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批评应该讲"度",对作家作品既不应"捧"杀,也不应"棒"杀,应辩证地、实事求是地评判作家作品,这才是文学评论的健康发展之路.孙珺批判钱钟书先生的<围城>,说人物不是文学典型,是哲学理念;结构松散、情节拖沓;行文过于文化;主题与愿相反;最终断定<围城>不是小说.笔者认为这种批评是失"度"的.  相似文献   

2.
以往的研究者在研究<雷雨>所受外国戏剧影响时,从妇女命运、妇女解放问题着眼,把<雷雨>与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或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人群鬼>作比较.其实从塑造"忏悔人物"角度考察,<雷雨>受易卜生<社会支拄>的影响更大.作家在塑造周朴园这一"忏悔人物"时,既借鉴了易卜生塑造博尼克的某些手法,又有所创新,使周朴园的忏悔更加符合性格发展逻辑,更加真实可信.  相似文献   

3.
<红字>是十九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代表作,也是整个美国浪漫主义小说中最有声望的权威作品之一.文章根据在欣赏<红字>的过程中由红字"A"引发的联想,从语言文字的角度,把通过情节联想到的一系列带有字母"A"的英语单词串在一起,进而细细品味霍桑大师那精巧又不乏叛逆与鞭笞的观点,以及他所刻画的海斯特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4.
元杂剧<窦娥冤>被誉为"元曲悲剧的第一杰作",对后世的戏曲艺术影响很大,被改编为各种地方戏曲上演,京剧<六月雪>便是其中之一.<六月雪>对<窦娥冤>从情节到人物等方面都作了大幅度的改编,然而改编后的作品将原剧情节的传奇性、浓厚的悲剧意蕴、窦娥这个感人的艺术形象、对社会的批判力度等这些使<窦娥冤>之所以成为剧坛经典的因素消解殆尽,从而把一部剧坛经典消解为一个平淡无奇的庸俗的大团圆故事.  相似文献   

5.
宋玉<讽赋>、<登徒子好色赋>与司马相如<美人赋>,结构雷同,内容相近.因此,在宋玉作品真伪的研究中,三篇赋的承继问题便成为了一个研究的焦点.有人认为宋玉的两篇赋是后人抄袭<美人赋>的伪托之作,更有人认为司马相如<美人赋>是模仿宋玉两篇赋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们详细地分析研究了这三篇赋的结构、内容、艺术表现、文化环境和散文赋体的"借用"、"模拟"现象,认为<讽赋>、<登徒子好色赋>在艺术上较之<美人赋>显得稚嫩,在文化信息方面符合战国末期的文化环境,应当是宋玉的作品;<美人赋>较之宋玉的两篇赋在艺术上更为成熟,在文化方面符合西汉的文化环境,应当是晚于宋玉时代的作品;<美人赋>与宋玉两篇赋结构雷同、内容相近,是散文赋体创作中"借用"、"模拟"现象的具体反映,司马相如"模拟"和"借用"宋玉赋创作<美人赋>,是赋家创作中的正常的不必惊怪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红字》中的圣经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圣经>对<红字>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但一理书>反映丁作品当时的社会背景,表现了周围民众对待宗教的普遍心理,说明了海丝特当时所处的处境;<创世纪>表明了海丝特在精神上所忍受的痛苦,为描写丁梅斯代尔的内疚和自责做了铺垫;<撒姆耳后书>反映了牧师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心灵深处所忍受的巨大的精神折磨;<圣经>使作品产生了极其深远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发展的艺术总结,犹如百川归海,它接受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古典戏曲对<红楼梦>的影响入手,探索戏曲与小说的关系,并通过探析<红楼梦>在人物出场、情节处理、场景安排、人物活动等方面对戏曲艺术手法的借鉴,更加微观地欣赏文学大师曹雪芹对传统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创新与突破.  相似文献   

8.
<儒林外史>中写了七十七个人死亡,每个人都死得很平和."死人"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又刻画了"活人"的性格,可以说"死人"不死.<儒林外史>中的死亡现象与吴敬梓的思想和身世有密切的关系.死亡现象是<儒林外史>中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用"死人"写"活人",是一种非常新颖和别致的思想和方法,寄托了作者的儒家和道家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薛荣的小说<沙家浜>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京剧样板戏<沙家浜>的颠覆.它的积极意义在于,它以"戏仿"的方式,直击"样板戏",彻底清理其对文艺真谛的损害;它的消极意义表现为,在试图以人性重写阿庆嫂等人物时,对"人性"作了片面化、欲望化的处理,使人物从政治符号跳到另一个极端--情欲符号.在小说<沙家浜>发表后,许多文章采取简单化的批评方法,对其进行全盘否定,这是违背文学批评的原则的.  相似文献   

10.
<苔丝>中存在两种原型结构:圆圈型结构和<圣经>悲剧结构.这两种原型结构的运用揭示了作者悲剧性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