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贵刊92年5月《一个猜想的证明及应用》,给出了“△ABC 的周长大于其内共 BC 边的任一凸多边形的周长”的证明,下面利用归纳法给出这个猜想的另一种更为简捷的证法。  相似文献   

2.
[猜想] △ABC的周长大于其内共BC边的任一凸多边形的周长(见图1) 此猜想可给出严格证明,以下改称定理。为此,先证明 [引理] 如果A_1是△ABC的任一内点(也可在AB或AC边上),则BA+AC>BA_1+A_1C 证明:略 [定理] 见猜想证明:∵ B_1、C_1是△ABC的内点∴∠B_1BC+∠C_1CB<∠ABC+∠ACB<180°即BB_1、CC_1延长后必有交点A_t 可以证明A_1是△ABC之内点,如若不然,不妨设A_1在AC右侧,必A_1C上之点C_1也在AC右侧,与C_1是内点矛盾。由引理可知BA+AC>BA_1+A_1C (1) ∵多边形BA_mC是凸多边形  相似文献   

3.
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修订草案)指出:“在高中二年级,论证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求法以前,要有极限的概念的准备”,这也就是应该用在代数课中所学到的关于极限的知识来定义圆周长。但是具体办法应该怎样,那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定义圆周长,通常所采用的方法是:从圆的某一种内接正多边形(例如圆的内接正六边形)出  相似文献   

4.
圆内接四边形教学,本人原先的教学设计是引导学生复习圆周角定理及其两个推论,做几道运用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的题目,然后画出一个圆内接四边形,直接给出圆内接四边形的定义,让学生探究圆内接四边形性质,最后应用性质解决问题.按照"复习——定义——定理猜想——证明——应用"的设计模式展开教学.在实际操作时,上课初,先复习旧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圆周角定理及其两个推论,请同学回答圆周角定理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本刊1957年5月号“定义圆周长的一种方法”一文中我曾提到: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作出圆周长的定义,但是我们在考虑应该采取那一途径的时候,应当注意今后定义圆的面积、圆弧长、圆扇形面积的和谐性,也就是说要把定义圆周长的这个途径的精神贯徹到以后这些定义中去。在那篇文章中我介绍了定义圆周长的一种方法——从作圆的内接和外切同边数的正多边形开始,使边数无限倍增,得到一系列的内接和外切正多边形,这些正多边形的周长一个是无限递增有界数列,一个是无限递减有界数列,因此各有极限存在,证明这两数列有着共同的极限,就把这个极限定义为圆周长。本文将继续介绍根据这一精神来定义圆面积、圆弧长和圆扇形面积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圆周率史话     
据目前考证,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圆周率的是公元前十世纪的古希伯莱人,他们认为π=3。 公元前三世纪,古希腊伟大的数学家阿基米德采用穷竭法从两个方面计算圆的周长,即计算圆内接和圆外切正多边形的周长。他从正六边形开始,然后把边数逐步倍增,一直计算到正96边形,发现直径等于1的圆内接96边形的周长大于310/71,而其外切96边形的周长  相似文献   

7.
<正>一、刘徽的割圆术 我国古代对于圆周率有“径一周三”之说,数学家刘徽深知此说不正确。他认为,合于“径一周三”的是圆内接正六边形的周长,而不是圆的周长。他说:“然世传此法,莫肯精核,学者踵古,习其谬误。”因此有求更精确的圆周率的必要。于是他在《九章算术注》中首创“割圆术”。他从圆内接正六边形开始,每次把边数加倍,屡次用勾股定理,求出正12边形,24边形……的边长、边数越多,正多边形的周长越接近圆周长。利用当时已有的计算圆的面积的方法:圆的面积=半周×半径=2πr/2·r=πr~2。他取半径r=1,利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长和半径计算了圆内接正192边形的面积,以此作替圆的面积,弃去分数部分得到π=3.14或157/50。后人为纪念刘徽就称这个值为“徽术”或“徽率”。刘徽的理论是:“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致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 严格地说,无论分割得怎样细,正多边形是永远不能和圆周重合的,圆周仅是圆内接正多边形当边数无限增多时周长的极限,但圆周却不与任一个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相等。无论如何,刘徽是  相似文献   

