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学内容:四年级《角的度量》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比较角的大小中探索发明量角工具,体验和理解量角器构造的特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2.使学生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度",知道1°角的大小,能正确读、写角的度数。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段磊 《甘肃教育》2009,(23):58-58
教学内容 认识量角器,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会“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一、学数学就是做中学的过程。华老师在《角的度量》一课中创设了这样一连串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先在量角器上找角,然后在纸制量角器上画角,最后再用量角器量角。  相似文献   

4.
吕月涛 《青年教师》2006,(12):28-31
本文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7~38页的相关内容。通过学生动手比较两个角的大小,质疑激趣,生发精确比角的大小的需求,进而师生合作共同研制量角器,使学生亲历制作量角器的过程,在愉快的创造活动中,自然明晓量角器所蕴涵的数学原理、思想和量角、读角的一般步骤,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及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什么要测量角的大小?学生感觉到量角的必要性了吗?角的大小如何描述?作为一种测量技能的教学,是否一定要按量角的步骤一步步地教?为什么要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量角的本质是什么?除掌握量角的基本技能外,我们还能让学生获得什么?每每在讲“角的度量”时,我总是这样追问自己。  相似文献   

6.
常明 《广西教育》2012,(33):59-59
学生每次学完角的度量后,在量角的过程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量角为什么这么难?为什么教师归纳出了“两合一看”(即角的顶点与量角器的中心点重合,角的一条边与量角器的一条边重合,再看角的另一条边。)这么高度精炼的量角方法,学生还是不能正确运用?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0~41页。教学目标:1.经历量角器再造的过程,体会单位角测量的数学价值。2.经历探究、观察、猜想、归纳、概括等活动,总结使用量角器的过程。3.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用量角器量角,感受量角的意义,进一步形成度量意识。4.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主动参与学习、善于合作、勇于探索与实践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投影出示∠1,如图)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量角器。怎样用量角器量角呢? (指导用量角器量∠1) 师:量角时,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然后移动量角器(重合点不能移位),使量角器的零度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角的另一条边所对  相似文献   

9.
"用量角器量角"一课,教材安排了一道通过观察图示判断量角方法是否正确的练习,编写此习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对量角方法的正误进行判断,进而掌握量角的方法。在"用量角器量角"的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量角不应拘泥于规范操作;二是"会动手测量"比"按规范测量"更重要;三是核心素养的培育要落实到教学细节中。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量角器;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1°角的表象;掌握量角的方法,会用量角器正确量出角的度数。2.通过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11.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8~19页。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会用量角器量角。 2.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无关。  相似文献   

12.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直接告诉学生“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叫做1度……度量角的大小可以用量角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这样引入:两个学生各画一个角,一生说“我画的角比你的小”,另一生问“小多少呢”。接着,呈现“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并介绍量角器。  相似文献   

13.
<正>"角的度量"这一课时,其基本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用量角器量角或用量角器画出指定度数的角。其间含有关于角的度量单位与角的度量工具的认识,称为知识。与这些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连在一起的数学思想、方法是什么?结合本人对这一课时的教学,做如下探讨。一、从角的大小到形的赋值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0~41页。教学目标:1.经历量角方法的探索过程,了解量角器的构造特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理解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度量的本质。2.认识角的单位“度”,知道1°角的大小,能正确读、写角的度数。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逐步发展实践能力、量感和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游基宏 《江苏教育》2008,(18):25-2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量角器;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1°角的表象;掌握量角的方法,会用量角器正确量出角的度数。  相似文献   

16.
角的相关知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的基础。教材安排两道例题教学角的度量。第一道例题让学生用三角尺上不同的角去量同一个角,从而产生不同的测量结果,促使学生产生统一角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的愿望,引出量角器的认识。第二道例题教学量角,让学生通过自己测量、交流,归纳并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度量角的大小是一种基本数学技能。技能该怎么教?教学中已经概括出了"二合一看""0刻度线在左边看外圈,0刻度线在右边看内圈"等规律,为什么学生还是不会量角,更不会解决稍微复杂一点儿的量角问题?量角器是一个复杂的测量工具,到底该怎样认识量角器?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7~38页。教学目标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2.通过动手操作、自主研究、合作交流,培养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及合作精神。3.联系生活,进一步  相似文献   

19.
【教例描述】 第一次执教“角的度量”时,在用教具让学生认识了量角器、介绍了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后,我让学生先自己试量课本上∠1和∠2的度数。反馈时.有学生量得两个角都是60°,有的学生量得两个角都是120°,只有少数学生试量是准确的。即∠1是60°,∠2是120°。于是我让学生再领会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后再试量。结果,量错的同学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这个内容是在学生认识角的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量角的单位和了解量角器的结构功能及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最近,听了同样教学"角的度量"的两节课,对传统的教学设计和现在的教学设计进行比较与反思,对当前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课堂、怎么去实施教学很有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