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第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人民日报》社论《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解放军报》评论员文章《“台独”即意味战争》和《安徽日报》经济时评《警惕加重农民负担新动向》三篇作品,获得言论作品一等奖,并以高票一次通过,十分难得。 当今,中国媒体的言论作品实际上已成为新闻体裁里的“小语种”。虽然在新闻界一提起“言论”二字,人们都会以“灵魂”、“旗帜”等等  相似文献   

2.
地方党报的评论员每每要撰写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的社论、评论员文章,积极引领舆论先声.评论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社论、评论员文章似乎属于各种新闻文体中的"重型武器",媒体的倾向和立场,也往往要通过社论、评论员文章得到最直接、最鲜明的反映.此类文章的撰写者--地方党报的新闻评论员,需要具备怎样的素养呢?这是本文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3.
党报评论主要是指:社论、本报评论员文章、短评及编者按、专栏评论。就权威性而言,社论和评论员文章居于前位。社论最重要,往往直接传达中央声音;评论员文章次之,通常是阐述本报编辑部观点。两者没有本质区别,之所以分为社论和评论员文章,在多数情况下主要是考虑“格”。特别重  相似文献   

4.
李学勇 《军事记者》2009,(10):33-35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阅兵报道的著作权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对事实过程进行简单记录的“单纯事实消息”,不享有著作权;二是社论、编辑部文章等“法人作品”,著作权归法人所有;三是从业人员为完成媒体工作任务所创作的“职务作品”,著作权由作者享有,作者所在媒体有优先使用权,未经所在媒体同意,作者不可向其他媒体投稿;作品完成两年内,作者不得自行结集出版。  相似文献   

5.
我国《著作权法》第二章第四节对“权利的限制”作出了具体的规定。所称“权利的限制”是相对著作权而言,这种限制主要表现为对作品的“合理使用”。这是针对使用人来说的。二者角度有异,但意义相同。著作权法对“权利的限制”是为了社会公众利益而使用作品,这既是作者的权利,  相似文献   

6.
在第12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刊登在《吉林日报》2001年11月15日上的《干净干事出活》一稿,被评为三等奖。这是一篇评论员文章(作者为毕政)。“评论员文章”是报纸、杂志、通讯社、电台、电视台的编辑部以评论员署名,就某一问题发表意见的文章。规格低于社论,为目前我国新闻媒介常用评论形式,其所表达的基本观点和主张,虽然不能视为完全代表编辑部,但在通常情况下,都是得到编辑部同意的。评论员文章既有一定的“官方色彩”,又可以有个人的风格。它的选题  相似文献   

7.
关于“本报评论员文章”的署名问题,首都有几家报纸曾分别在内部酝酿过。前几年,中国青年报曾用过署名评论员文章,去年福建日报也曾用过。可惜,这种做法没有能坚持下去,也没有引起新闻评论界的广泛注意。对“本报评论员文章”,一般认为,它既非个人署名的一般评论文章,又不代表编辑部,只标明是编辑部一位评论员写的文章。其实,这类文章既然不代表编辑部,只是说明编辑部一位评论员写的文章,莫如署上评论员的名字,以表明这篇文章是编辑部某位评论员写的。当然,文章的观点,见解也是属于他个人的。所以,我以为凡“本报评论员文章”皆应署名。报纸几乎每天都要面对读者发言,使读者能经常地、及时地听到报纸的声音。这种声音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一种是代表编辑部的;一种是编辑部内某个评论员的,一种是读者或社外某个人的。代表编辑部的可以以社论,评论、短评等形式出现,代表编辑部某个评论员的可以用署名评论员文章的形式发表;代表某个读者或作者的也可以用个人署名文章的形式出现。既然代表读者或作者意见的文章都署名,那么代表评论员个人意见的评论文章也应署名。现在,评论员文章一律不署名,使读者很难区分文章的观点和意见是代表编辑部的,还是代表评论员个人的,而且同报纸的社论、评论,短评等也难以区分,两者之间的界限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不确定性,这给新闻评论的分类也造成了困难。  相似文献   

8.
温州日报逐步形成了“编辑部文章、社论、‘瓯江平’、评论员文章、东瓯时评、三农一见专栏、六好专栏”等多种形态的时政评论体系,推出了“新春三论”等一批拳头产品,多个作品在中国新闻奖、浙江新闻奖评选中斩获佳绩。  相似文献   

9.
读者喜闻乐见的专栏评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论、评论员文章大多由专职评论编辑撰写,而专栏评论则大多采用读者来稿。从某种意义上说,专栏评论拥有大量作者和读者,堪称“群言堂”,最为群众喜闻乐见。  相似文献   