8.
我们知道,圆周年是数学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常数,通常定义为圆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无论圆的大小如何,这个比值始终不变,其值为π=3.1415926不要认为求圆周率π值是件很简单的事。从表面上看,按照圆周率的定义,似乎只要知道了圆周长C和直径D,用C除以D,就可以求出圆周率了。其实并非如此。因为圆周是一条曲线,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我们都无法直接准确地度量其长度。所以,根据定义用圆周长与直径的比去求圆周率是行不通的。虽然圆的周长我们无法准确度量,但是圆内接或外切正多边形的周长我们却是可以(从理论上)准确度量的。…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2页12题原题:一个圆与正方形的面积都是27πcm~2.它们中哪一个周长较大?你能从中得出什么启示?计算结果列表:容易得出结论:面积相同的正方形的周长大于圆周长.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几何知识教学中,几何形体的计算主要包括周长、面积和体积。本文分别介绍如下: 一、周长的计算 多边形各边长度的总和,叫做多边形的周长。计算周长的图形,教材中着重研究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就是由周长的定义和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接推导出来的。圆的周长这一概念学生比较难理解,其严格定义应为:圆内接n边形当n趋于无穷大时,其周长的极限称作圆周长。讲述时,当然不能这样讲。除按课本中把圆形纸片在米尺上滚动一周量取长度的方法外,还可把用铁丝围成的圆剪断  相似文献   

11.
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要组织、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猜想可以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激起学生探索的热情和积极的思维,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发展。下面以教学《圆的周长》为例,浅谈自己实践的体会。一、课始运用猜想引课题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在黑板上画了正方形与圆各一个,请学生观察、比较后猜想:它们的周长哪一个大一些﹖学生有猜正方形的周长比较大的,也有猜圆的周长比较大的,还有猜两个一样大的。教师及时提问:“你有什么办法能验证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学…  相似文献   

12.
圆是最简单又是最美丽的几何图形,一个传奇的常数π把圆的周长、面积和半径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把这个常数π叫做“圆周率”,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率.它是一个理论和实践上都很重要的数——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自有人类文化以来,  相似文献   

13.
周世安 《教师》2010,(24):40-40
极限思想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它起源于古巴比伦和埃及.原因是在求不规则图形面积和体积时遇到了类似于“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无限过程的问题.芝诺、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等人为极限思想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在我国极限思想可以追溯到古代.刘徽创立了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面积逼近圆面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周长逼近圆周长,解决了推求圆周率精确值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圆周率π是圆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公元前三世纪,古希腊著名的学者阿基米德计算出π≈3.14.公元263年前后,我国的数学家刘徽,利用割圆术计算了圆内接正3072边形的面积,求得π≈3.1416.又过了约两百年,我国杰出的数学家祖冲之确定了π的值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祖冲之之后,阿  相似文献   

15.
[启发] 正三角形是最常见的图形之一。容易证明以圆上任一点为一个顶点,可作圆的内接正三角形;还可以证明,以抛物线上任一点为一个顶点也可作抛物线的内接正三角形。那么,以椭圆上上任一点为一个顶点可否作椭圆的内接正三角形呢? [猜想]  相似文献   

16.
在《圆帮了狄多王的忙》一文中(见本刊2001年3月刊),曾提出一个数学猜想:“在周长相同的一切封闭曲线中,以圆所围的面积为最大.”19世纪一位德国几何学家施泰纳曾提出一种构思十分巧妙的证明方法,大意如下:  相似文献   

17.
半径为 R 的圆的面积是πR~2,周长是2πR,不能说半径为 R 的半圆的面积是(1/2)·πR~2,周长是πR 2R,因为半圆没有周长和面积.我国初级中学各类《几何》课本对半圆的定义基本相同.譬如: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分圆成两条孤,每一条弧都叫做半圆(人教版初中《几何》第三册第65页);如果弧的两个端点恰好是直径的两个端点,那么这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十一册"圆的周长" 一、大胆猜想 师: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关于圆的周长,同学们还想知道什么?  相似文献   

19.
(一)来信π是圆周率,它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这是大家都是很熟悉的。1986年一位美国科学家使用最先进的巨型电脑“雷克—2”,花了28个小时,算出了具有2936万位小数的π值,长度达60公里,创下了最新的世界记录。最近,我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并且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提出了一个使人难以相信的猜想:我猜想  相似文献   

20.
π与概率     
对于任意一个圆,它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常数,人们把这个常数叫做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表示.即cd=π.(c———圆的周长,d———圆的直径.)为了寻求π的值(近似值),人类曾付出巨大劳动,找出种种方法.在你学习“概率”时,求π的值是值得你关注的一个具体问题.1777年布丰(ComtedeBuffon)曾设计出他著名的投针问题(needleproblem),依靠它,用概率方法可以得到π的近似值.为了便于读者去做试验,在此把“投针”改为“投火柴棒”:把火柴棒的头去掉留下棒(长大约35毫米),然后在纸上画许多条平行线,使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火柴棒长度的两倍(大约70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