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的法制思想丰富精深,其中最基本的是:加强“法制”,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加强“立法”,完备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思想;严格“执法”,保障社会主义法律有效实施的思想;加强“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思想;坚持“统一”,允许“一国两法”并存的思想。邓小平的法制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法学理论。它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具有尤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并将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长远的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五十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苏联模式”(或曰“斯大林模式”)逐渐暴露出一系列缺陷与弊端,各国社会主义者都在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特别是随着“南斯拉夫模式”(所谓“自治社会主义模式”)、“匈牙利模式”(所谓“指导性计划经济模式”)的相继出现以及我国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发展,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出现了一股“模式热”。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是谁最先提出社会主义可以存在着不同模式的理论?翻检有关资料发现最早提出这一问题的是布哈林。他在1922年1(?)  相似文献   

3.
由于帝国主义“和平演变”阴谋在东欧一些国家得势和我国几十年来在建设、改革中的许多失误,一些所谓政治“精英”便胡说:“20世纪另一个遗产是社会主义的尝试及它的失败”,同时也有人附和:“社会主义在中国已经彻底失败”、“整个社会主义体系已面临崩溃”。一些急于求成的同志,眼看社会主义建设不能速成,亦感到灰心丧气,对社会主义的前途感到忧虑。鉴于此,有必要对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长期性、曲折性进行科学的认识,从而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不畏艰难险阻,继续改革迈进。  相似文献   

4.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 ,要加快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步伐就必须坚持“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要贯彻“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的方略就必须“两手抓 ,两手都硬” ,既要建立校园法制体系 ,又要建立校园道德体系 ;既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和宣传 ,又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宣传和实践。  相似文献   

5.
高校的“两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能否实现。因此,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提高“两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是传好社会主义之道、马克思主义之道,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忽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灌输”,是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内因。我国高校作为对青年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两课”,即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修养课“灌输”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总结苏联解体的经验和我国高校“两课”教学的现状,必须强调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灌输”。  相似文献   

7.
《陕西师大学报》1987年第2期发表拙文《布哈林并没有提出“社会主义模式”问题》,认为金雁同志在该刊1985年第4期刊出的《谁最先提出“社会主义模式”问题?》一文中所说布哈林于1922年共产国际四大上最先提出“社会主义的民族模式”,应译为“社会主义民族类型”。“类型”与“模式”虽然涵义相近,但还有区别,此处二者不能混用。学报编辑部把拙文送交金雁同志看过,她当即写了一篇《再谈布哈林与社会主义模式问题》的长文,与拙文同期发表。她旁征博引,坚持为自己的见解申辨。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社会发展动力问题是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分析当前存在社会发展的“失衡”问题入手,指出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如何运用“合力论”整合社会发展动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  相似文献   

9.
一、重新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我们这代人经过几十年的社会主义教育,但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实际上并没有完全搞清楚,思想上存在着许多混乱、误解甚至曲解.林彪、四人帮鼓吹所谓“贫穷的社会主义”,许多人欣赏所谓“平均主义的社会主义”,国际上一度很热闹的“民主社会主义”,许多时候把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等等.常常把建设社会主义的某些具体做法当作社会主义本质而认为不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必须坚持的情况,就更多了.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建设的时代主题 ,决定了“三个代表”形成的历史必然。“三个代表”的理论创新 ,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党性原则的逻辑重心 ,从阶级性向先进性和民族性的双向位移。“三个代表”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学说的理论创新 ,而且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1.
论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张开城通常,人们把经济基础定义为“一定历史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各方面的总和”。然而,“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是常青的”,对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仅仅狭义地定义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关系”是不够的。为了解决理论上...  相似文献   

12.
本文回顾了三次思想大解放运动理论探索的过程 ,揭示了三次思想大解放的理论贡献。通过三次思想大解放 ,我们既搞清了“什么是毛泽东思想 ,怎样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三个具有内在联系的问题 ,又清除了存在于这三个问题中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二元对立的评判误区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探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实效问题,既要对新思想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关联性作出分析,又要探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提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实效性的突破点,还应有效定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问题上,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观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种观点是“互斥论”和“互动论”。“互斥论”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无法引申出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要以社会主义道德的滑坡为代价,经济与道德的逆动是市场经济下的客观必然,二者呈负  相似文献   

15.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当代中国精神文化内在需求的集中反映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十七大又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和今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江泽民同志始终十分重视“三农”问题 ,他的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思想是我们党制定新时期“三农”政策的理论基础 ,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内在要求并推动着人格现代化,人格现代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又有着重要的保障和制约作用,邓小平科学地解决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人格理想之间既相矛盾又相统一的理论难题,创造性地将“四有”新人人格模式建立在市场经济与人格现代化互动统一的基础之上。同时,“四有”新人思想的产生是邓小平对中华民族人格传统,尤其是“五四”以后中国革命时期人格理想继承和转换的结果。“四有”新人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体系结构,它描绘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格的新模式,找到了通向社会主义人格现代化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的四维解析张开城唐长情对事物之共性和个性的把握离不开一定的参照系,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只有在一定参照系中才能成立。毫无疑问,离开一定的参照系,就无法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尤其难以把握其...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理论问题,是一个被“四人帮”及其御用“理论家”们弄得混乱不堪的问题。这伙假马克思主义者为了“论证”他们那个臭名昭著的“按劳分配是产生资产阶级的经济基础”的观点,居然篡改原始社会末期的历史,挖空心思地编造了一个所谓“产品分配的差别是产生阶级的根源”的谬论,肆意歪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给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社会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造成了不容低估的混乱。它完全是为“四人帮”的反革命政治纲领服务的。我们必须拨乱反正,进行认真地批判和清理。  相似文献   

20.
超越“自我”──邓小平与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杨志和陕西财经学院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在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史上是一个新课题,执政党领袖能否超越以“自我”为本位审视历史、主宰历史的绝对权威,则又是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中的一个特殊重要的问题。过去相当一个时期内各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