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交通大学老校门西面的草坪上,有一块不起眼的石碑静静地矗立着。难得有个路人肯停下脚步来端详它,然而它却是解开近代豪门荣氏家族与百年名校交通大学之渊源的钥匙。风化残破的碑身凝聚着岁月的沧桑,依稀可辨的碑文拨开了历史的迷雾。这块石碑原先是一座铜像的基座,上面刻着交大老校长唐文治著“荣熙泰先生铜像记”的碑文。通过探寻这尊消失的铜像背后的故事,荣氏家族与交通大学的百年关系史逐渐浮出了水面。  相似文献   

2.
安徽泾县丁家桥丁姓宗祠碑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家桥,原名丁桥,位于安徽省泾县。清乾隆年间此处建有丁姓宗祠一座,1985年被拆毁,改建为丁桥小学。1986年春,丁桥小学师生在原祠堂东面附屋的老地基上挖坑植树时,在一米深处挖出了两块正反两面刻有碑记的石碑。石碑各长184厘米、宽105厘米、厚9厘米,为青岗石料。所刻碑文记分别记载了丁姓与黄姓、郑姓家族为新丰坝沟道争讼数百年的经过。1999年2月21日在丁桥又发现一块原丁姓宗祠石碑。该碑宽45厘米,高68厘米,石材为青石。碑文记叙了清同治四年(1865年)丁、黄二姓就丁姓为引新丰坝水达成协议的经过,是研究丁姓宗祠出土碑记的重要补充材料。因丁姓宗祠出土碑记具有经济、法律、宗族等多方面史料和研究价值,故予刊发。标题为编辑者所拟。  相似文献   

3.
荣氏家族第三代传人荣智健离开中信泰富,在荣氏家族的百年历史中,不过是无数危机中的一次而已。百年间,荣氏家族企业共经历过三次巨大的危机。而这三次大危机之中,荣氏家族企业也像一叶小舟,飘荡在政治的宦海中,浮沉不已。  相似文献   

4.
在我的家乡隆尧县尧山南麓,泜河北岸有一远近闻名的村落--东山南村,村口矗立一石碑,碑文上镌刻"周世宗柴荣故里".曾经有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周世宗出生在这里.  相似文献   

5.
正"蔡楚生先生是中国进步电影的先驱者!"这是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邓颖超对蔡楚生一生艺术评价的亲笔题词,被镌刻在汕头潮阳文光塔下的蔡楚生铜像上,永远被潮汕家乡人民所铭记和怀念。铜像背面是由夏衍撰文、吴南生手书的"蔡楚生同志之碑"碑文。蔡楚生为我国电影事业奋斗一生,是首  相似文献   

6.
2020年12月1日上午9时,国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圆明园正觉寺举行"圆明园马首铜像划拨入藏仪式",国家文物局正式将圆明园马首铜像划拨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收藏,成为第一件回归圆明园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百年梦圆——圆明园马首铜像回归展》同期开展.展览以马首回归为主线,分为"圆明重光""万园之园""马首回归"三...  相似文献   

7.
尹雪萍  高健 《兰台世界》2017,(10):122-124
《裴岑纪功碑》自重现世以来就引起了世人的高度关注。其作为珍贵的史料,填补历史空白的作用当之无愧。但是针对石碑本身仍然有一些问题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解决,尤其是碑文拓本纷繁复杂,以及各家著述对碑文记载的差异一直没有统一的定论。在此将结合现有的文献材料以及不同的拓本对碑文加以考证,力求还碑文原貌,并对造成这一现象之原因加以探索。  相似文献   

8.
赵治文 《档案》2014,(7):44-48
甘肃省正宁县文化馆珍藏着一块题为"仁人之言"的石碑。碑文为著名爱国进步将军冯玉祥所撰,时任正宁县长的杨楚材于中华民国十六年刻石并立于原县治罗川。碑高1.57米,宽0.63米,厚0.13米。整碑保存完好,碑文为严谨厚重的正楷,历经80年风雨剥蚀,仍依稀可见。全文共101字:  相似文献   

9.
在苏北水乡兴化有一处施耐庵陵园。陵园内保存了一组珍贵的砖石档案,这就是《水浒》作者施耐庵墓的石碑题字、碑文及砖刻牌坊。  相似文献   

10.
吴朋飞 《历史档案》2020,(1):120-122
《历史档案》曾于2012年第4期刊发《河南贡院清代碑记两通》一文,(1)内有辑录整理的雍正十年(1732)《改建河南贡院记》(简称"雍正十年碑")和道光二十四年(1844)《重修河南贡院记》(简称"道光二十四年碑")碑文两通,为学界研究河南贡院乃至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提供了很大方便。2012年,在济源宋村发现道光十一年(1831)《重修河南贡院记》碑文拓本(简称"道光十一年碑"),并据此重立石碑,与原存河南大学校园内的两通清碑一起,保持了河南贡院碑记的完整。兹对此碑文略作简介。  相似文献   

