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数据”连续两年成为中国传媒业年度热词,其间形成的“数据新闻”将成为未来新闻生产的基本工具,并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关于数据新闻论文的检索与研读,结合中国媒体数据新闻实践案例的相关剖析,试图对中国数据新闻的内涵与特征进行描述和梳理,同时展现中国数据新闻最新发展水平,从而对目前中国数据新闻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孟建  王帆 《新闻传播》2010,(5):6-8,10
世界传播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正在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如何在国际传播的激烈角逐中取得一席之地.发挥更大的影响.这是我国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命题。本文力图从国际传播格局的变化、国际传播方法的多样性等方面把脉国际传播新方向.并结合当代中国新闻传播发展的特点.探讨中国国际国内传播力的提升问题.以期为我国传媒业的大繁荣、大发展提供一些理论性的思考和支持。  相似文献   

3.
张瑶 《今传媒》2020,(4):58-60
随着科学技术的革新与发展,智媒时代已经来临,新闻的业态模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时政新闻作为重要的新闻类型之一,在合理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VR/AR技术、算法推荐等先进智媒手段后,在内容制作、呈现模式、传播方式等层面均有所转变。本文将基于时政新闻在智媒时代科技引领下的技术变革,探究时政新闻的未来发展策略,并作以优化研究。  相似文献   

4.
徐一化 《新闻窗》2007,(2):46-47
近年来,党报民生新闻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应该说,党报对民生新闻的认识和操作,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如何将民生新闻做大做强,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提高的过程。党报民生新闻发展中,由于种种原因,往往面临一种尴尬的局面。本文将从党报民生新闻的缺憾入手,探讨党报民生新闻的新对策。  相似文献   

5.
大数据的发展,促使新闻传播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催生了数据新闻的概念,数据新闻的出现与发展,引起了新闻生产方式、呈现方式、阅读方式等方面的巨大变革.在这种变革下,新闻与传播领域的研究与实践随之发生变化.此次研究运用个案研究、内容分析、查阅文献等方法,基于数据新闻的生产对传统的新闻生产方式带来的冲击,目的在于理清数据新闻所带来的变革.  相似文献   

6.
许楚 《新闻世界》2010,(11):226-227
中国的新闻教育事业是从西学东渐开始的,从20世纪初至今,中国的新闻教育经历了一个艰难而又曲折的过程。虽然现今中国新闻教育事业呈现高速度大规模,多元化的发展,但是在这种繁荣气象下却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以时间为脉络,在中国历史的大背景下,通过课程设置来研究中国教育的发展与演变,希望从中可以为现今的新闻教育提供借鉴,对中国新闻教育未来发展找到恰当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整个新闻行业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新闻来源广泛度大大升高,传播速度急剧加快。在人们的日常精神文化生活当中新闻是非常关键的构成内容,所以,提升新闻信息采编质量、创新新闻采编工作思路对促进新闻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将围绕新时期新闻采编工作的发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报业进入新的转型时期.鹰潭日报社充分利用现有人力和新闻资源.不断自主创新.率先突破了传统新闻网站的传播模式,推出了视频新闻和音频新闻.对报纸的一次性内容进行了有效的“二次传播”.实现了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良性互动.闯出了一条新路.鹰潭日报社为中国地市报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好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新闻前哨》2006,(1):80-80
《传媒观察》杂志载论述中国新闻职场当前发展演变的六大趋势:中国新闻传媒在新世纪仍将高速发展,新闻从业的规模将继续增大;“得人才得天下”,人才和人力资源真正成为传媒市场争逐的决定性因素;未来新闻人才要具备现代化的新闻传播理念及全面的传播技能;新闻传媒将彻底打破用人行政权利中心制,制度创新带来人才潜力的大释放;自由职业新闻人是未来新闻职场的一支新主力,新闻人才将在更大范围有序、合理地流动;新闻传媒将普遍塑造一种适合和激励人才成长的组织化,发展舞台是根本,培训是最好的礼物。  相似文献   

