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导演对于一部电视剧的“二度创作”在于他如何巧妙地运用电视技术手段,遵循电视艺术的规律,在主题立意、人物塑造、风格基调等方面构筑起清晰而深刻的屏幕形象系统,去表现电视剧本的文学构思,丰富剧本的内涵。李忠信作为一位追求艺术品味的电视剧导演,显然获得了这样的自觉。尤其在被舆论界称之为“姊妹篇”的江苏爱国名人电视剧《朱自清》、《戈公振》,不难发现他在选择有效的画面组接原剧本去表现  相似文献   

2.
宋永琴 《今传媒》2011,(7):75-76
本文拟突破长期局囿我国电视剧艺术生产的传统观念,结合叙述主体的艺术创造和观者审美感知,针对电视剧作为视像艺术本体的画面结构和画面运动特性,探讨摄影机运动叙事和呈现的主体性、如何对屏幕空间进行拓展等问题,以期为实现电视剧审美艺术的创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梁世佳 《今传媒》2024,(2):71-74
张艺谋执导的《悬崖之上》是一部改编自文学剧本的谍战类影片佳作。本文从剧本场景介入,分析电影相较剧本的增删之处,研究文学与电影的互文性,从而勾勒出文本叙事与电影叙事的生产逻辑,旨在为跨文本叙事表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以探寻事实真相为口号,以促进社会公正与和谐为目标,以制作真正的调查性报道为追求,崇尚理性、平衡、深入的报道风格,在屏幕风格上独树一帜,受到业界、学术界和观众的一致赞誉。《新闻调查》节目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叙事艺术,本文希望从叙事学及传播学角度对其叙事要素进行研究,尝试探讨电视调查性报道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5.
戏曲作为一门舞台表演艺术,与小说等其他文体有着艺术本体上的差别。将小说叙事转化为戏曲叙事,与其说是两种文体之间的转化,不如说是文学与表演两种艺术门类间的转化。在《聊斋·庚娘》的戏曲改编中,戏曲的舞台时空特性、作为角色扮演中转机制的"脚色制"、演员的表演技艺等等舞台性因素在小说叙事的"戏剧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使得小说叙事不得不做出符合戏曲舞台规律的调整。中国戏曲是极重视表演的戏剧品种,舞台因素对于戏曲叙事的影响十分显著。已有的小说、戏曲研究,往往忽略了戏曲作为表演艺术其舞台叙事的独特规律,以戏曲为本位、回归舞台的戏曲叙事研究尚待强化。  相似文献   

6.
电视新闻调查性报道的叙事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视新闻调查性报道(Investigative Reporting)作为一种独特的节目形态,自从进入电视媒体以来便以其多侧面、多角度、深层次报道的魅力不断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创造了诸多经典的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文本。调查性报道作为深度报道中的一种样式,之所以能够屡试不爽,除了选题的重大性、与百姓生活的密切相关性、问题多为曝光性等因素之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便是其叙事策略。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叙事策略把观众紧紧吸引到了屏幕前。  相似文献   

7.
电视新闻调查性报道作为种独特的节目形态,自从进入电视媒体以来.便以其多侧面、多角度、深层次报道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创造了诸多精彩的电视新司深度报道文本。调查性报道作为深度报道中的种样式.之所以获得成功.除了选题的重大性,与百姓生活的密切相关性、内容具有曝光性等因素之外,还有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便是其叙事方式。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叙事方式把观众紧紧吸引到了屏幕前。  相似文献   

8.
冯宇 《记者摇篮》2009,(6):42-42
作为一种电视创作理念,“新闻故事化”则是借鉴故事片等其他叙事艺术的手法和技巧,用讲故事的方式,综合利用各种电视手段生动活泼地把纪录片的精髓以及它存在的社会意义呈现给观众。一、传统纪录片元素与“新闻故事化”元素的区别近几年来,“新闻故事化”节目日趋占据屏幕主体。这些节目都追求一种戏剧冲突似的方式让事件起伏跌宕,  相似文献   

9.
电影《末代皇帝》作为是一部出色的影视作品,值得我们进行学习与借鉴。本文认为影片在剧本选材、场景设计、声音配乐、叙事结构这四个方有其独到之处,并结合影片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0.
王宏昌 《当代传播》2011,(4):111-112
画面在电视新闻中的主要任务是体现“照相本性”,准确的画面语言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人们对于事物认识的不确定性.作为深度调查类栏目,《新闻调查》用可视的画面语言叙事,把具体的、可视的、典型的形象通过屏幕呈现给观众.为了增强节目的逼真感和现场感,制作者对故事情节进行了必要的真实再现.同时,其编辑创作极具艺术美感,通过准确的画面...  相似文献   