10.
马少华 《新闻界》2002,(4):9-10
当主流媒体依然保持着年节、重大会议才偶一露面的社论规格的时候,一些走向市场化的报纸和新报纸上,则不声不响地出现了每天一篇、每期一篇的时评风格的“社评”栏目。比如:以挂“本报评论员”并真实署名的《北京青年报》每天二期的“今日社评”、《工人日报》每周五期评论版的以本报评论员真实署名的社评;发表在报纸头版、不署名的《21世纪经济报道》社评、《经济观察报》社评。与主流媒体的社论不同,这些“社评”,无一不是时评。比如《北京青年报》2002年1月9日二版的“今日社评”是《且看足协如何钓“大鱼”》,评的是当日一、二版…  相似文献   

11.
观察家评论和述评同本报评论员文章性质相近的,还有观察家评论、工作述评。观察家评论是“文革”前人民日报发表国际评论的一种形式,其重要性介于社论和本报评论员文章之间。这种评论发表时只用《观察家评论》的栏目名称,既无“本报”字样,也没有作者署名,加上选题精慎,决不用于送往迎来之类礼宾应酬,也不用于一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 您好!在报纸上常见到“社论”和署名“本报评论员”的文章,这些文章是报社的人写的吗?一篇“社论”是怎样产生的?望贵刊能作一介绍。谢谢您了! 湖北宜昌读者 李 红  相似文献   

13.
郑志荣 《新闻界》2000,(5):47-48
中央领导强调指出,社论、评论、理论文章,这“三论”是党报的 “强项”和“优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地市党报如何更好地发挥“强项”和“优势”,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这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具有十分重大现实意义的问题,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上作出回答,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点浅见。 理论宣传是地市党报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理论宣传是地市党报的一大优势,也是地市党报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党中央和中央领导历来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宣传。毛泽东同志亲自为报纸撰写社论、评论和理论文章。邓小平同志创造…  相似文献   

14.
社论和评论员文章,是报刊的旗帜,它最应该被最广泛的读者所接受,同时因为文章的重要性也最应该拥有最广泛的读者。分析时下一些社论和评论员文章,却有三种类型极易被读者拒绝,因此这三类言论文章很难发挥其作用。这三种类型的社论、评论员文章便是:领导讲话型、文件会议型、学者论文型。 领导讲话型社论文章广见于党报党刊,主要是配合节日或当前中心工作而发。这类型的文章文风概貌是:一脸严肃,满纸正经,空谈空写,官僚嘴脸。 这类文章的作者一般身居不同程度的领导地位,他们说话办事。举手投足处处体现出官长风味,  相似文献   

15.
在报纸评论中,社论和本报评论员文章起着主导作用,其权威性、影响力不容置疑。然而,要使报纸办得有血有肉,丰富多彩,贴近生活,仅靠社论和本报评论员文章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署名言论。它就像报纸的表情和橱窗,向读者传递着喜怒哀乐。但是,有些署名言论的作者板着面孔,  相似文献   

16.
在时代发展的关键时期发出自己的声音,借势而上提高媒体社会影响力,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社论与评论员文章,是媒体在关键时期传播思想、引导舆论的重要武器.  相似文献   

17.
从今年开始,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全国综合性的年度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中国新闻奖”的评选工作。这项活动,每年开展一次。本届评选的范围是199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刊播的新闻作品。中国新闻奖设13个评奖项目: (一)报纸、通讯社: 1、消息; 2、通讯(包括特写、调查报告、系列报道的一篇代表作); 3.言论(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述评、短  相似文献   

18.
编辑在审读加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著作权法》第三十三条中规定 :“图书出版者经作者许可 ,可以对作品修改、删节。报社、期刊社可以对作品作文字性修改、删节。对内容的修改 ,应当经作者许可。”第十条“著作权包括下列人身权和财产权”中第三、四款指出 :“修改权 ,即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 ;“保护作品完整权 ,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上述规定表明 ,《著作权法》既赋予编辑人员权利 ,又对权利加以限制。一般来说 ,在编辑出版工作中 ,编辑与作者应该互相沟通、互相磋商、互相合作、互相补益。作者不可借口“文责自负”而拒绝编辑提出的正确的…  相似文献   

19.
纠正误引     
李显栋 《新闻三昧》2001,(10):37-37
言论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按语、小言论等等体裁。在写作过程中,经常采用例证法来证明自己的论点。但引用常识及事例往往确凿性不强、经不起推敲是易见纰漏,须引起重视。《经济日报》2000年2月17日《信息时空周刊》报眼的一则名为“网络联起了什么——走进信息时空系列时评之四”的言论中,作者在文章中使用了“每日的空中电波,每秒绕地球六圈  相似文献   

20.
1999年1月至2000年6月,人民日报编发有关“三讲”(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教育的社论1篇,评论员文章25篇,文章、通讯、消息300余篇,从时效性、指导性、权威性等方面,都较好地起到了党报排头兵的作用,多次受到有关领导的表扬,得到地方同志的欢迎。在全国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集中一段时间,以整风的精神,深入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对新闻媒体而言,也是一项重大的新闻宣传活动。对‘“三讲”教育的宣传报道,不同于一般的政治性宣传报道,它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