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主要从社会学、社会文化学等学科的角度来阐述社会变迁对散杂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影响,总结了目前散杂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困境与现状,并提出散杂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建议与意见.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襄阳市是典型的回族散杂居地区,在对襄阳市友谊街回族社区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散杂居回族在经济发展、社会建设、权益保障、民族关系、民族文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襄阳市是典型的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全市有回族2.1万人。在发展过程中,散杂居回族存在着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社会建设相对滞后、民族文化的相融与相斥互相交织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襄阳市应重点在经济、民生、文化三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进而推动散杂居回族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该镇根据自身特点 ,开展好多民族散杂居地区的民族团结教育的具体做法和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村官计划对于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河南省孟州市桑坡回族村村官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分析该村大学生村官的现状,探讨散杂居地区大学生村官面临的困境,能够提出培养"本土化"村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7.
甘南少数民族杂居地区低年级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水平和甘肃省其他地区的学生有明显的差距。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在教学中遵循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因材施教、习作与生活经历相结合、注重学生的个性化习作、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8.
散杂居地区的民族关系是我国民族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民族关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直以来党和国家都十分重视散杂居地区的民族关系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大量少数民族人民群众涌入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地区,城市化步伐大大加快,族际交流、民族成员之间的交往空前增多,这种现象使城市散杂居地区民族关系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城市散杂居地区民族关系也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性。通过研究城市散杂居地区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找出城市散杂居地区民族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为促进我国民族关系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作出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散杂居少数民族工作出现了民族政策不易普及、优惠政策过时、民族习俗得不到充分尊重等问题。要大力推进民族工作就必须强化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完善民族权益保障立法、创新民族工作体制、健全民族工作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0.
黎英 《学周刊C版》2019,(9):32-32
针对少数民族杂居地区而言,其初中阶段数学学科的学困生比较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少数民族杂居地区学生自身的原因和此区域外部环境的影响。对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结合少数民族杂居地区初中阶段数学学科学困生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帮助学困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在教学的过程中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辅导活动,以此来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够取得优异的数学成绩。  相似文献   

11.
由于历史、自然等原因,云南散居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社会事业滞后。作为散居民族特困村的典型代表,马楠村曾面临着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问题。通过分析其发展的制约因素和有利条件,马楠村在各级党政部门的关心和扶持下实施了有力的发展措施,初步改变了贫困落后的面貌。加快散居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仅需要项目倾斜和资金投入,更需要借助当前难得的发展机遇,积极促进保障散居民族权益的政策法规出台,为其创造长期、稳定的发展条件。  相似文献   

12.
在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各民族社会经济获得长足发展的同时,我国民族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散杂居的弱势性、忽视性决定了散杂居民族关系成为新时期民族问题的焦点。而农村散杂居少数民族更是被人文关怀遗忘的角落。散杂居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的平稳形态与其他地区快速发展形成显著对比。经济发展下的农村劳动力二维流动,影响着农村散杂居民族关系的主要内容,值得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3.
青海草原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与区域社会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以青海草原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与区域社会发展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草原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本质,即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失调的阐述,提出了通过城镇化进程和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实现草原地区跨越式发展的远景规划设想,并且简单论述了草原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和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论述凉山州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其职业技术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转变观念,增加投入,优化布局,提高师资队伍水平等措施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介绍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概况,以及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金融因素,包括金融机构设置、金融市场、金融服务等多方面因素,并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提出了一些简单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民族经济的发展并不一定必然导致民族文化受损,二者的关系也不是相互矛盾的。事实上,民族经济与民族文化是嵌合在一起的,民族经济不可能游离于民族文化而独立,民族文化又必然要以民族经济为依托。民族文化与民族经济作为民族发展问题的两个重要方面,是可以整合,形成良性互动的。具体说来,可以将民族文化作为一种资源手段或工具在经济发展中加以积极运用,将民族文化进行资本化运用以为民族自身的全面发展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学科结构不合理,教育、科技与当地社会经济结构发展的结合程度很低。加上不具备区位优势,公共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恶化,致使经济落后、人才流失。因此,我们建议:第一,解决这些地区的体制问题;第二,中央政府在开发西部时,科技和财政方面应该给予重点投入;第三,少数民族地区政府也应该把自己的管理重点放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良好的公共服务体系上;第四,加强教育结构问题研究;第五,改过去“人为我所有”的人才单位所有制模式为“为我所用”的新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18.
襄樊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围绕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总体目标,进一步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基本实现现代化,努力建成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科教发达、环境优美、法制健全、社会文明的和谐宜人新襄樊。实现襄樊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需要重点打造"六大基地",构建"三大中心",实施"六大工程"。  相似文献   

19.
加快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是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毛南族是贵州省惟一的人口较少民族,当前贵州毛南族经济发展仍然面临自然环境恶劣、基础设施欠账多、经济结构单一、社会事业落后等突出问题,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措施才能促进其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云南少数民族村寨经济发展的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云南25个少数民族村寨的田野调查表明,云南少数民族村寨经济发展具有以下结构特征: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村寨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但发展不平衡;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可分为三个层次,各层次村寨有不同的经济特点;少数民族村寨产业结构由单一的第一产业(农业)向多元产业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已经开始有了初步的发展。同时也存在总体经济水平低下,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薄弱,经济活动与市场联系度低,信息传递和吸收迟滞等问题,制约了少数民族村寨经济的发展。因此,应通过以农产品深度开发的大企业为依托,调整少数民族村寨农业生产结构;发展民族特色经济,将资源特色转化为经济特色;加强村寨与现代社会之间的信息交流,促进村民传统观念意识改变等方式促进少数民族村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