11.
<正>一部电视剧的质量如何,首先取决于剧本,剧本是基础,是一剧之本,而一部电视剧的质量又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决不是单单一个剧本的问题。整个电视剧的创作过程,大体上可分为两大阶段:文学形象(剧本)创作阶段和屏幕形象(拍摄)创作阶段。我认为,前一阶段创作,只能是最后一阶段创作的基础,而后一阶段的创作却是整个电视剧创作的灵魂所在,把间接性的文学形象转化为直观性的屏幕形象,关键在于后一  相似文献   

12.
舍本而逐末 一个事物根本的部分不能把握好而去追求一些次要的东西,就会本末倒置。那么什么是动画片的“本”呢?剧本,或者说是故事来源。故事性的影视艺术作品的原始版本都是剧本,无论多么引人入胜的精彩内容都是剧本的演绎。剧本作为一剧之本,一直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3.
当代影视艺术存在着低俗化、泛娱乐化、虚假化等高碳病象。相对而言,人们对低俗化、泛娱乐化现象比较容易认识和把握,而对影视剧的虚假化则不易识别,本文试图对国产影视剧虚假化的成因及其管控进行探讨。国产影视剧虚假化的成因影视剧作品中,剧情叙事、演员表演和声画语言是作品的三重根本要素。而国产影视剧所普遍存在着的虚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电影在跨文化国际传播中,存在着剧本叙事乏力、类型题材单一、核心观众层老化、普世价值和思想性缺失等文化原创力不足问题。本文从宏观与微观层面,就影视出版国际传播中的文化原创力提升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5.
浅谈广播剧导演如何慎重解析剧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诗畅 《新闻传播》2009,(9):120-120
广播剧是一门综合的艺术,也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以文学和艺术的形式来表现生活的真实.以个性特色的声音来传达人物的情感和介绍剧情的发展。广措剧的导滇与电影、话剧、电视剧的导演一样,对剧目起着组织和指挥作用。广播剧的全部工作首先决定于剧本,但是,有了剧本并不等于就有了广播剧。当剧本被采用之后,写在纸上的平面文字只是一个半成品,导演要把平面的文字通过各种艺术手段将剧本的内容形象再现出来之后,整个艺术创作过程才算完成。剧本为一度创作,而导演艺术为二度创作。导演二度创作的第一步就是研究剧本,所以要事先做好剧本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牛蕾 《视听》2021,(1):90-92
电影是时空的艺术,昆汀仿佛掌握了这门时空艺术的秘径,将时空把控得游刃有余.《好莱坞往事》是昆汀之于好莱坞的情怀之作,也是他最成熟的一部作品.影片一反昆汀以往故事为王的原则,选择了一种生活记录式的叙事表达,将好莱坞的一段往事娓娓道来.看似生活化的叙事时空却隐藏着丰富的与电影相关的影像时空,比如作为套层的影像时空、现实叙事...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14,(10)
电视剧是虚构的叙事艺术,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总是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中才有存在的依据,剧中的情境影响着观众的心理活动。电视剧剧作家所运用的思维方式是具有立体空间感的场性思维,这是为了保证电视剧故事的空间立体性和内容的真实性,从而使电视剧展示的社会生活更加真实感人。导演会遵照电视剧艺术的创作规律,指导着演员、摄像、美术师、录音师实现剧本中的情境。演员对角色的深刻理解和精确表现也会影响到导演的情境传达。规定情境可以使演员忘记现实生活,把自己当成真正的剧中人物,和剧中人物融合为一人,生活在故事的情境中。情境贯穿于电视剧编创的整个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赵星辰 《东南传播》2022,(3):134-136
作为中国首部海外维和战地纪实电影,《蓝色防线》在全国院线公映后拥有着良好的口碑,并获得第18届电影频道传媒关注单元最受传媒关注纪录电影。该片以年轻的维和战士作为叙事切入点,用独特的叙事艺术与新颖的表达方式传递了维和的内在精神,本文从创作理念、制作模式、叙事手法三个方面展开讨论,以期为更好讲述海外维和故事及同类型纪录片的后续创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2006年,科尔沁蒙古族说书艺术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强蒙古族说书艺术的保护与传承渐进成为社会共识。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样本,蒙古族说书艺术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与传播价值。蒙古族说书因地域文化间离、传播理念失位和多元碎片呈现等造成的影像缺席,是其在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传播现状的根本症候。建构多重叙事、多级制作、多层传播的影像传播路径,不仅为蒙古族说书艺术的传播提供策略支撑,也将为探讨民族艺术的传承与传播贡献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作为驿动着后现代意识的导演,王家卫主导的影片以"找寻与拒绝"的主题书写、平凡人物的形象塑造以及碎片化的情节叙事来结构影片的叙事框架,影射特定时代港人的生活意象、情感状态与审美追求,及其背后强烈的后现代表征与文化意义,某种意义上也诠释了现实生活与艺术真实之间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