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长久以来,人们对《倾城之恋》的批评,大多与傅雷认为这是一个调情故事有关。傅雷的意见,缺乏女性的关怀,也不代表男性的意见,而仅仅显示了新文学的“启蒙”立场。张爱玲对白流苏是充满同情的,而对范柳原却不断地增添着爱意。女性主义者所说的所谓“范柳原意在求欢”,也是一种误读。傅雷忽视了小说作者对战争(特别是香港沦陷)的态度。只有理解了作者的态度,才能明白她为什么把这篇描写“倾情之恋”的小说叫做“倾城之恋”,为什么把一个城市的陷落与一个人的恋爱与婚姻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2.
杨兆华 《新闻天地》2005,(5):i012-i012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小说代表作,问世以来受到了无数专家学者评论家的高度评价,得到了广泛的赞誉。把它放在“五四”以来任何一位经典作家的名著之林,只有谁能企及,而不存在是否逊色的问题。《倾城之恋》成功地描写了两个俗世凡人的平常爱情。作品以及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倾倒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至今仍在文艺花园中独放异彩。这里,仅就结构和情节方面谈一谈它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3.
本年度改编自张爱玲小说的电视剧《倾城之恋》热播后,引来一片争议之声。争议的焦点仍然是围绕着电视剧生产领域的一个老话题,即如何进行名著改编以及如何评价和审视改编自名著的电视剧剧作的问题。在本文中,笔者将以电视剧《倾城之恋》为个案样本,以此探讨衡量名著改编是否算成功的三个标准。  相似文献   

4.
邵文林 《视听界》2007,(4):92-94
在过去的两三年间,影视界掀起了一阵阵“红色经典”改编、翻拍的热潮。随之而来的是人们的热评,官方通告,民间议论,学者分析,媒体炒作,或誉或毁。时至今日,“红色经典”的改编热潮已经渐次退却,然而每一部改编剧的出现依然会引起人们的兴趣,足见这些特殊时代的作品在人们心目中的影响和分量,很有必要对此现象进行审视。  相似文献   

5.
"左翼文学"在20世纪30年代蓬勃发展且硕果丰富,但是在20世纪30、40年代根据"左翼文学"改编的电影却寥寥无几,其中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既有客观方面的,也有主观方面的。  相似文献   

6.
“左翼文学”在20世纪30年代蓬勃发展且硕果丰富,但是在20世纪30、40年代根据“左翼文学”改编的电影却寥寥无几,其中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既有客观方面的,也有主观方面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影视界广泛兴起的"IP"改编热的兴起,造成了一大批具有现象代表性的作品的诞生。本文从新时期下陕西作家作品影视化的改编情况入手,通过对新时代陕西作家群体的作品地域共性进行分析,论证在"互联网+"和全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下,其作品不仅依旧保持着高度的文学性来深刻表现中国社会发展,对影视改编方面同样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影响力。阐述新时期下陕西作家影视影响力发展转型的现状及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魏胜利 《中国广播》2004,(12):34-37
目前,在各地广播电台新闻(综合)频率的节目表中,新闻杂志性直播节目、新闻谈话节目、现场直播节目比重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9.
作为文化传媒的重要视觉载体,以影像叙事为主的电影和电视剧近年来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精神消费产品。在给人们带来娱乐、提供信息的同时.它们所传播的文化内容也日渐对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产生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梁世佳 《今传媒》2024,(2):71-74
张艺谋执导的《悬崖之上》是一部改编自文学剧本的谍战类影片佳作。本文从剧本场景介入,分析电影相较剧本的增删之处,研究文学与电影的互文性,从而勾勒出文本叙事与电影叙事的生产逻辑,旨在为跨文本叙事表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姜鹏飞 《新闻前哨》2007,(12):49-50
当记者的最怕没有新闻线索,没有新闻线索就会无新闻可写。新闻线索可以说是记者的饭碗和新闻之源,独家线索、信源,是记者更重要的竞争力。谁最先掌握了新闻线索,谁就掌握了写新闻的主动权。因此,在跑线记者中,也就有了“贫”“富”之分,这里的“贫”“富”不是指收入,而是指新闻线索的多少。  相似文献   

