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历代碑刻包罗万象,浩如烟海,一经出现即为历史学、考古学、档案学、文学、语言文字学、宗教史和书法史等研究提供了原始的文字与图像凭证。通过碑记及其拓本而获得的碑帖,不仅能够阅读碑文,而且还可以研究书写之人的笔记、碑文的格式、碑额、碑的形制和纹饰等等,从而发现书载记文所未明,另有其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2.
大照与乘如是唐代北宗禅高僧。他们的石刻资料以不同的形式存世,需要澄清不同资料间的关系。比较登封嵩岳寺地宫出土的石刻残片与传世《大照碑》摹刻本的内容与书法,可知残石为《大照碑》的一部分,摹刻本的内容有遗漏。检验前人缀合《乘如碑》现存残石与石刻文献的成果,并结合拓本加以校勘,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碑文资料。旧拓本《乘如墓志》的内容与《乘如碑》相互验证或补充,为研究乘如生平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3.
吴朋飞 《历史档案》2020,(1):120-122
《历史档案》曾于2012年第4期刊发《河南贡院清代碑记两通》一文,(1)内有辑录整理的雍正十年(1732)《改建河南贡院记》(简称"雍正十年碑")和道光二十四年(1844)《重修河南贡院记》(简称"道光二十四年碑")碑文两通,为学界研究河南贡院乃至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提供了很大方便。2012年,在济源宋村发现道光十一年(1831)《重修河南贡院记》碑文拓本(简称"道光十一年碑"),并据此重立石碑,与原存河南大学校园内的两通清碑一起,保持了河南贡院碑记的完整。兹对此碑文略作简介。  相似文献   

4.
<正>吴廷芬(1830—1907),字诵清,号蕙吟,又号小杏,徽州休宁人,同治二年(1863年)进士,官至左都御史,三度充任总理衙门大臣。庚子之乱中致仕归里,生平事迹湮没不彰,《清史稿》和地方史志皆未立传。近日笔者在文物市场发现一份吴氏神道碑拓本,存1833字,不仅是目前唯一一篇清人所作的吴氏详细传记,更提供了总理衙门发展历程的有关资料,对于考订吴氏生平仕履和总理衙门(碑文亦称"总署""译署",以下简称"总署")相关史实具有重要文献价值。本文在释录拓本、考补阙文的基础上,广泛参考有关文献,据以佐证史论,纠正误说,并编列出吴氏生平简  相似文献   

5.
吴宁 《图书馆》2004,(2):91-92
本文根据湖南图书馆所藏的郑文公下碑拓本,论述了拓本的来龙去脉并对其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6.
《昭明文选》所收碑文五篇,即东汉蔡言《郭林宗碑文》、《陈太丘碑文》,南朝王俭《请渊碑文》、王巾《头陀寺碑文》、沈约《齐故安陆阳王碑文》。其中除《头陀寺碑文》外,都是立于墓前,记述死者姓名、事迹,用于称颂功德、以志不朽的碑文。实际上,碑文的种类很多,有立于名山大川的山川碑,有立于寺观的寺观碑(如《文选》所收《头陀寺碑文》即属此类),有记述、歌颂功德业绩的纪功碑、颂德碑,等等。本文仅就墓碑文加以探讨,人们习惯上所说的碑文,也大都是指这一类。据(礼记·丧大记》:“君葬用循,四绰二碑,御格用羽获。大夫葬…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与周绍良先生主编《唐代墓志汇编》进行对校,发现释文中有些可以校补的内容,特提出新的解释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8.
鄢陵县档案馆珍藏的苏东坡草书<醉翁亭记>碑帖石刻拓片,为绢面、册页装淡墨精拓本,硬板纸,前是碑文后为跋,该拓片形成于明万历年间.苏东坡草书<醉翁亭记>碑帖石刻历经四百多年沧桑,屡遭浩劫,至今下落不明.苏东坡草书<醉翁亭记>碑帖拓片的存世,不仅使苏轼草书之原貌得以传承,并为后人研究苏东坡的书法艺术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汉石经拓本六朝梁已见传世,唐中宗后多有散佚.宋代残石出土后,曾有多种拓本传世,惜均已亡佚.元明以降,汉石经残石及拓本逐渐被人们冷落.清代曾有三种拓本传世,今所及见者仅国家图书馆所藏"小逢莱阁本".民国时期曾有多种石经辑拓本印行,惜多散佚,所幸其中残石大多著录于<汉石经集存>一书.建国后所出残石拓本散见于各类期刊.  相似文献   

10.
徐乃昌旧藏清光绪拓本《龟兹刘平国刻石》属于刻石之第一期拓本。拓本天头处存有刘富曾过录的施补华《刘平国碑跋》,过录本题跋同诸种刊本题跋在文本内容方面存有较大差异。拓本地头处存有蔡源清过录的刘贵曾对此刻石的研究,其内容为据四分术推算刻石中"八月朔日"为"甲戌"的详细过程。此外还有陈大镛的一则题记。拓本中所见诸跋皆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同时,拓本也可为徐乃昌与刘富曾、蔡源清、陈大镛的交游研究提供新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