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运用追踪实验法和统计分析法,对上海体育学院跆拳道运动员赛前集训期间进行心理疲劳监测,以周为训练单位,共4周.测试心理指标:闪光融合频率、心境量表(POMS)、主观体力感觉等级表.结果表明:跆拳道运动员赛前训期间闪光融合值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闪光融合值能够准确反映出运动员中枢疲劳;当运动员出现心理疲劳时,消极情绪增加,在运动训练中经常表现为烦躁易怒;RPE值能够有效反映出运动负荷并受其大小而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枢疲劳会严重影响运动员的竞技状态,而环境因素是影响运动员中枢疲劳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中枢疲劳和环境因素对击剑运动员的影响更加突出,因此以中国国家击剑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击剑运动中环境因素与中枢疲劳的相关性,并基于ANN建立了在各种环境因素下运动员中枢疲劳通用预测模型和分组预测模型.实验表明,建立的击剑运动员中枢疲劳通用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性能,其预测结果与实际测量值的相关系数为0.68;针对不同运动员组别,建立的击剑运动员中枢疲劳分组预测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准确性,其预测结果与实际测量值的相关系数均高于0.70.  相似文献   

3.
健美操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中小强度健美操锻炼对女大学生身体自尊、心境及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同时检验本实验提出的假设模型.用中小强度健美操锻炼对实验组被试连续干预10周,对照组实验期间不参加体育锻炼.与此同时,用身体自尊量表(PSPP)、心境量表(POMS)和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测量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身体自尊、心境及其心理健康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与被试在身体素质、身体自尊、疲劳、抑郁、TMD、强迫症状、SCL-90总均分上,3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多重比较结果均显示,在身体素质、PSPP总分、疲劳、抑郁、TMD、强迫症状和总均分中,中小强度组优于对照组.在假设模型中,体育锻炼既可以直接影响心理健康,也可以通过心境间接地影响心理健康,或者同时通过身体自尊和心境间接地影响心理健康.结论:中小强度健美操锻炼有利于提高女大学生身体自尊、心境及其心理健康水平,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有3条路径:一为体育锻炼直接影响心理健康;二为体育锻炼通过心境中介变量影响心理健康;三为体育锻炼通过身体自尊和心境路径影响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4.
对英文版体育比赛中亲社会与反社会行为量表在中国文化背景下进行修订,删除并补充了部分条目。在此基础上以874名运动员(男=680,女=194)为测试对象,对中文修订版的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表明: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支持了原量表的结构,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也支持了改模型的稳定性。效标关联效度表明,反社会行为与自我定向有积极相关,而亲社会行为与任务定向有积极相关。认为23个条目的体育比赛中亲社会与反社会行为量表中文修订版具有良好信效度,是有效测量运动员体育道德行为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第一手资料的描述与分析,探究冬训期间,2019-nCoV(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下的完全封闭式管理与训练对运动员心境变化的影响。方法:使用简式心境量表(POMS)对我国南方某省重竞技项目中心217名运动员在疫情爆发前后进行为期4周的心境监控。结果:不同性别运动员的TMD(Total Mood Disturbance )分数存在显著差异(p=0.000);不同运动项目(跆拳道、柔道、拳击、古典式摔跤和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的TMD分数存在显著差异(p=0.000);不同强度下运动员的分数存在显著差异(p=0.002)。封闭式管训之后,运动员的疲劳分数(p=0.000)和自尊分数(p=0.021)显著低于封闭管训之前,精力分数有下降的趋势。结论:训练强度对疲劳感影响显著,而重大公共疫情及相应的封闭式管训可能引起运动员自尊水平下降,进而导致其他消极情绪的上升。  相似文献   

