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是海峡两岸学者共同敬仰的一代史学巨擘,档案文献考据大师,其学术思想对整个20世纪乃至今后的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李峰 《兰台世界》2012,(21):9-10
北宋中期,受疑经惑传的学术新风影响,史学领域内的疑史之风甚盛,由此出现了兴盛一时的考史热潮,同时在"不没其实"的春秋笔法影响下,史家纷纷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历史编纂之中。  相似文献   

3.
全祖望《经史问答》广涉十三经及诸史研究,论识高卓,不主一家。以考据为探析视角,《经史问答》在考据成就与考据方法上皆有独特之处,博采众长,不囿旧说,细致精审,全面展示了全祖望深厚的考据学素养。  相似文献   

4.
所有杂志要做成功,都由"义理、考据、辞章"构成。在这点上,每本杂志都是一样的,只是结合每本杂志的具体特征,会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杂志是稳定、有联系的,传达同一种价值观的一种载体,是人的情感和智  相似文献   

5.
余迎 《兰台世界》2016,(17):153-155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是晚唐诗人杜牧脍炙人口的名句,而此中所包含的唐玄宗为杨贵妃快马送荔枝、杨贵妃在华清宫里品尝鲜荔枝的传说,也是知名度极高的古代典故之一,一直被公众深信不疑。但是本文作者在阅读了大量正史史料的前提之下,却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在杨贵妃生活的年代,鲜荔枝根本没有送入华清宫里去,杨贵妃根本没有可能在华清宫里品尝新鲜的荔枝,这完全是诗人杜牧一厢情愿的杜撰。  相似文献   

6.
7.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多种数据库的普及应用,学术编辑利用数字资源进行E考据成为可能.本文试以书稿中遇到的“孙中山嘉兴之行”为例,通过对数据库进行文献挖掘,探讨E考据在编辑工作中的运用,展示了具体的研究过程及方法技巧等,以期对编辑工作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8.
古之学者分天下学问为文章之学、训诂之学、儒者之学,即文章、考据、义理;考据以通辞,文章以达意,义理以闻道,三者不可偏废.治经闻道是戴震一生治学生涯中所孜孜追求的,本文试通过解析戴震关于义理、考据、文章这三者之间关系的阐述,探讨戴震的治学路径,以期利于后学.  相似文献   

9.
考据,是古人做学问的一种技能。新闻编辑同样应具有考据功夫。考据的作用按《辞海》的说法应是“根据事实的考核和例证的归纳,提供可信的材料,做出一定的结论。”但是在新闻界如果说编辑要考据些什么,眼下可能是让人哂笑的,因为大家比考据功夫更缺少的是考据意识,在新闻编辑的意识中根本没有考据这样的字眼。这是目前我们一些新闻稿件事实经不起推敲,行文纰漏百出,失实报道不断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考证,也叫做考据。在清代,义理、词章、考据被认为是三个独立又互相联系的学科。”…这是季羡林先生《为考证辩诬》一文开头的话。或许是极左思潮下的某种需要,也或许是因人废言(现代学者中大力提倡“考据”的是胡适而不是鲁迅),学术研究中的“考据”方法曾经被批判和否定得一无是处。季先生的《为考证辩诬》批评了关于“考证”的种种误解。显然,季先生是提倡考据方法的。近几年出版的一些谈名人读书治学的著作,提倡“考据”的还有一些:1999年三联书店出版的胡适《读书与治学》,更是大力提倡学术研究中的考据方法。三联书店近来出版的《量守庐学记》、《量守庐学记续编——黄侃的生平与学术》、《励耘书屋问学记——史学家陈垣的治学》、《蒿庐问学记——吕思勉生平与学术》等等,也都是把考据方法作为治学的关键。为什么会这样?季先生在《关于义理、文章与考证》中一语道出了其中真谛。  相似文献   

11.
《登泰山记》不仅清晰平实地记述了登泰山的历程,而且栩栩如生地描绘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风光和日观亭观日出的壮观场景,间或穿插考据,无一字议论而寄予情怀尽在言外。[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周必大的《二老堂诗话》是南宋初年考据类诗话的代表作品。本文简要分析了周必大注重诗话考据的原因,并从文字、名字、名物等方面分析了《二老堂诗话》中文献考据的主要内容,兼及讨论了其文献考据的特色及缺陷。  相似文献   

13.
针对刘建明教授在《现代传播》2011年第10期发表的《中国共产党宣传家是传播学主要原理的首创者》,本文认为,自拉斯韦尔以降,为传播学界所公认的基本原理并非只是提出些蛛丝马迹般的思想碎片,大多数原理都有其较为成熟、自成体系的理论范式与研究框架,有些假说还要有严格的实证检验作为支撑.传播学研究自然不能唯经验主义马首是瞻,但严谨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及对理论高度的追求却一直是传播学科的内在要求.刘建明教授总结的张闻天的“七个W模式”是一个有价值的新发现,但文章提出的中共宣传家对于传播学主要原理的开创与独占,与传播思想史的实际情况有着较大出入.本文认为,中国共产党宣传家不是传播学主要原理的首创者.  相似文献   

14.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的时代,生活中每一分每一秒都充斥着各种新闻。新闻又称消息,属实用文学的一种,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新闻和新闻评述四类。新闻的特点是立场和观点要鲜明,内容要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语言简明扼要、准确;义理、考据和辞章是清代桐城派集大成者姚鼐最早提出的三位一体的论学论文术语。  相似文献   

15.
东岳泰山是五岳之首、我国名山的杰出代表。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登临泰山,留下了大量优美的诗文。  相似文献   

16.
杜牧是晚唐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近年的新出墓志涉及到他的家族世系、生平事迹、诗文内容等多方面的材料。本研究立足于新出墓志与传世文献的对照,从三个方面打开杜牧研究的学术空间:一是杜牧生平印证,重在史馆修撰与湖州刺史的经历;二是杜牧诗歌印证,重在杜牧与李甘、韦楚老、崔钧、陆洿的交往诗;三是杜牧散文印证,重在《牛僧孺墓志铭》等五篇叙事性散文。  相似文献   

17.
王蕾 《图书馆学刊》2011,(6):2-F0002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人,祖籍栾城。仁宗嘉祜二年(1057)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孝宗时谥文忠。著有《东坡集》40卷、《后集》20卷、《和陶诗》4卷等。  相似文献   

18.
关于文件运动理论一些基本概念问题的讨论在我国已经进行多时。苏州大学吴品才教授在2008年第6期《档案与建设》上又发表了《文件运动轨迹与社会实践活动关系本质探索》一文,把讨论的重点锁定在究竟应该如何描述文件运动轨迹的  相似文献   

19.
乾嘉时期的学者沈钦韩善于补注经、史,尤重于地理、职官典制、史事的考据,他的这一学术特点亦贯穿于诗歌注释中。《苏诗查注补正》作为沈的代表作,对苏诗查慎行注的地理、职官典制、史事等方面进行了严谨缜密的考据,纠正、补充了查慎行及前代其余苏诗注家的大量错误和疏漏,形成了以考据注诗的特点,在苏轼研究史与清代诗歌注释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乾嘉学派,亦称汉学、朴学或考据学派。其兴盛时期正值乾隆大修《四库全书》之时。乾嘉学派以朴实考经证史为特征,讲究“考证精核、敦兹实学”,对《四库全书总目》的编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对《总目》中考据观的形成和稳定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乾嘉学派的治学风格贯穿于《总目》的各个角落,进一步说《总目》的思想体系的基点是建立在乾嘉学派考据观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