纸创办发行。为了探索建国前烟台报业的发展情况,现将主要报纸分类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
鸦片战争以后,借着不平等条约的保护,基督教传教士涌人中国各地开展传教活动.在遭到种种抵制之后,传教士们选择了创办学校作为入侵中国的突破口,湖南教会学校应运而生.甲午战后湖南人民的求变心理为传教士在湘办学提供了发展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鸦片战争以后,借着不平等条约的保护,基督教传教士涌入中国各地开展传教活动.在遭到种种抵制之后,传教士们选择了创办学校作为入侵中国的突破口,湖南教会学校应运而生.甲午战后湖南人民的求变心理为传教士在湘办学提供了发展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现代出版》2013,(3):F0002-F0002
亨利·卢斯(Henry Luce,1898~1967),20世纪美国新闻出版史上的巨头人物,他首创新闻杂志的形式,创办了《时代》周刊(Time)、《生活》周刊(Life)、《财富》(Fortune)等著名刊物,被称为"时代之父"。1898年4月3日,卢斯生于中国山东一个美国基督教传教士家庭,幼年在中国山东烟台读书,1920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1923年,卢斯创办了(《时代》周刊,这是美国第一份用叙述体报道时事,打破报纸、广播对新闻垄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社会经历了鸦片战争之后,外国传教士大批进入中国开办学校,中西女塾与经正女塾虽然一所是由西方人士所创办,一所是由中国人创办,但二者在管理方案上相互借鉴,形成了较系统的女学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报业开始于19世纪外国人在华创办的报刊,以传教士创办的报刊为主将近两百余种。马礼逊作为首位基督教新教来华传教士,受到本国教会的委派不远万里只身前往异国他乡,是首位在中国开展了翻译《圣经》、编纂字典、创办刊物、设立医馆等活动的新教传教士,被视为新教在中国传播的始祖。但传教活动的前提条件是语言上的沟通,因此,文章通过对马礼逊在华传教时期的部分信件进行文本分析,以此来窥探传教士群体在华传教的日常生活中的汉语学习以及人际交往状态。  相似文献   

7.
叶进 《今传媒》2014,(12):64-65
鸦片战争之前,传教士们在马六甲及广州等地创办的中文报刊,这是中国近代报刊事业的萌芽,而这些报刊基本上都是宗教性质的;鸦片战争以后,大批传教士来华办报,所办的报刊数量也剧增,这一时期传教士所办的报刊,性质也由宗教报刊向"世俗化"报刊转型。鸦片战争前后,传教士创办的报刊性质的激变,是建立在中国社会政治格局、思想激变等大环境下,中西方双向互动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一、中国近现代报刊概况 中国近代报刊出现于19世纪早期.1815年8月5日,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米怜在东南亚的马六甲创办了第一份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1833年8月1日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在广州创办了<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它是我国领土上第一个中文近代报刊,标志着中国近代报刊业的正式诞生.  相似文献   

9.
《中国丛报》是晚清由美国传教士在广州创办发行的第一份综合性英文月刊。办刊20年间,该刊不仅发表了大量关于中国历史文化与社会的文章,而且对中国的典籍进行了译介,很多是中国典籍的首次译介,为西方认识和了解中国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历史发展与现状中国近代期刊的历史,发端于19世纪初外国传教士和一部分商人创办的一批中外文期刊。1815年8月,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创办了第一份中文月刊《察世俗每月统纪传》。这是一份宗教性刊物,主要宣传基督教教义和  相似文献   

11.
教会女子教育是中国近代教会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伴随着西方列强势力的侵入,中国东北营口开港,基督教传教士在中国东北创办女子学校以传播基督教教义和培养妇女基督教徒,客观上对中国东北近代女子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我国女子教育启开一扇窗子。  相似文献   

12.
沈毅 《编辑之友》2011,(9):113-115
鸦片战争后传教士在中国办的报刊中,以存世时间长短和影响大小为标准,考察英文的《中国丛报和中文的《万国公报》大概是有相当的典型意义的。一英文期刊《中国丛报》美国传教士裨治文1832年在广州创办的英文《中国丛报》(以下简称《丛报》),鸦片战争后一直坚持到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近代中文报业肇始于西方来华传教士的办报活动.19世纪,西方传教士创办了近200多种报刊,所办的宗教报刊成为早期中文报刊的主流.传教士为使其创办的报刊能在中国的土地上立足,在宣传策略上处处"附会儒家",在形式上也采用中国线装书的方式进行印刷和装帧.  相似文献   

14.
<正>益智书会是近代来华传教士在中国创办的著名文化传播机构之一,也是清末民初最具影响的出版机构之一。益智书会于1877年在上海成立,其全称为School andT extbook Series Committee,中文名称为益智书会,总编辑是英国传教士傅兰雅(John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科技期刊发蒙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考证科技期刊在中国的发蒙。指出中国科技期刊的出现与“西学东渐”存在必然的关联,可以说是“西学东渐”的必然结果。中国近代科学期刊的初肇是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1815年)。英国传教士傅兰雅创办的《格致汇编》(1876年)是中国最早的自然科学类的综合性期刊。西方传教士热心创办科学期刊的目的在于“控制这个国家的头和背脊骨”。中国人自办的科学期刊出现于1872年的《瀛寰琐记》。中国人自办的科学期刊一开始就具有宣传新思想、反对旧制度的性质。它对于解放思想,冲破封建枷锁具有积极意义。进入20世纪30年代,中国科学期刊开始出现专业化、体制化、国际化的苗头。  相似文献   

16.
烟台人民广播电台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联合播出的<黄海明珠·中国烟台>节目,创办于1994年,至今走过15载光阴,它是国际台华语台与地方台合办节目的第一块试验田.15年来,<黄海明珠·中国烟台>节目累计在国际台播出700多期,得到海内外广大听众、网民的关注、认可.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地方台如何唱好对外广播这出"地方戏",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后半期至新中国成立,瑞典有多个教派在华传教,其中浸信会(也称浸礼会)选择了山东作为传教地域,诸城是其最主要的传教地点之一.瑞典传教士一方面大力传播宗教信仰,另一方面创办学校、医院、孤女院等社会事业,并间接将西方现代文明带到了中国. 艰辛的传教  相似文献   

18.
杨彩丹 《历史档案》2011,(2):111-116
山西大学堂是山西大学的前身.1902年,山西巡抚岑春煊与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以处理“山西教案”和实施清末“新政”为契机创办,是中国最早的三所国立大学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丛报>,又翻译作<中国文库>、<中华丛刊>等,是由美国传教士裨治文在广州创办、向西方读者介绍中国的第一份英文刊物.  相似文献   

20.
西方传教士对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胡俊荣 《图书馆》2002,(4):88-91,85
该文论述了西方传教士在晚清时期介绍和创办新式图书馆活动,参与中国图书馆的变革是抱着强烈的个人动机,具有鲜明的殖民主义色彩。但在近代特殊历史条件下,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创办的图书馆起到了启蒙与示范作用,带来了西方近代图书馆建设的思想和模式,带来了杜威法和新式管理方式及公开、开放与共享的观念。从而在客观上对中国图书馆的近代化产生事实上的推动作用,促进了古代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