6.
女子垒球运动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人格特征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及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对 1 1 9名中国女子垒球运动员进行研究 ,结果发现 :( 1 )与全国常模比较 ,垒球运动员之SCL— 90各项指标得分较高 ;运动员各种心理问题检出率为 5 .0 4— 1 5 .9% ;以“躯体化”及“焦虑”比较突出 ;( 2 )在EPQ四种个性维度中 ,运动员与一般人群比较显得较外向 (E分高 ) ,掩饰性较低 (L分低 ) ;( 3)个性维度之精神质 (P)与其心理健康相关程度最高 ,其次为情绪稳定性 (N) ,而内外向性 (E)及掩饰性 (L)与心理健康相关程度较低 ,同一人格维度与不同心理症状的相关程度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7.
女子长跑运动员焦虑自我注意力与跑的经济性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广东省 2 0名优秀女子长跑运动员用运动竞赛焦虑测试和焦虑特征量表测出运动员的焦虑指标 ,用自我意识修正量表测出运动员自我注意力指标 ,运用氧的消耗来确定跑的经济性 ,来比较女子长跑运动员在比赛中焦虑、自我注意力与跑的经济性的关系。通过分析比较 ,发现焦虑与跑的经济性没有明显关系 ,但是运动员自我注意力与跑的经济性显著相关 ,说明习惯于集中自我注意力的运动员也是跑的最经济的运动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成绩与速度、距离、角度和角速度等运动学参数的相关性,探讨其动作运动学特点,为跳远科学训练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德国SIMI—Mo-tion9.01三维录像系统分析了第十二届全运会男子跳远决赛录像,比较了国内外优秀运动员运动学参数,将国内(n=7)跳远成绩与助跑、起跳阶段运动学参数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1)助跑阶段:国内组倒6米平均速度、倒2步速度、倒1步速度均值显著小于国外组(P<0.05).倒3步步长、倒2步步长均值非常显著小于国外组(P<0.01).倒11米-倒6米的平均速度、倒6米内平均速度与成绩呈中度显著正相关,倒1步速度、倒2步速度与成绩呈高度显著正相关;(2)起跳阶段:国内组着板角、起跳过程髋转动角、摆动腿平均角速度和腾起垂直速度均值显著小于国外组(P<0.05),而水平速度损失率显著大于国外组(P<0.05).起跳过程髋转动角、摆动腿平均角速度、腾起速度与成绩呈中度显著正相关,而腾起水平速度、腾起垂直速度与成绩呈低度显著正相关,起跳时间与成绩呈高度显著负相关.结论:增加起跳前步长、步速、着板角,提高起跳过程摆动腿摆动角速度、腾起垂直速度,降低水平速度损失率是提高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成绩的重要运动学因素.  相似文献   

9.
探讨花样游泳教练员领导行为、运动员性格特征和运动员一般自我效能感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 采用量表测试法对江苏省81 名花样游泳运动员进行数据采集. 运用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统计检验. 结果表明:(1)花样游泳教练员领导行为的多个维度可显著预测运动员的一般自我效能感;(2)不同领导行为可显著预测运动员的不同性格特征;(3)运动员性格特征的不同维度在教练员领导行为和运动员一般自我效能感间,分别具有不同程度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自行车运动员不同时长全力骑行时不同阻力模式的选用及功率与心率变化特征进行研究,为运动员在短时长骑行训练与比赛中科学选用合适大小的阻力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8名北京自行车队男子运动员为测试对象,年龄(25.75±2.82)岁,身高(175.75±4.50)cm,体重(67.50±6.93)kg.使用SRM Ergometer进行测试,采用Open End Test模式,采样频率设置为0.5 s,功率数据精度为1 w,速度测试精度为0.1 km/h.阻尼系数分别为9、10和11档位.受试者2天内进行不同阻力模式全力5 s、10 s、30 s、1 min骑行.结果:(1)5 s全力骑行时,6名运动员在9档位阻力模式平均功率和总功率值最大,2名运动员在10档位阻力模式总功率值最大,功率与心率变化不相关(P>0.05);(2)10 s全力骑行时,6名运动员在10档位阻力模式平均功率和总功率值最大,2名运动员在11档位阻力模式平均功率和总功率值最大,功率与心率变化呈正相关(P<0.01);(3)30 s全力骑行时,6名运动员在11档位阻力模式平均功率和总功率值最大,1名运动员在10档位阻力模式平均功率和总功率值最大,1名运动员在9档位阻力模式平均功率和总功率值最大,功率与心率呈负相关(P<0.01);(4)1 min全力骑行时,8名运动员均在11档位阻力模式时平均功率和总功率值最大,功率与心率呈现负相关(P<0.01).结论:(1)自行车运动员在1 min内短时全力骑行时,骑行时长增加,选用的阻力模式逐渐增大,有利于运动员创造最佳运动成绩.(2)自行车运动员1 min内全力骑行时,心率不随运动强度的变化而产生实时一致性的变化,心率对于短时间高强度自行车运动负荷的监控存在一定的局限.  相似文献   