12.
我的《“真抓”与“假抓”》一文,写作于2001年2月17日,发表于2001年4月11日的《河北日报》上。虽然自己已经给报刊写了20多年的言论和杂文,虽然此前也获过几十次这样那样的奖项,但这次能获得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对于我这样一个一直工作和生活在小县城的基层作者来说,确实是个意外的惊喜。所以现在我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一种班门弄斧的感觉。我是从1972年21岁的时候开始给报刊写稿的,以后又去上学,1979年接着再写,1980年由消息、通讯转而写杂文和言论。在这期间,我的工作岗位几经变换,其…  相似文献   

13.
冯雪 《报刊之友》2014,(9):150-151
《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一个十年:1917-1927》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影响深远。本文选取茅盾的《现代小说导论(一)》作为考察的中心,兼顾他的其他文学评论具体分析茅盾叙述、规划中的“五四”与“新文学”,并评述茅盾的遗产对于今日文学批评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制播分离在我国的"复制"有着政策面的引导和支持,在对西方模式进行"复制"的同时,如何认清差异,找到困境所在,从而理顺市场各要素的关系,真正形成电视传媒产业链,已成为改革过程中面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明赵用贤《赵定宇书目》以经世致用与修性养心等思想为主导,佐以书籍的版刻价值,作为编排部类与著录作品的三种标准。是书强调经世致用系基于维护统治而言,强调修性养心系为纠正彼时趋利避责的士风,二者均有直接的现实针对性。所列"天字号·史书"、"经类"、"理乐书"、"子书"、"总文集"、"小说书"等部类,是以经世致用与修性养心作用大小依次排列的。可见,《赵定宇书目》并非如学界所言部类繁琐、体系不严、若流水账,而是赵用贤据自身对书籍的见解进行精编细分的"账簿式"书目,具有严谨的思想与体系。  相似文献   

16.
青春剧的真正内核在于折射时代青年的奋斗观,引发观众广泛的情感共鸣和价值共振。这要求创作者必须在尊重市场规律和受众喜好的基础上,让作品清新不失热血,甜蜜又有回味。2019年上半年相继涌现《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大江大河》《都挺好》等古装及现实主义佳作,今年一季度剧集市场的高光时刻非青春题材剧《冰糖炖雪梨》莫属。该剧独辟蹊径,聚焦"冰上竞技",将爱情的美好、友情的珍贵、奋斗的热血等元素融合展现,用多元化的内容确保故事的新鲜感,同时提升青春题材剧的视野和格局,成为当之无愧的热门剧集。本文通过解析《冰糖炖雪梨》的"出圈"逻辑,试图探讨当下国产青春剧的破题升级与突围之道。  相似文献   

17.
热播电视剧《花千骨》是以网络当红小说《花千骨》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一播出就以其强劲的收视率荣登各大电视剧排行榜首位,并通过多方平台的合作造势迅速扩大品牌影响力,成为今年最具影响力的电视剧品牌。本文以《花千骨》为例,分析了现象级改编电视剧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自《元代"邸报"新证》一文发表后,有学者提出商榷和讨论。首先,笔者对于辨者的诸多"商榷讨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次,文章又根据新近发现的历史文献史料,梳理出与元代"邸报"关系十分密切的媒体:"朝报"、"京报"、"除目"、"除书"等信息传播载体。考证出在元代现有文献中存有关于"朝报"、甚至"京报"的史料记载,而像"除目"、"除书"之类的信息传播载体史料,更是比比皆是。最后,笔者从古代社会人的新闻意识觉醒的视角,进一步考察我国元代"邸报"存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东北沦陷时期,迫于日伪文化专制高压政策,许多爱国进步作家只能在作品中通过曲折、隐晦的形式揭露日伪的罪恶、社会的黑暗,以此唤起人们的反抗和觉醒。这一点可以被《滨江日报》文学副刊上发表的一些作品所证实。《滨江日报》文学副刊上虽也有麻醉人们意识的作品,但一些作品是具有历史进步性的。  相似文献   

20.
陈平 《出版广角》2016,(14):87-89
《中国文学“走出去”译介模式研究》一书以译介学为理论支撑,借鉴新近传播学理论,并结合莫言的英译作品加以论证,探索了中国文学“走出去”的葛浩文式译介模式.本文借此对中国文学“走出去”翻译出版中“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译介受众”和“译介效果”五个维度进行再思考,以期拓展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出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