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典型的环境与性格悲剧,女主人公的悲惨结局是其所处环境与自身性格共同作用所致。小说通过"发现"与"突转","偶然"与"巧合"等手段的综合运用,使安娜所经历的"苦难"更能引发读者的怜悯与恐惧之情,进而使郁积已久的不快情绪得到宣泄,达到"净化"心灵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描述悲剧的功效是通过引发观众的怜悯与恐惧,并使这些情感得到疏泄。那么,怜悯与恐惧是通过何种手段,并以何种机制作用于观众的呢?本文将以埃斯库罗斯的《阿伽门农》为例,对以上问题试做解答,并以期对亚里士多德"怜悯"与"恐惧"的概念有更为清晰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海外英语》2013,(4):19-19,64
相信大部分人心中都有一些恐惧的事物,也可能有过一些可怕的经历。面对恐惧的情景时,你知道怎么用英语表达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英语表达恐惧之情。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美感的命题——"净化说",解释了怜悯和恐惧两种情绪的内涵及其引起的情绪的净化,并就净化的内容、方式及效果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5.
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论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写道":《诗学》是第一篇最重要的美学论文,也是迄至前世纪末叶一切美学概念的根据。"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系统的总结了古希腊悲剧艺术的实践经验,形成最早的以情节论为中心的悲剧理论,同时在历史上第一次概括了悲剧的定义,创造了一套完整的悲剧理论。可以说对后世特别是对西方悲剧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本文试就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定义进行解读,以期引起更多有识之士对《诗学》中悲剧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典型的环境与性格悲剧,女主人公的悲惨结局是其所处环境与自身性格共同作用所致。小说通过“发现”与“突转”,“偶然”与“巧合”等手段的综合运用,使安娜所经历的“苦难”更能引发读者的怜悯与恐惧之情,进而使郁积已久的不快情绪得到宣泄,迭到“净化”心灵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亚里士多德和尼采在不同时期给西方文明留下了理论著作和文化财富,分别在《诗学》和《悲剧的诞生》中阐述了各自的悲剧理论。试从理论派别、理论核心和理论联系等角度对其悲剧观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他们在悲剧发展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蒙丽芳 《海外英语》2014,(19):176-177
亚里士多德和尼采在不同时期给西方文明留下了理论著作和文化财富,分别在《诗学》和《悲剧的诞生》中阐述了各自的悲剧理论。试从理论派别、理论核心和理论联系等角度对其悲剧观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他们在悲剧发展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在人类悲剧理论的童年时代,亚里士多德便提出了系统化的悲剧理论,为悲剧下了明确的定义,分析了悲剧的产生与作用。对于悲剧情节发展的根源,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著名的“过失说”,悲剧故事的展开和悲剧人物的结局,其原因并不在于上天早已安排的命运,而是悲剧人物本身的行为过失所致。文章从悲剧人物“过失说”提出的背景,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人物性格的缺失和“过失说”产生的作用与影响这四个方面来论述亚里士多德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10.
11.
12.
很多读者可能不太理解探春的这个"事"。她当着家,管着钱,她亲妈的弟弟死了,贾府照例要赏"抚恤金"。众人都赞同给一点额外的优惠,但探春坚持"没有额外"的,一点银子也不肯多赏。  相似文献   

13.
"自然",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是自然之物的"本因",而"物理学"和"形而上学"则被看作是对"本因"的探索之探索。亚里士多德正是从"本体论"的角度出发,以"爱智慧"超越"智慧",企图用"爱智慧"同一"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14.
实体学说是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的核心部分,但由于中英文对希腊语"ousia"(实体)翻译的困难和缺陷与亚氏思想本身的复杂性,很难得到一个关于"实体"的清晰统一的定义。撇开语词的翻译问题和亚氏思想本身的问题,知识的对象、事物的载体、真正的存在、事物的原因,理应成为亚里士多德"实体"的四个公认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有媒体报道,湖南湘潭“一智力超常”男生读小学、中学屡屡跳级,12岁考上该省重点大学,但其间除学业以外的一切皆由寸步不离其左右的母亲打理;16岁考取中科院研究生,却因自理生活、与他人相处等陷入困境,学业难乎为继而被劝退学回家;现状是目光呆滞、反应迟钝、言语含混、神情木纳,生活仍全靠其母照料。无独有偶,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名噪一时的三位“神童”的近况日前见诸于报端。宁铂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三考“托福”均未如愿,生活遂渐离常态,练气功、学佛、吃素;曾因与妻子发生小口角而离家出走半月多;曾一度“下海”,无功而返;…  相似文献   

16.
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主要阐述了他的悲剧观,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和启发性的悲剧理论."四大悲剧"是莎士比亚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品,也基本上代表了他最辉煌的文学成就.在创作实践中,莎士比亚对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文章主要通过比较的方式.从悲剧主人公的选择和造成悲剧的原因两方面来探讨莎士比亚对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在努力探寻语文之本真,追求将语文课上出语文味。这实际上是对语文本质属性或基本要义的研究。语文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难以辨清的问题。为此,笔者力主语文就是言语的诊断。也就是说语文之核即是言。然而,多少年来,我们已经有这样的共识:语文离不开情。那么,情,是否属于语文的本质属性或基本要义?如何理解语文之情,之言,二者存在怎样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18.
西方文化中存在着悲剧意识,这是毋庸置疑的,亚里士多德甚至还在他的著名的美学著作《诗学》中专门为悲剧下过定义。用西方的悲剧范式来刻画中国的悲剧作品时,却发现如圆枘方凿,人们固有的所谓大团圆的中国悲剧认识模式否定了中国悲剧的存在。事实上,除了应当承认对悲剧形态理解上的文化差异之存在,对中国悲剧范式的概括之偏差同样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9.
亚里士多德《诗学》一书阐述了悲剧的六种成分论,提出了"情节是悲剧的根本"的著名论断,影响深远。直到18世纪,德国理论家莱辛才在《汉堡剧评》等著作中,奠定了由重视情节为中心向重视性格为中心演变的基础,但美学史上的这种转变是以对莱辛的误读,从而导致了对亚里士多德"情节"论的间接误读为前提而实现的。只有拨开误读的迷雾,才能从本质上把握亚里士多德"情节"论的真意所在,从而确认其"情节"根本论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一、“情”,始于学生的期待[片段1]甲教师在教“Holidays”这一内容时,运用简笔画现场画了一个堆雪人的场景,并通过语言描述为学生创设了一幅在“winterholiday”堆雪人的画面,适时引导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