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P99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孙敏  张莹 《黑河教育》2014,(11):78-78
正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比较、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2.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最简单的排列与组合的规律,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教学过程:常规训练:一分钟口算。一、引导自学师:同学们喜欢去公园玩吗?生:喜欢。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很有趣的地方,哪儿呢?我  相似文献   

3.
从事物的内在联系去探索事物变化的规律,这是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探究物质变化规律的试题在近年的中考以及化学竞赛中时有出现,现举数例加以说明。例1 (2001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试题)下列各组物质中,其排列顺序无任何规律的是)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一册下册57-59 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生活中有规律的 排列现象。 2.能发现给定事物中的简单排列规律。 并运用自己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的事 物,发现和欣赏生活中"数、形"的美。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发现事物的简单排列规律,并  相似文献   

5.
数学是模式的科学,寻找和发现周围世界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及事物间变化的规律构成了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从四年级开始在每册教材中都设置“找规律”单元,引导学生探索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本节课是找规律的第一课时,内容是找出间隔排列的两个物体个数之间的规律,对此内容笔者曾先后进行两次实践,对怎样找规律深有体会。  相似文献   

6.
矛盾规律说明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事物为什么会发展、变化的?就是因为它内部矛盾的统一和斗争。现在要问:事物是怎样发展、变化的呢?发展、变化是怎样的情形、经过怎样的过程呢?这就要讲到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讲到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毛主席说:“无论什么事物的运动都采取两种状态:相对地静止的状态和显著地变动的状态。两种状态的运动都是由事物内部包含的两个矛盾着的因素互相斗争所引起的。当着事物  相似文献   

7.
世界上所有词语的创造公式为:W=K(C1+C2+C3+…),其中:W为表达某事物所使用词语:K为一门语言的原始符号变化规律;C1,C2,C3…为表达某事物某特征所用词语;C1+C2+C3+…为一个民族观察某事物所用视角及排列.世界上所有的语言词汇都可以据此公式重新整理,整理方法分四步:(1)总结出这门语言的原始符号变化规律K;(2)找出某一事物的特征C1,C2,C3…及这个民族观察这个事物所用视角及排列C1+C2+C3+…;(3)根据K规律变化C1+C2+C3+…得出W;(4)按词典顺序排列整理好的字词W.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生活中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初步体会其中的简单规律。2.通过观察、科学猜想、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观点分析日常现象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教学过程】一、寻找排列的规律1.认识"一一间隔排列"师:我这里有一些乒乓球。我准备把它们按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地理要素中等值线图很多,主要有等温线图、等高线图,还有等震线、等降水量图和年太阳辐射分布图.近几年,高考试卷中以等值线图为背景命题较多.其中又以等高线、等温线和等压线的利用最为普遍.由于等值线图的判读是学习中的一大难点,解题时,应适当注意某些解题技巧0等值线图判读基本方法: 1.识别等值线所反映的是何种地理事物. 2.判读等值线排列疏密状况. 3.判断等值线变化规律和最高、最低值位置. 4.根据数值变化及排列状况,推断出规律 和结果,或分析成因.解题的关键是找出等值线变化的规律,并分析其成因.  相似文献   

10.
案例背景:"探索规律"是《课程标准》"数与代数"领域安排的重要内容之一,《课标》中明确说明"要大力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认真探求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让学生体会现实生活中有规律的排列原来也包含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激发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思考的意识。  相似文献   

11.
设计背景 中班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有规律排列的事物,他们对有规律排序具备了初步的生活经验,但是还没有形成具体概念.因此设计了中班数学活动《小斑马旅行记》,让幼儿通过观察发现生活中有规律排列的现象,并能按规律排列物体,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有规律排列的现象,能够按规律排列物体.  相似文献   

12.
图形推理题考查的是抽象推理能力.由于它不依赖于具体的事物,受知识的影响比较小,因而被称为“文化公平”测验.图形推理题一般要求从已知的图形排列中,找出某种规律,然后根据这种规律或与其相反的规律推导出题中未知的图形.一、图形大小的变化例1如图1,“?”处应填入的图形是()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第二册第88页《找规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物品的有序排列,初步体会和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2.通过观察、比较、操作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的美,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一、游戏中铺垫1.师生游戏:用双手拍出有节奏规律的掌声。2.(教师出示两组挑战题,第一组图形排列无规律,第二组是按“□△○”的规律摆放,出示10秒钟后收回)师:比一比看谁能最快地…  相似文献   

14.
概述为了探索事物发展的规律,我们常常需要收集事物变化的各种数据,再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找出事物变化的规律,从而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由于各种数据中,特别大的数据不便书写,因此必须学习科学记数法,以简化数据的表达式.在对数据的处理中,常用的方法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相似文献   

15.
图形推理考查的是抽象推理能力.由于它不依赖于具体的事物,较少受知识和文化的影响,因而被称为"文化公平"测验.图形推理与演绎推理一样,要求我们从已给出的图形排列中,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根据这个规律推导出题中问号处应填什么样的图形.  相似文献   

16.
苏教版从第二学段增添了找规律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找规律的内容是对几种事物进行搭配或排列。找规律应突出一个"找"字,以"找"为线索,贯穿课堂始终。  相似文献   

17.
我是同意“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规律的,这不是老生常谈,而是在不完全同意辩证法的所有规律都是事物发展规律这个流行观点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笔者认为,在辩证法三大规律中,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运动的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是事物变化的规律,只有否定之否定规律才真正是关于事物发展的规律。让三大规律作这种区分,才能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揭示他们、特别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特点和内容。本文就是企图从这个基本想法出发,对否定之否定规律进行一些新的探索。一、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应各有各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第二册第88页《找规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体会和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2)通过观察、比较、操作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的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的美,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一、游戏中铺垫1郾师生游戏:用双手拍出有节奏的掌声。2郾(教师出示两组挑战题,第一组图形排列无规律,第二组是按“□△○”的规律摆放,出示10秒钟后收回)师:比一比看谁能最…  相似文献   

19.
吴保明 《湖南教育》2005,(20):22-22
一、归纳法。从不同的物质现象、意识现象中概括出一般的规律.是讲授政治概念、原理最常用的方法。如在讲“量变引起质变”原理时,教师可先要求学生复习有机化学的烃类,从众多的同分异构体中寻求各异点,并找出它们之所以不同的原因,从中归纳出“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空间排列顺序上的不同而引起事物性质的变化”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20.
"在规律探索题中,经常遇到事物的运动、变化‘周而复始’,按照一定的规律不断重复地进行,我们称事物的这一特性为周期性."Z老师在解释了周期性的意义以后,就出示了例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