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杨琴  曾真 《现代语文》2007,(6):120-121
“陌生化”表现手法是文学理论界广为关注的文学艺术表现形式,本文探讨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陌生化”,应首先准确把握“陌生化”的概念及其形式,然后根据三种情况处理“陌生化”。  相似文献   

2.
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影响着中国画坛面貌。古代中国美术对“陌生化理论”是既从形式上顺应又从文化根基中拒斥的,而新时期中国美术对“陌生化理论”的实践则是在世界现代、后现代思潮中形成的,与本土美学哲学的关系淡化,缺乏原创精神。本文提出重新解读“陌生化理论”与中国美术的深层联系,发掘出中国民族文化的语言特质,确立民族文化的世界平台。  相似文献   

3.
"陌生化"理论是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后来被运用到整个文学艺术界,并在世界范围产生重要影响."陌生化"是通过对传统的解构和翻新,使欣赏者和作品之间产生距离美的一种创作方式.本文从油画创作的角度切入"陌生化"理论,重新整合其中"油画语言陌生化"的内容,发掘其内涵,探讨油画创作中"陌生化"方式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一、“语言陌生化”效应“陌生化”的概念是20世纪初由俄国形式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首先提出来的,后在文艺理论中广泛运用。所谓“陌生化”就是“使之陌生”。什克洛夫斯基认为:艺术之所以存在,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在语文教学中大胆运用"陌生化"理论,通过教学内容和方式的陌生化,让课堂充满别样的魔力,提高教学实效性,从而感受到"陌生化"带来的可视性成效.  相似文献   

6.
“陌生化”作为一个标志性概念,其手法不仅可以运用在文学语言技巧方面,还可以运用在体裁、选材立意、布局构思、表现手法等方面。日常生活语言注重的是语言的实用功能,而文学语言注重的是语言的审美功能。文学创作的“陌生化”手法使得文学作品具有无穷无尽的审美张力。接受美学理论认为,“文本”是作品本身的自在状态,“作品”是被审美主体感知、规定和创造的文本。  相似文献   

7.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1916年,什克洛夫斯基提出了“陌生化”理论。形式主义认为,艺术的过程就是事物陌生化的过程,艺术的陌生化手法,打破人们意识的“自动化”和“机械化”,唤起对象对生活的新奇感受和重新审视,而“陌生化”艺术手法包括三种艺术程序:即诗语的难化、创造性的变形、结构的延宕。我国作家鲁迅的伟大著作《狂人日记》中,就自觉运用了陌生化手法,并且产生了那种“新奇”效果。  相似文献   

8.
吴坤 《学语文》2011,(4):29-29
所谓备教“陌生化”,是指备课时,对熟悉的课文、传统的教法进行“陌生化”处理,力求有新颖独到的见解.力求有新的突破。即人们常说的“素备教材”、“熟课生备”:下面我从几个方面结合语文教学的实践.说说备教“陌生化”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9.
“陌生化”是文学写作的一种手法,它可以很好地运用到新闻创作中。在新闻作品中体现“陌生化”,一是要形成创新意识,二是要善于运用新闻作品的表现方式,三是要善于发挥媒介的特色效能。  相似文献   

10.
康拉德被认为是英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奠基者之一。为努力摆脱传统叙事方式的束缚,寻求新的形式来表达意义,他创造性地运用各种陌生化手法。小说《黑暗的心》的复型叙事结构、不可靠叙述、陌生化叙事语言以及“解码延迟”的陌生化手法彰显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亨利·詹姆斯的小说由于大量使用了“陌生化”手法,使得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内容引入入胜。选取其成熟作品(《美国人》(TheAmerican),以什克洛夫斯基陌生化理论为依据,探讨小说中所使用的陌生化技巧;以语料库语言学为辅助,使用wordsmith等检索软件,从小说主题、叙事角度和语言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变形记》是弗兰茨.卡夫卡的非常著名的作品之一,它在艺术手法和叙述方式上非常具有特色。运用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分析了其在小说的主旨、主人公的变化以及周围人的态度变化等的陌生化表现手法,认为"陌生化"技巧的运用是该部作品主旨成功揭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威廉·福克纳的《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是二十世纪最出色的短篇小说之一,反映了女主人公爱米丽悲剧的一生。本文拟用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对其进行解读,认为在《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中,福克纳对小说的结构、情节、语言等进行了“陌生化”处理,增加了作品的审美难度和价值,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14.
Erotic defamiliarization possesses a special portion in Shklovsky’s defamiliarization theory and it is found in Henry James’s works.This paper exemplifies Henry James’s way of erotic defamiliarization in his works The American and "Daisy Miller".  相似文献   

15.
村上春树秉承了与传统日本文学相异的内格特质,通过借鉴俄国形式主义文论中陌生化的理论拓宽了他的创作手法。他的最新小说《1Q84》对"陌生化"手法的使用表现在小说中框架、情节、语言的新风格等方面。作者从新手法创作旧事物,读者从新角度观察旧事物,"陌生化"的艺术加工和处理方法使《1Q84》更具可感性。  相似文献   

16.
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邓恩的诗歌以其特有的奇思妙喻受到世人的喜爱。文章拟以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解读邓恩的爱情诗歌,认为正是陌生化技巧的运用使邓恩的诗歌具有鲜明的个性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7.
Defamiliarization is an important theory of the Russian formalism.Hemingway might not have been influenced by formalism,but defamiliarization assumes an integral part of his creation.His use of defamiliarization makes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an epoch-making masterpiece.The paper is an attempt to explore the artistic charm of the novel by analyzing Hemingway's use of this artistic technique.  相似文献   

18.
般而言,奇崛美是一种硬语雄奇之美。“看似寻常最奇崛”实际上是一种诗学悖论现象。“奇崛”与“寻常”是如何调和在一起的呢?刘大魁的“气奇则真奇”说提供了一种解释的可能。中国古典诗学话语中的“奇崛”与“寻常”是与俄国形式主义诗学中的“陌生化”和“自动化”相对应的一组概念。俄国形式主义肯定陌生化否定自动化,而中国古典诗学在“奇崛”与“寻常”之间采取的是辩证统一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陌生化"理论是俄国形式主义批评流派提出的重要概念,俄国形式主义者认为文学的文学性是通过"陌生化"表现出来的,是艺术形式的"陌生化"使文学的文学性获得了实践的价值.文中用"陌生化"理论分析了玄学影响下的魏晋游仙诗发展过程中的三种变化,从而证明了俄国形式主义所提出的研究文学的理论值得很好地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作家刘第红的童话故事集《最后一根琴弦》充满了陌生化魅力。作家通过形象的陌生化、情节的陌生化和语言的陌生化三个方面塑造了一个尽善尽美的理想世界,用距离营造美感,用故事书写情怀,让世界重返童真。在三种陌生化效果中,作家刘第红为万物书写联系,彰显出世界的灵性,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也建构起一个超越现实的、交互主体式的审美空间,展现了作者的辩证精神与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