11.
柔道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心理监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显示,在大负荷训练期间,不论男女POMS总积分(T—POMS)比非赛季基础积分皆显著升高,减量后T—POMS与自感疲劳指数(RPE)明显改善;期间T—POMS与RPE之间呈线性相关;大负荷训练期间,不论男女处于过度疲劳状态的T—POMS与其非赛季基础积分的升高程度皆显著高于非过度疲劳状态的T—POMS的升高程度;当T—POMS比自己非赛季基础积分升高55%以上,且亚疲劳积分大于精力充沛积分时则可考虑该柔道运动员有早期过度疲劳。  相似文献   

12.
古典式摔跤运动员冬训期心境状态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优秀古典式摔跤运动员进入冬季集训期后,大负荷训练对其心境状态的影响,以监控训练。方法:选取28名运动员,分别在集训前、集训4周后、调整1周后对其心境状态进行测试。结果:大负荷训练4周后,POMS的紧张、愤怒、疲劳、抑郁和TMD(情绪紊乱分数)值显著升高,精力显著降低;调整1周后,除精力恢复外,其余指标没有改善。大负荷训练4周后,ATSMS的情绪应激、疲劳、心理耗竭和心理疲劳值显著升高,感觉良好和自我效能显著降低;调整1周后,除感觉良好和自我效能感恢复外,其余指标没有改善。结论:集训期心境状态变化有其特殊规律,具有持续性、弥散性的特点,应结合指标变化的特点,把握其规律性,综合进行监控。  相似文献   

13.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运用身体自我量表(PSPP)、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以及体育锻炼影响因素自陈问卷对南京市大学生进行测试和调查,以身体自我为中介变量,对心理控制源、身体自我与业余体育锻炼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结果表明:(1)南京市大学生心理控制源倾向于外控,存在显著性别差异;(2)控制源与体育锻炼的参与水平有显著相关;(3)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身体自我相关;(4)身体自我、心理控制源对体育锻炼水平的预测活动是通过两个途径完成的。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L-精氨酸对大鼠递增运动负荷至疲劳后血清某些指标的影响,采用6-8周龄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G1),递增至中强度运动组(G2),递增至中强度运动 L-精氨酸400mg/kg组(G3),运动至疲组(G4),运动至疲 L-精氨酸400mg/kg组(G5)进行运动前30minL-精氨酸400mg/kg或生理盐水2ml腹膜腔注射后在跑台上进行递增负荷的跑步训练,直到力竭状态。运动结束后即刻,采血测定运动持续时间、血液NO、BUN、TT等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注射L-精氨酸400mg/kg所在组(G3、G5)明显延长大鼠疲劳及力竭运动的运动时间,G3组血清皮质醇及血尿素增高幅度明显低于G2组;G3血睾酮水平明显高于G2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各力竭运动组生化指标无明显差异。以上结果表明,L-精氨酸400mg/kgI.C.V能使大鼠适应递增负荷的运动应激,延缓运动性疲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寻找对四川省散打队十运会赛前训练有关运动性疲劳有效的生理、心理监测措施。方法:采用追踪实验法和统计分析法。以四川省散打队备战“十运会”的五名队员为对象。以周为训练单位。采静脉血:每周一展8时空腹采血,共四周。测试指标:1)生化指标:CK、BU、Hb;2)心理指标:闪光融合频率、自创量表法。结果认为将整体监测与个体监测配合运用,是监测运动性疲劳的可靠手段;而将生化指标与心理指标结合使用,是监测运动性疲劳的有效手段。结论:运用生理生化指标和心理指标对散打运动员进行综合监控,其效果优于单一使用生理生化指标或心理指标。  相似文献   

