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爱尔兰现代派戏剧大师贝克特的力作<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作品.<等待戈多>的成功与贝克特使用的语言策略是密不可分的,同时该剧本也表达了人们为自己的存在苦苦寻求意义的痛苦过程.通过分析<等待戈多>的荒诞语言对人物荒诞生活的揭示以及荒诞语言与主题的结合.可知荒诞语言这一叙事策略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等待戈多》是现代荒诞派戏剧中的一部经典剧目,在一个看似喜剧的关于等待的悲剧故事里,探讨后现代社会中人类每天重复着自我的荒诞意义,用感性的、理性的、荒诞的、哲理的方法来剖析这个潘多拉的盒子,启示人生此刻的存在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等待戈多》是贝克特的代表作,采用“荒诞”的艺术形式,通过人们永无休止而又毫无希望的等待,揭示了世界的荒诞与人生的痛苦,表现了砚代文明中一些人精神上的等待与失望、苦闷和迷惘。  相似文献   

4.
著名“荒诞派”剧作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现已公认的“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之作。它没有连贯的情节 ,整个剧情表现为静止、无变化、无行动、结果是什么也没有发生。即生活只是某种有过如此事件的简单的重复。所以如此 ,是因为剧作家并不想提出问题或通过展示矛盾冲突最后解决问题 ,而只是想要表现出人的一种荒诞无意义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5.
塞缪尔·贝克特创作的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生动诠释了存在主义哲学关于"荒诞"的观念。本文试图从加缪的荒诞哲学角度分析《等待戈多》的荒诞内容及成因,从而揭示主人公的等待看似荒诞,但其本身就是反抗,就是西绪福斯式的幸福。  相似文献   

6.
"二战"的爆发使全世界的人直接面对着死亡的恐惧,对现实世界充满怀疑,对社会现实感到绝望,自我如何选择成为是否酿成人生悲剧的关键.本文从两个方面:人与社会的悲剧冲突、人与自我的悲剧冲突,通过贝克特的荒诞戏剧<等待戈多>揭示现代人的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7.
胡敏 《海外英语》2013,(3X):205-206
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给人的印象是剧情简单,人物形象单一,台词单调且杂乱,道具简陋粗糙。而贝克特正是运用这些来生动展现了当时复杂社会的缩影,深刻揭示了人类面临的普遍生存状况:虚无和不确定,缺乏交流和时间感,繁琐和单调。贝克特正是以简约生动形象地体现出现代人生之无意义和荒诞性。  相似文献   

8.
周华 《文学教育(上)》2011,(23):142-143
荒诞派戏剧并不是没有主题,它的主题就是荒诞。本文对"反主题"的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秃头歌女》与《等待戈多》进行对比分析,从题材、情节、人物、主题这四方面进行解读,表达二战后人们的那种信仰缺失,对社会感到无望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9.
作为荒诞派戏剧的奠基人,塞缪尔·贝克特在戏剧创作中始终坚持以崭新的艺术形式来揭示现代人的生存困惑。其代表作《等待戈多》以独特的技巧表现出混乱无序的生活现实,并生动体现了作者反常规、反逻辑、反审美习惯的"实验"精神。剧中的语言深刻地反映了其荒诞的创作风格,支离破碎的情节安排与异化孤立的人物设计被上升到语言上的颠覆。通过巧妙地消解语言,荒诞派戏剧的特色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贝克特《等待戈多》与扎西达娃《世纪之邀》的比较分析,从中确定出,由于二者相似的被动等待意识所延伸出的共同本质存在,同时,本文又从怀疑的等待和信赖的等待剖析出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并张扬出二位作家共同的理念,正视荒诞的存在才能振醒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1.
《等待戈多》是最能体现贝克特思想特点和荒诞派戏剧特征的剧作,深刻地表现了汉代文明中人生的处境:怀抱模糊的希望而作无尽的等待。“等待”成了人生的唯一目的,这一目的没有任何意义,只是证明“在等待”。剧中悲喜融合;超越传统戏剧,又对传统戏剧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2.
《等待戈多》以存在主义的哲学视角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的生存危机和世界的荒诞性,极为清晰地展现了那个时代西方社会发展的荒诞性因素。然而剧中所展现的种种荒诞现象并非作者臆想而来,而是由现实世界转化而来,因而从戏剧人物、主题、情节与结构、语言四个方面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从中分析其荒诞性特征,并就其现实意义进行相关论述,其社会意义是广泛而深刻的。  相似文献   

13.
纵观戏剧的发展历程,从古代悲剧的典型《俄狄浦斯王》到现代荒诞剧的代表作《等待戈多》,从崇高的悲剧到荒诞的戏剧,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人类在经过三千多年的艰苦奋斗之后,物质上获得了极大的丰收,然而,在物质繁荣的背后,人类的精神家园却是一片芜杂:荒诞代替了崇高,古代英雄的风采一去不再复返,剩下的只是一些无所事事的流浪汉,对于未来,对于命运,现代人更是荒然不知所措,他们没有了抗争的勇气,唯一可做的就是空等。  相似文献   

14.
从美学角度看,《等待戈多》突破传统美学的基本原则,以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揭示现代西方社会人存在的虚无与绝望。这部看似不和谐的荒诞剧,却以荒诞的形式直喻荒诞的内容,以荒诞的主题展示真实的人生,达到形式与内容、精神世界与现实生活的统一,体现出不和谐中的和谐。  相似文献   

15.
爱尔兰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中里程碑式的作品,后现代主义的经典代表作。作者从戏剧情节、语言、人物、舞台形象等各方面都使用了荒诞手法,表现出了世界的荒诞性及人们面对这个世界只能以荒诞的希望、荒诞的行为来对待这个荒诞世界的努力。而希望只能在真切的“等待”中编织下去。  相似文献   

16.
从荒诞派剧作《等待戈多》一剧中主要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和剧情变化等方面,对剧中所传达出的人物的意义丧失、怪异陌生、以及梦幻般的非逻辑化行为等特征,论证剧作家萨缪尔·贝克特用非正常语义所表达的世界图景与人类状况的荒诞性存在。  相似文献   

17.
唐四艳 《柳州师专学报》1996,11(1):18-21,35
荒诞派戏剧晦涩、艰深,很容易让人产生歧意,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更甚。本文拟从构成该剧的四个因素,即戈多、等待、等待的人和舞台审美形象四方面探究,以得出“把希望放在消极等待中,便是对希望的坚信”的主题,让观众从怜悯、恐惧中解脱出来,笑对人生。  相似文献   

18.
魏宏星 《文教资料》2008,(28):215-216
<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之一,一直以来.人们对它的成功研究不断.本文从象征的角度出发,通过荒诞的主题、人物形象和舞台道具、割裂的情节及精神世界的外化四个方面的解读中,阐释出<等待戈多>获得成功的内在的文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等待戈多》和《暗恋桃花源》作为东西方戏剧的代表作,一个在“等待”中抱有“希望”,而另一个在“寻找”中充满“虚妄”。同是对现代人生存状态的描写,在思想倾向上却有如此大的差异。试探讨两部作品在主题展现方面不同的原因及其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0.
《等待戈多》体现的是被异化了的西方现代人的生存状态。从西方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这是现代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成为人类异己的力量,人的行为从而全面扭曲和严重异化。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被异化为荒芜寂寥的荒原,这是精神虚无的象征;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语言也退化成两个流浪汉一系列机械、毫无意义的重复与符号。这是贝克特对失去精神支柱的现代文明的"否定",将无力自救的西方现代人试图寻找出路异化为"等待戈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