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孟德忠 《乒乓世界》2014,(1):131-131
我是铁杆的乒乓球迷,今年已经68岁了。第一次接触乒乓球,还是在50年代上小学的时候。体育老师给我们上了几节乒乓球课后,我和许多同学就喜欢上了这项运动。当时打球的条件十分艰苦,我的第一个球拍是用一块三合板自制的,它陪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开心的日子。之后,大姐从北京给我买了一对木板球拍,这让我兴奋得几天都睡不着觉。日子一天天地过,我对乒乓球更加痴迷。尤其是在26届世乒赛国家队夺取金牌后,举国上下掀起了全民乒乓热。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名中学地理教师,学生对我的地理课非常感兴趣,这与乒乓球密切相关。我是乒乓球迷,课余时间学生们常邀我登台献技,一展身手。我也乐此不疲,与学生打得火热,常引来众多学生观战、呐喊、助威,由此与学生们形成忘年交。我们既是师生,又是球友,大家打球侃球,其乐融融。业余时间我还爬格子,写了一些关于乒乓球方面的文章见报,使学生对我产生了敬意。另外我还结合素质教育,举办了乒乓球讲座、故事会、沙龙等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有了乒乓球,学生对我教的地理这门‘切科”有了浓厚兴趣,我一进课堂,他们就兴奋。课上我…  相似文献   

3.
亲爱的中国乒乓界的朋友们、《乒乓世界》的读者: 在中国传统新年——春节来临之际,我谨向全中国的乒乓球迷表示我衷心的祝愿:祝大家新春快乐!对于运动员,我为他们曾经获得的成功表示祝贺;对于教练员,我对他们出色的工作表示钦佩;对于伟大的中国乒协的领导人和官员们,我向他们表示深深的敬意,并且希望他们继续进步,为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作出贡献。 在过去几年里,在前任国际乒联主席徐寅生先生的悉心指导和密切关注下,世界乒乓球运动得到了蓬勃发展。在他的领导下,国际乒联对许多新建议进行了尝试并举办了一些精彩的比赛。199…  相似文献   

4.
为探寻项目管理中心和运动项目的改革与发展,本刊记者近日采访了乒羽中心主任杨树安。   记者:自容国团夺得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后乒乓球运动一直是我们在国际竞技场上的骄傲,但在这骄傲的表象后面不仅是一次次的超越,更有体制转轨过程中的衔接问题,您在乒乓球界奋战多年,有何感受?   杨:在中国的乒乓球界,我是一个新兵。 1994年组建乒羽中心的社会大背景是我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与此相适应,体育界面临的改革是运动项目的发展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与规律。   过去我国的乒乓球运动在计划经济条…  相似文献   

5.
魏秋珍 《湖北体育科技》2004,23(2):232-233,236
乒乓球运动发展的100多年中,器材与规则的不断改革始终贯穿其中,促进了乒乓球技、战术的不断创新,文章分析了乒乓球发展史上历次重大改革对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影响作用,旨在正视改革现实,勇于改革创新、适应改革创新,继续保持中国乒乓球运动的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6.
胡少武 《乒乓世界》2012,(5):144-144
我是个乒乓球迷,无论是闲暇娱乐,还是锻炼身体,打乒乓球都是我的首选。遇到有乒乓球赛电视直播,只要在家,必不错过。耳濡目染,妻子跃跃欲试,强烈要求我教她打球。  相似文献   

7.
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拥有五十余年长盛不衰的辉煌,堪称世界体育的奇迹。在探究诞生这种奇迹的原因时,受“金牌战略”的影响,人们更多地把目光投向教练员、运动员、决策者、科研人员乃至医疗后勤等人员,却很少注意到中国乒乓球运动庞大的基础与坚实的脊梁——乒乓球迷,与“来则潮涌天地青,去则树倒猢狲散”的足球迷相比,乒乓球迷不仅是全民健身运动积极的身体力行者,也是对所迷项目无怨无悔、  相似文献   

8.
很多人真正迷上乒乓球是从大学时代开始的。为抢球台连饭也顾不上吃,因为某个际遇巧合参加了乒乓新团,又缘于乒乓球而结交了一群“死党”,而这些,是你我都曾有过的大学乒乓生活,本文作者大学时是学校乒坛的活跃分子,他讲述了自己对那段时光的深深眷恋之情,谨以此文,献给曾在大学,正在大学的乒乓球迷们。  相似文献   

9.
希望中国队在21世纪的第一个世界锦标赛──第46届世乒赛上能够重新夺得男团斯韦思林杯。希望大孤世乒赛后,世乒赛能够再次’‘一分为二”。这样,全世界的乒乓球迷每年都可以看到精彩激烈的世界大赛.希望中国队能够多拿冠军,同时也希望瓦尔德内尔似的对手再多一些,乒乓球比赛才会更有魅力和悬念。希望乒乓球运动能把瓦尔德内尔、孔令辉这样的运动员造就成乔丹似的明星,带动整个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希望乒乓球比赛能像足球那样吸引更多人。希望乒乓球运动能够所有喜欢它的人带来快乐和健康二十一世纪 我们期待什么  相似文献   