16.
体育运动心理学中的情绪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心境状态量表>,即POMS,是人们在对体育领域中的情绪问题进行研究时最经常使用的测量工具.在对使用POMS进行情绪研究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后,分别从情绪与操作成绩之间的关系、赛前情绪对运动成绩的预测功能和体育活动对情绪的调节作用等不同方面进行了综述.研究表明:情绪反应可以用来区分运动员和非运动员,前者表现出了比后者更积极的情绪状态;只有在考虑了练习类型、持续时间和被试个人特点等变量之后,赛前情绪才有可能较为准确的预测运动成绩;恰当的体育练习有助于改善情绪状态.  相似文献   

17.
方法:经4周大强度游泳训练制成大鼠运动疲劳模型,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杏仁皮质前核(Aco)、杏仁内侧核(Me)、杏仁中央核(Ce)、杏仁基底内侧核(Bm)、杏仁基底外侧核(BLN)和杏仁外侧核(La)中的nNOS阳性神经元,用图像处理半定量方法对nNOS阳性神经元的数量、面积和灰度进行分析.结果:疲劳组大鼠Ce中nNOS阳性神经元的灰度值明显小于对照组,Bm中nNOS阳性神经元数量、面积和灰度均大于对照组.结论:疲劳应激可使大鼠杏仁体核簇神经元中nNOS的表达发生改变,杏仁体核簇nNOS阳性神经元参与了运动性中枢疲劳的形成,其机理可能与杏仁体核簇神经元对应激反应的心理、行为、内分泌调节以及NO的神经毒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海马一氧化氮合成酶(NOS)与运动性疲劳的关系,研究了运动性疲劳对大鼠海马NOS活性的影响.经4周大强度游泳训练制成大鼠运动疲劳模型,在安静状态下,用放射免疫学方法检侧了大鼠海马NOS总活性.结果表明:疲劳组大鼠海马NOS总活性大于对照组(P<0.05).说明:运动性疲劳作为一种应激可使大鼠海马神经元中的NOS上调,海马NOS神经元参与了中枢运动性疲劳的形成,其机理可能与海马神经元对应激反应的心理、行为、内分泌调节以及NO的神经毒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运动性疲劳与细胞凋亡时机体内环境的改变有雷同之处,通过对疲劳与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为运动性疲劳的发生机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肝、肌细胞Ca2+浓度及DNA倍体分析,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表明,运动性疲劳后肌、肝细胞中Ca2+浓度显著增高P<0.01;FCM检测肌、肝细胞实验组均出现凋亡峰;TUNEL染色显示,疲劳时肌、肝组织呈棕黄色的凋亡细胞比例明显增多;各组织SOD活性12 d组显著下降P<0.01,MDA数量12 d组非常显著升高P<0.01;研究认为:细胞内Ca2+浓度显著增多、SOD与MDA比值变化是决定细胞凋亡或坏死的主要原因,细胞凋亡与运动性疲劳同步发生,诱导细胞发生凋亡的因素均会导致疲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身体活动水平(PAL)与体成分、骨密度(BMD)的相关性,为提高女性骨质健康及防治骨质疏松等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42名女性青少年(总体年龄均值+标准差)为研究对象,根据国际体力活动IPAQ评估量表将受试者分为运动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1人。其中运动组纳入标准为持续运动时间达三年以上,且每周剧烈体力活动大于6h,而对照组标准为无运动队经历且每周剧烈体力活动低于1. 5h。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身体成分(体重、体脂率、身体质量指数(BMI)及肌肉质量)及骨密度(全身及脊柱、盆骨、大腿等部位的骨密度)。结果:(1)运动组与对照组的体脂肪及全身肌肉质量无显著性差异(p> 0. 05);而全身、脊柱、盆骨、大腿BMD存在显著性差异(p<0. 05);(2)体重、身高与全身、脊柱、盆骨及大腿BMD呈显著正相关(p <0. 05);(3)肌肉质量与盆骨、大腿BMD有中等正相关(p <0. 05);(4)脂肪含量与全身、脊柱、大腿、盆骨之间均没有显著相关性(p> 0. 05)。结论:有规律的增加运动量能提升女性青少年的骨密度;增加自身肌肉含量对骨密度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