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校针对贫困大学生开展的勤工助学,不仅有助于缓解大学生的经济贫困,而且还对高校贫困生产生了很多非经济效益:帮助贫困生改变对贫困的认知,克服自卑心理;帮助贫困生搭建交往平台,扩展交往范围;帮助贫困生锻炼个人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问题是目前高校贫困生研究中的热点问题,社会和高校在加大对贫困大学生物质资助的同时,亦加强时其精神资助。笔者通过对我院贫困生二年的研究,探索出物质资助和精神资助有机整合的对策,主要有完善高校贫困生物质资助和精神资助机制;不同年级贫困生物质资助与精神资助的力度不同;加强贫困生的感恩意识;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为贫困生创造"精神解困"的环境,以期对高校贫困生"心理脱贫"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高校贫困生的"贫困"并不只是表现于物质和经济方面,同时也集中反映在精神和心理层面.在帮助贫困生切实解决经济贫困问题的同时,我们还要充分关注贫困生的心理贫困问题.深入剖析高校贫困生的心理贫困现象,并在此基础上努力探求帮助高校贫困生实现心理脱贫的有效策略,是促进贫困大学生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贫困生问题已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据统计,在全国大学生中贫困生的比例已达到近30%,特困生比例为10%~15%.国家、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越来越苇视,采取了"奖、贷、助、补、减、勤"与"绿色通道"等一系列积极的资助措施,为贫困生提供了多渠道、全方位的服务,勤工助学因其灵活性、公平性、易操作性等特点,成为大学生特别是贫困大学的普遍选择,成为高校解决贫困生经济问题的重要途径,并为部分大学生全面发展、锻炼能力和施展才华提供了社会实践的舞台.  相似文献   

5.
高校贫困生的精神贫困及脱贫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勤 《文教资料》2008,(9):164-166
近年来,我国高校贫困生的人数在不断地扩大,由于物质的贫困引发的贫困大学生的精神贫困已成为制约他们成才的瓶颈.本文分析了高校贫困生精神贫困的心理特点以及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帮助贫困生精神脱贫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刘英 《中国教师》2009,(Z1):114-114
和谐社会构建下的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政策支持,原因在于:一、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策支持是和谐社会思想基础建设的需要;二、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策支持是和谐社会思想发展史提供给我们的重要经验;三、从和谐社会思想发展史的历史和现状来看,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支持已迫在眉睫,注重发展和深化高校贫困生助学体系,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重视普及贫困大学生心理保健知识,培养健全的人格,鼓励自主创业;构建就业服务体系,为贫困大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大学学费和生活费的不断上涨,读大学越来越成为一种奢侈。高额的学费和生活费已成为大学生及其家长的心头病,尤其对于高校的贫困大学生而言。合理的勤工助学对于家庭经济负担的减轻、学生素质的提高、学校和政府对贫困生的资助压力的减轻等都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加强勤工助学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高等教育制度和收费制度的改革,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目前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如何完善对高校贫困学生的资助体系,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已成为当前各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本人认为,大力开辟勤工助学渠道,鼓励困难学生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充分发挥高校勤工助学的助困和育人功能,是一项既扶贫又扶志、培养大学生自强自立的有效措施,也是做好贫困生工作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来,我国高校在资助贫困生工作中也普遍开展了勤工助学活动,许多高校也都充分认识到勤工助学的助困功用和育人意义,社会也积极为大学生勤工助学创造机…  相似文献   

9.
贫困大学毕业生就业焦虑现象调查显示,高校贫困大学生存在就业心理焦虑的比例较高。内因表现为就业心理压力大、期望值过高,自我调适能力较弱,个人综合素质欠缺;外因主要是来自家庭、社会和学校等方面的影响。对此,应从重视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努力培养贫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加强指导,多方位服务贫困生就业;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家庭给予更多理解帮助来消除贫困生就业焦虑心理。  相似文献   

10.
勤工助学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仅是解决高校贫困生生活困难的重要途径,也是帮助大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勤工助学能培养大学生自强能力,能帮助大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创新高校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管理体制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高校贫困生的数量占在校生总数的10%至20%左右.他们不但生活困难,而且在心理上还有着更大的压力感和挫折感,从而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了解掌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产生原因,并研究调适对策,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关工作,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贫困生救助既是一项经济问题,也是一项社会问题与伦理问题。政府是高校贫困生救助中的重要责任主体,对于政府而言,在实现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资助过程中应当遵循公正原则、差异性原则及公共性原则。各方社会主体应当体现出关爱、风险及尊重原则。经济上的外在支持只能暂时性地应对策略,坚毅的伦理品质才是高职院校大学生脱贫最为彻底的保证,需要大学生做到诚实守信、自立自强。  相似文献   

13.
贫困大学生是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特殊群体,社会各界十分关注,想方设法帮助贫困生摆脱困境.然而,社会关注方式不当加大了贫困生的精神压力,以致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本文从贫困生的角度出发,分析目前贫困生群体的生活状况与内心世界,提出不管是社会资助、学校教育,还是贫困生自身认识,都应当从人本的角度去思考,让贫困生切切实实摆脱经济贫困和心理贫困,顺利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14.
贫困大学生是我国就业大军中的特殊弱势群体,因为社会就业环境的影响、高校就业教育指导不到位、家庭经济困难的制约以及自身综合素质的欠缺,使得他们陷入重重就业困境。切实解决好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必然要求,需要政府、高校、社会和贫困大学生个人共同努力,构建四位一体的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复合路径。  相似文献   

15.
依据中国矿业大学外文学院2007级贫困生三年度素质发展综合测评结果,动态分析素质发展测评对贫困生素质发展导向作用的发挥,提出素质测评条例要发挥以品德修养为先的基本导向,将贫困生群体培养成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优秀大学生群体。  相似文献   

16.
特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同时,更应提高对其中特困生的重视。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对于我校开展各项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特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就教育与管理方面提出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问题会对贫困生的学习及生活产生严重影响。"心理贫困"的具体表现可分为心理状态和行为规范两方面。大学生出现"心理贫困"的原因包括社会环境因素和大学生自身因素。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渗透积极思想,增强贫困生自我调适能力,鼓励贫困生拓宽人际交往范围。  相似文献   

18.
贫困女大学生心理特征及心理扶助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物质贫困导致心理贫困,由心理贫困导致贫困的"代际传递"的循环怪圈需要清除。贫困女大学生心理扶贫十分必要和紧迫,高校可以从提高贫困女大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建立心理预防网络、团体辅导、推进党、团、社团工作等方面关怀贫困女大学生。  相似文献   

19.
贫困生作为高职校园里的一个特殊群体,不仅受到学校和社会各阶层人们的广泛关注,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他们一方面承受着家庭经济困难所带来的物质生活贫困,另一方面心理上的障碍又造成了他们的"精神贫困"。贫困学生只有通过自身的自我调适、自我管理从而完善自我,才能彻底地"脱贫"。自我教育对于贫困学生来说不仅意味着自我管理、自我心理的调适,更重要的是能让他们正视贫困,正确看待贫困的压力。贫困学生只有真正地学会自我教育,才能成为现代社会的栋梁之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