10.
美好的回忆     
刚上中学,我就成了乒乓球迷。第26届世乒赛在北京举行之后,我这个住校的中学生对乒乓球迷到了几乎“疯”的程度,只要不上课,我就泡在乒乓球室里,中午打了饭端着碗就去球室里排队,因打球听不见上课铃声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同班同学柴慈钢是我的乒乓“战友”,  相似文献   

11.
在乒乓球的世界中,有一群人叫“菊迷”、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喜爱李菊,菊迷在乒乓球迷中也许不是人数最庞大的一个,但绝对是最执著最令人感动的一群,“当我不再属于乒乓这个例子,已经不是一名职业运动员了,他们还一如断往地做着网站,那份热情感染了我”李菊说。菊迷始终是她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2.
鲁思达 《乒乓世界》2010,(11):102-103
新时期国际乒联对竞赛规则的改革及其对乒乓球运动项目发展的影响 进入新世纪,国际乒联关于乒乓球规则、规程、赛制、甚至包括器材方面的改革持续不断。2000年10月1日国际乒联规定:乒乓球直径由原来的38mm改为40mm,从此乒乓球运动进入了大球时代;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为了早出人材,快出人材,立足于从儿童抓起,进行早期训练,大大推动了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多年来,我在乒乓球启蒙训练中做了一些尝试,下面谈几点体会。一、选材俗话说:选好材是成功的一半,我认为在六岁至九岁的儿童中选下例条件的较为合适。 1.意志品质方面:对乒乓球运动有  相似文献   

14.
世乒赛竞赛规则改革对中国乒乓球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访谈和文献资料法,研究了现代乒乓球运动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自1926年12月第1届世乒赛举行以来,国际乒联不断修改乒乓球竞赛规则以适应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尤其是自2003年的第46届单项世乒赛实行的“三大改革”,赋予了乒乓球运动新的机遇,也对中国乒乓球运动的优势地位提出了挑战。本文就新规则、新赛制所引发的技术变革进行分析与探讨,并对中国乒乓球运动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5.
在镇江,有很多企业家非常喜欢乒乓球,他们为推动这项运动的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李坚就是其中身体力行的一位。虽然算不上一位资深的乒乓球迷,但他绝对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体育迷,加之自己有过当兵的经历,日积月累就形成了雷厉风行和迎难而上的工作风格。在交投公司工作期间,每逢市里要举办体育活动或比赛,他都乐意赞助支持一些。  相似文献   

16.
<正>1前言2000年10月至2002年9月国际乒联对乒乓球运动的规则进行了三大改革,目的是为了增加每分球的回合,使乒乓球运动更具观赏性。每项规则的改革一定会给乒坛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无疑这三项改革对国际乒坛的影响是巨大的,对世界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带来的影响更是最直接的,可能会导致运动员世界排名的不断改变,达到国际乒联的初衷实现金牌分享。而我国乒乓球运动员基本都在世界前几名的行  相似文献   

17.
现代乒乓球的运动技术日新月异,发展非常迅速。影响乒乓球技术质量的因素,主要取决于运动员技术水平的高低,但是也与乒乓球拍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研究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史中,我们就会知道,球拍的改革与创新是推动乒乓球技术的主要动力之一。在乒乓球运动的萌芽时期(19世纪末)流行的乒乓球拍有好几种。最早的乒乓球拍,派  相似文献   

18.
情系乒乓     
陈玲 《乒乓世界》2003,(5):i004-i005
在乒乓球迷群中,我就属于那种最基层、最业作也最活跃、最执着的一族、我九岁模拍、身经百战,到如今已经有44年的球龄了,虽说没打出什么名堂来,却从中体味到了乒乓球无穷的魅力和乐趣,我爱乒乓球,爱得不可救药,一天不打球,就觉得没精神;两天不打球,周身都不舒服;到了第三天就像得了病,我老公说我这辈子嫁给乒乓球了,白头到老,终生不渝。  相似文献   

19.
在悉尼举行的第二十七届奥运会,为乒乓球运动做了一个圆满的小结。自本届奥运会后,乒乓球运动就要进入大球时代。在这样的重大变革面前,人们不禁要问:中国人在乒乓球运动中会不会失去以前的优势?人们的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乒乓球运动发展至今,大大小小的改革已经进行了无数次,每一次改革、哪怕只是十分微小的  相似文献   

20.
王宁 《体育世界》2014,(12):89-90
在高校体育课程中,乒乓球运动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同时乒乓球的教学改革也是高校体育改革的主要内容。乒乓球运动简单易行,它需要场地小、器材简单。运动时间和运动量能够因人而宜,随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它并不是十分剧烈的身体对抗型的运动,不论球艺高低,只要对乒乓球运动有兴趣的人都可以自由地寻求球伴进行乒乓球对抗运动,从而增强人们体质,促进人们友谊。根据教学环境和以人为本,实行有效的教学改革具体措施。本文主要从高校乒乓球选项课的意义和现状入手,对高校乒乓球选项课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分析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