10.
何立刚 《新闻传播》2009,(9):115-115
当前,中国新闻传播业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市场经济的新环境要求新闻理论给予新闻工作者解释和指导。而新闻理论落后于新司传播业发展的实际,已经成为一个显在的问题。“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一新闻定义,不仅在微观新闻实践中,不能给出全面的指导(如某公交公司总经理换人.为什么可以堂而皇之地登上该系统行业报的头条,但却可能在该市的党报上连一个小角落也站不上去).而且在宏观新闻形态里.也不能对这一疑问作出良好的回答(为什么资本主义国家能作那样的报道,而我们不行)。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高新技术手段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与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技术获得突飞猛进的进步,已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影响着我们的世界。在新的大数据时代里,传统的工作方式应该融入新的技术手段以适应当下新的社会要求。对于新闻采编工作来说,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下,新闻采编工作将发挥更大的潜力。融入大数据技术的新的采编方式与传统方式相比将会发挥巨大的优势,更加有利于新闻媒体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因调研一个全国性少数民族新闻方面的项目,有幸获赠白润生教授《中国新闻通史纲要》(修订本)一书,回去后翻开第一页便被深深吸引和打动.连续几天读罢,有一种酣畅涌动胸中。有意味的是.该书是一本教材性质的史书,但它却能如此打动人,令人久久回味。因此。我很乐意将这部以全新角度编撰而成的“巨著”推荐给同行及广大读者,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它了解中国新闻发展的全面、客观、真实历史。  相似文献   

13.
地方电视台着力于民生新闻栏目的发展,是地方电台资源优势发挥的重要体现,也是契合百姓生活的重要媒体形式。在新媒体时代,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的发展,既面临巨大的生存挑战,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大背景之下,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的发展,应找准自身定位,发挥电视媒体优势;利用新媒体的载体力量,着力创新发展,实现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关丽琼 《新闻窗》2014,(5):68-69
随着个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一种借助计算机辅助新闻报道的方式悄然出现:新闻事件中的数据采集、分析、挖掘可以由计算机进行精准测算,"大数据"直接将数据采集、数据挖掘和可视化传达全面引入了新闻生产。如何在大数据浪潮中创新新闻生产,对于新闻业发展有着巨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第六届新闻摄影学会最大的收获之一是电视摄影人重新归队.新媒体荆楚网加入到新闻摄影学会。如此一来.我们省的新闻摄影学会,不仅仅是传统的新闻摄影队伍的集合,而是一个将新闻摄影、电视摄像、网络视频、流媒体融为一体的,完整的、最现代的、最前端的摄影学术组织。我们聚集在一起.理应研究和探索出更多的适合于中国国情和我们湖北发展实际的大新闻摄影发展新路。我们必将给中国新闻摄影界作出理论上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16.
沈岚 《新闻传播》2009,(9):91-92
中国的新闻改革在整个改革开放的历史洪流中.和改革开放的命运紧密相连。三十年来,新闻改革不仅与时俱进.更是取得了不小的戍绩。其间.邓小平的“不争论”思想不仅影响了前期的新闻改革,使其具有自发性、边缘性等特征:更是对当前处于历史关键时刻的新闻改革带来了诸多启示。如今.新闻改革面临巨大挑战。而新闻改革作为整个改革开放的一个子系统.更由于其特殊作用.中国新闻业应尽快认清自身的历史使命.摆正位置。为中国改革开放营造生机.同时也是在为自己寻找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7.
民生新闻就是以民众的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以民众的人生诉求为基本出发点.以民众的生存状况为关注焦点.以民众的视角表现民主价值和人文关怀的理念.从民众的生存空间开拓资源的新概念新闻。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南京电视台的《直播南京》、江苏卫视的(1860新闻眼》、河南电视台的《民生大参考》、郑州电视台的《直播郑州》、安徽电视台的《第一时间》、吉林电视台的《守望都市》等等。这些民生新闻栏目创办之初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澎}纷刷新各地收视率的最高纪录。但随着新闻从业者不断实践发现,民生新闻只是在新闻发展特定时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明晰主导性新闻观念、确立明确的"新闻主义"是时代的要求。本文认为,建立在"发展新闻主义"与"专业新闻主义"统一基础上的"发展新闻专业主义",是当代中国主导新闻观念的可能选择。在观念论视野中,发展新闻专业主义,就是以新闻专业主义观念实现新闻业自身健康发展、促进社会整体发展、促成新闻领域与其他社会领域良性互动发展的"新闻主义"。  相似文献   

19.
据调查统计,这几年我们中国新闻传播、学界也好,热门新闻传播学的话题排在前十位的无外乎新媒体发展、新闻娱乐话、媒介管理、经济等等。但是有一个现象要注意,那就是民生新闻的研究是排在近几年中国新闻传统界十大鲜活话题之二,每年都是这样。  相似文献   

20.
十多年来,都市报为中国报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她创造的骄人业绩、巨大财富和新闻传播理念上的众多建树,令其他报纸羡慕。在生存发展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许多报纸纷纷效仿。在这种新的形势下,都市报如何开创更为广阔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