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彭惠莉 《兰台世界》2007,(12S):67-68
隋朝统一全国后,鉴于南朝吏治腐败之教训,制定了对官吏的考核制度,以此为准则来强化对官吏的管理,所谓“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然而,所创制度未能发展完善,社稷沦亡,继之而起的李唐王朝承袭了这些制度,完善健全了官吏的管理考核,在考核方式、评定标准、奖惩措施等方面进一步严密。贞观年间,唐朝统治者修定了考课法作为《唐令》的第一篇颁布施行。[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金怡顺 《历史档案》1998,(1):130-131
清代官吏的考察,始定于顺治四年(1647),亦称"考绩"或"考课",三年一次(武官五年一次).  相似文献   

3.
程天芹 《兰台世界》2012,(15):60-61
宋代考课制度和监察制度对官员黜降有一定影响。经过长期运作,形成了一整套考课和监察制度、御史台弹奏格及"制词"。因考课导致的官员黜降并不多,北宋因御史、谏官和转运使弹劾而引起的官员黜降的记载很多。  相似文献   

4.
云梦秦简中《为吏之道》作为古代官箴文献,所提出的"怵惕之心"、"正直无私"等德性要求和"五善五失"的评价标准,有利于吏治的优化和效能的发挥,其倡导的为官之道以及对官吏考课的标准,对于当下的政治生态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的考课制度逐渐趋于巩固和完善.虽然清代基本继承了明代的考察方法,但在考核的名称、时间、权限和标准等方面仍略有不同.本文以"大计"一词为例,揭示其中的差别.  相似文献   

6.
<正>古代帝王都是通过从中央到基层各个官吏来稳固其统治的,因此官吏是链接帝王与民众之纽带,直接管理社会与普通人民。所以,管理治理的好坏对封建专制政权的兴衰有关键性作用。一、明朝初期惩处贪官污吏的法律规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尤为注重封建法制制度的建设。他想通过构建完备的封建法制,将各个官员的日常管理行为都走入法制  相似文献   

7.
《中国图书评论》2010,(9):55-55
作为第一部有关清代考课制度研究的专著,本书以清代政府对文武官员的定期考察制度为研究对象,对清代考课制度的源流、形成过程、执行情况诸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严谨的讨论。揭示了在皇权专制一官僚政治体制下,考课制度与皇帝、国家、官僚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对明代宰相张居正的亲属被发往山西为乐户提出驳议,指出山西部分乐户奉张居正为"先祖"。主要是由于张居正曾经上疏朝廷,恢复向王府配赐乐户的制度,使乐户生活得到改善所致。其次,本文还对明代王府"私娶"乐户现象进行分析,指出朱明贵族的血统中已经掺有乐户的基因,从制度层面看这一现象是严加禁止的,但实际上却屡禁不止,造成世袭贱民与世袭贵族之间的奇异结合。  相似文献   

9.
叶玲 《兰台世界》2016,(4):132-134
唐代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高度繁荣的一个朝代,除了实行开明的统治政策外,还进一步强化各种制度的建设,尤其注重对官吏廉政管理制度的建设,既有完善的三省六部制,又有严格的官员选拔制度,还有细致周密的监察制度作保障,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唐代的政治清明,国富民强。  相似文献   

10.
文档官吏也称文吏,是汉代官僚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两汉政治发展有不可小视的推动作用。统治阶层治国理念的变迁对文吏群体影响深远,文章结合两汉统治思想之流变,阐述了统治思想变迁对两汉文档官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的考课制度逐渐趋于巩固和完善。虽然清代基本继承了明代的考察方法,但在考核的名称、时间、权限和标准等方面仍略有不同。本文以“大计”一词为例,揭示其中的差别。  相似文献   

12.
<正>乾隆朝为加强对云南官吏的治理,实施了一系列的考察和监督制度。清高宗通过云南督抚对下级官吏分别进行定期考察和监督,然后再核对云南督抚所呈具的考语,以了解远离京师的云南官吏的才能和品行。为了储备人才,还对重点培养的个别官吏进行专门考核。乾隆朝通过对云南官吏的考察与监督制度,终清之世都保证了云南政治局势的稳定,可谓是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3.
从国家机器最初形成的那一天起,执行政治管理职能的官吏在拥有权力的同时,也得到了谋取利益的便利。于是统治阶层中的个人品德出现“廉”与“贪”的对比。官吏的行为直接关系到政治事业的成败,因而在中国古代,较为清醒、较为开明的统治者大多重视通过建立和健全一系列的制度以约束和规范国家官吏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举制以前官吏选拔制度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对科举制前中国的官吏选拔制度嬗变进行论述分析,阐述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社会变动、统治阶层社会成份变化的影响,及一个主要依赖于选举来分配资源的社会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李敏 《兰台世界》2011,(12):38-39
耶律楚材在蒙元时期,先后辅弼元太祖、太宗父子30余年,担任中书令14年之久。他在赋税制度、法制、军政统治机构、官吏选拔制等方面进行了改革,稳固了蒙古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加速了元朝社会封建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宋代初期贪腐之风盛行,宋太祖、宋太宗为了维护期统治政权,实行了严刑峻法治理官吏犯罪,同时从经济、行政和监察制度等方面进行全面防控和治理,在当时起到了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耶律楚材在蒙元时期,先后辅弼元太祖、太宗父子30余年,担任中书令14年之久.他在赋税制度、法制、军政统治机构、官吏选拔制等方面进行了改革,稳固了蒙古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加速了元朝社会封建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唐代的官吏管理制度受到民本思想的影响,十分重视对官吏的选拔和对官吏权力的控制,建立了和完善了科举取士制度、官员责任制度和监察制度等等,在规范官吏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隋海燕 《兰台世界》2013,(11):27-28
唐代的官吏管理制度受到民本思想的影响,十分重视对官吏的选拔和对官吏权力的控制,建立了和完善了科举取士制度、官员责任制度和监察制度等等,在规范官吏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明代赋税制度上承唐代两税法、下启清代"地丁合一制",是中国封建王朝赋税史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从明代初年的朱元璋到明代中后期的张居正,赋税制度经历了数次改革,但无论怎么改,都改变不了底层老百姓被剥削、被压迫的社会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