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以及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发布,加强学科关联和综合性、实践性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跨学科”中包括了综合性内涵和关联性内涵,其综合性内涵能体现学习的完整性,其关联性内涵——跨学科概念可以从知识本质、思维范式中去寻找。跨学科概念作为一系列大概念,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发挥框架性、基础性、高效性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材基础上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跨学科的综合性思考,并点明和拓展其中的跨学科概念。  相似文献   

2.
仅仅阐释经典、繁琐考证是治学的误区 ,是埋葬天才的坟墓。这正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悲剧所在。“第三种批评方法”倡导独立的思想和学术品格 ,可谓医治传统痼疾的良药  相似文献   

3.
4.
论高职“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跨学科综合性课程及其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设跨学科综合性课程是实施“科学与人文”融合教育的最有效途径之一。科学史、STS(科学、技术与社会)是实施“科学与人文”融合教育的有效载体,但存在人文文化边缘化、高职针对性不强等局限。新开发的《科学与人文》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素养为出发点,以科学与人文统一融合的思想为指导,综合了人生、社会哲思和现代科技与社会等内容,弥补了科学史和STS的不足,体现了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5.
跨学科概念蕴含了跨越学科界限的普遍性思维方式,为学生跨越学科界限理解复杂现象、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了认知框架。本文基于跨学科概念视角,提出了科学跨学科实践教学新模式,强调将跨学科概念作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认知支撑,支持学生在跨学科问题解决过程中链接已有认知经验,学习并应用科学原理,经历实践活动,提升科学思维,从而达成课程目标。跨学科概念视角下的科学跨学科实践能够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科间知识的整合,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7.
科学与人文     
  相似文献   

8.
人文是科学创造的动力源和科学应用的方向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界定了人文与科学的内涵,研究了人文对科学创造的动力,科学研究的态度,科学研究的方法、途径和环境,科学应用的方向等方面的影响,着重指出了:(1)人文是科学创造的动力源:科学创造的动力来源于人的感悟,即人对自然奥妙的好奇和科学结果带来的功利;(2)人文是科学应用的方向盘: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既能给人类带来福祉,也能带来祸害。科学工作者应以人文关怀来约束自己的科学活动,使之对人类有利无害。  相似文献   

9.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人文学科在高校里有被边缘化的现象,跨学科是当前人文教育的大势所趋。目前大学人文教育有两种基本形态:一是面向全校所有学科的通识教育,培育人文素养,养成健全人格;二是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人文学科,尊重学生学习兴趣,组织跨学科课程模块。这两种形态的人文教育,全都采用跨学科的组织形式,是当前大学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基础。  相似文献   

10.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是人类文明演进中产生的两大文化现象.两者是从融合到分裂再到融合的历史演变过程,目前,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进一步的融合具有历史客观必然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美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演变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美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在学科性质、社会功能及高校课程演化过程的分析,揭示出美国的人文学科在经历了18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的衰退后,在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艰难而有成效的调整和重组,目前正以积极的姿态,通过与科学等其它学科的合作、通过贴近社会和学生需求,走向新的历程。相比于西方一些具有科学理性文化传统的国家而言,我国人文与社会科学的改革将面临更大的困难。人文与社会科学的现代化将对未来多元化学术社会达成价值共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信息概念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所有的人文与社会科学、部分自然科学和个别工程科学,信息研究已经对很多学科产生了影响。人类信息学、人类语言学、人类传播学、人类心理学这四门学科是一组对信息进行本体、符号、传输、处理等研究的信息学群,可以合称为基础社会信息科学。以它为基点和具体的学科进行交叉,就必然形成新闻信息学、历史信息学、科学信息学、教育信息学、艺术信息学、文学信息学、宗教信息学等应用社会信息科学学科。  相似文献   

13.
科学与人文:教育的一体两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们通常或从教育内容的角度,或从教育目的的角度把教育区分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两种类型。这种两分的做法使自身陷入了困境。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与其说是独立的两种教育,还不如说是同一教育的两个方面,二者之间没有绝对的界线。任何教育都既有科学的一面,也有人文的一面。“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这种提法本身便存在问题。教育的科学面与人文面应该彼此兼顾,而不是融合。  相似文献   

14.
人文精神、人文传统等都是近些年海内外学术界、知识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过分重视大学生的业务学习而忽视人文素质的现象比较突出,带来学生文化素养贫乏,社会适应能力较低等负面效应.因而转变教育观念,加强人文素质使人文知识浸润于专业知识之中,人文教育内化为学生的人文精神,是新世纪高校人文教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来,自然科学在各个领域获得的巨大成功使其本身成为"科学标准"的裁量者。人文社会学科研究中自身的科学性是按照自然科学的标准由自然科学赋予和认可的。进入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危机和自然科学的新发现使得自然学科自身的"科学性"面临挑战。本质主义、理性主义受到质疑,人的能动性、非理性主义、相对主义受到追捧。这为人文社会学科研究摆脱对自然科学的依附,建立自己的科学性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6.
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和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任务。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面临着一些问题,树立"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教育理念对理工科大学有着特殊的意义,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应该有自己的目标定位,特色学科和交叉学科是理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的比较优势,为此理工科大学可以通过相应的思路及措施来发展人文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7.
人文素质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文”一词,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素质是指人们经过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而形成的内在素养和品质。它主要由人文科学知识和人文精神所构成。人文精神则包含着注重实践、大胆怀疑、理性反思、宽容大度、勇于创新这五个要素。  相似文献   

18.
科学与人文作为人类文明的两翼都起源于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 ,前者、后者分别产生于对人与自然关系规律、人与人关系规律的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 ,人类认识、实践分门别类的分化 ,引起了科学与人文在一定程度上的分离 ,使得科学技术成为一柄既可以造福人类、又可能危害人类的双刃剑。当代新技术革命的综合化趋势使科学与人文两大文化相互复归 :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将通过系统的纽带复归于人文精神 ,不断进化着的人文文化也必将复归于以客观因果规律为基础的科学文化。  相似文献   

19.
创新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灵魂,是推动其不断深化的动力及提高人文社科研究质量的关键。跨学科科研团队可以极大地推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科研资源的合理配置、科研信息的充分利用、科研人员的优势互补以及科研成果的集成创新。建设跨学科科研团队的目标和任务就是要进行科研创新。为此,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营造尊重创造、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要把握正确的研究方向,注意提高科研人员的综合素质;要做好学科交叉和团队组成的论证工作等。  相似文献   

20.
新建本科院校要注重内涵发展,就必然要提升人文社科研究层次。提升的路径就是研究方式的转型——在思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参照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路径,人文社科研究发展的路径要在思辨、规范性的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对人文社科研究要采取多元方式方法,如要形成从上到下的合力保障,严密的制度,实验室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