11.
《云南档案》2012,(12):59-59
<正>考古学家在危地马拉科罗纳(La Corona)遗址的一座石碑发现若干刻文,证实了玛雅历法的"终结日期"落在2012年12月21日。"中央社"援引英国"每日邮报"(Daily Mail)报道,这是第2块已知证实"终结日期"的碑文。全球各地的新纪元(New Age)教派解读此为可能发生  相似文献   

12.
今天是喜庆的日子,也是伤感的日子——在喜迎清华百年华诞的时刻,我们大家聚集在这里,为清华大学新闻学院已故院长范敬宜教授的胸像举行揭幕仪式。首先,应该感谢新闻九班的同学,他们集体策划,为驾鹤仙逝的老院长立了这么一座铜像,让我们  相似文献   

13.
1960年代中,我曾就读于静安区胶州路第二小学,常见仓库里堆有童子军乐鼓等装备,地上也放着“贫儿教养院”大字残缺石碑,垫底以供人走路.听吴凤琴、戴婉华老师说,许力生(体育老师)、郑克芗(总务)等老师都是从老校沿用下来的,我才朦胧知晓小学所在地是沪上一所知名私立贫儿教养院原址的一部分,救助、培养过无数贫困子弟,甚至于有救命的功德.白驹过隙,至今它建校已经百年了.  相似文献   

14.
清末民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乡镇企业的发源,都与无锡县这个小地方有关;旧中国最大的家族企业荣氏家族也出在无锡.本文试围绕无锡的新旧案例,从历史经验到现实情况,就家风的养成、团队的建设、创新与传承、接班人的培养与挑选等方面,探讨百年锡商家族企业的发展兴旺与家族传承之道.  相似文献   

15.
<正>《盐课碑》在文山州马关县八寨镇原文化站前院西墙壁上立有一块石碑,碑用条石镶边。左边阳刻直书"课减六钱嘉帝泽";右边书"功加八里盐庆皇恩";上端横批"永垂不朽"四字;在前两字间直书"皇恩浩荡"。碑高200厘米、宽120厘米,无额,碑文从左至  相似文献   

16.
陕西北路旧名西摩路,建成于1914年.近代历史上,诸如宋氏家族、荣氏家族,以及洋商富贾、名流学者、爱国志士等聚居在此,留下了辛亥革命后南北和谈、1927年蒋宋联姻等丰富的历史记忆,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风云变幻.这条位于上海市中心长1000米、宽9.2米的"老马路",还是昔日犹太人、西班牙人等外国人在上海的集聚区,留下了丰富的异域文化印迹.  相似文献   

17.
在山西临汾市一个叫"康衢庄"的村落,曾经有过一个土台,据说就是著名的"击壤台",但是由于历史久远,如今只剩下一块石碑,石碑上还留着模糊的字迹:"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碑上所说的就是我国最古老的游戏之——击壤.击壤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投掷类游戏,出现在尧帝时期,到现在为止,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击壤可以说是我国游戏的滥觞,在击壤运动的过程中还产生了徒歌,即《击壤谣》,这可以看作是我国文学的开始之作,但由于其未被孔子选入诗经,它的流传度和知名度都不如《诗三百篇》中的诗篇.  相似文献   

18.
2020年是熊佛西先生诞生120周年.熊佛西担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达19年,是上戏担任院长时间最长的一位.他离世虽已有半个多世纪,但是,上戏的师生对这位我国现代戏剧的开拓者,一直怀有深深的敬爱.熊佛西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戏剧活动家、剧作家、导演和戏剧教育家,同时也是颇有建树的戏剧理论家.广大师生都尊称他为"上戏之父".在上戏校园里,矗立着他的一尊铜像,铜像的对面,还有一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历史建筑——"熊佛西楼",它不仅代表了对这位著名戏剧家的怀念,也是上戏历史的见证.  相似文献   

19.
各位嘉宾、各位同仁: 大家好!非常高兴得到东道主的盛意邀请参加南京图书馆新馆全面开放暨百年馆庆,有机会与大家共同研讨图书馆建设与发展问题.当我看到"百年馆庆"的标题.听到"老先生"的称呼时,不禁想起"人书俱老"一词.  相似文献   

20.
郝雨  黎书 《出版广角》2021,(10):24-27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强"四史"教育,而要想形成稳定的教育机制,就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四史"教育读本.从文献资料和思政教育的角度来说,中共百年报刊是建设"四史"教育读本的重要史料,它承载着党的初心话语、红色故事、思想路线和新闻图像,堪称"活的"文献.建设这样一套"四史"教育读本,能够有针对性地强化"四史"教育,深刻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为中国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