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郑培民同志是继焦裕禄、孔繁森等之后又一位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他的先进事迹,集中表现了共产党人忠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人民的事业尽职尽责、鞠躬尽瘁的崇高追求和思想风范。学习郑培民先进事迹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需要;是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发扬“两个务必”的需要。学习郑培民,实践“三个代表”,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始终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党风廉政建设。要把这场学习教育活动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学习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2.
今年3月11日,是“为民书记”郑培民同志逝世一周年的日子。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就深入学习郑培民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紧接着,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下发了《关于开展学习郑培民同志活动的通知》。连日来,郑培民同志的感人事迹和精神风貌再一次引起人们的共鸣。郑培民这一典型之所以赢得社会各界群众的广泛认同和衷心赞誉,根本原因在于他身居领导岗位,心系人民群众,始终把“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廉洁从政,艰苦奋斗,尽职尽责,鞠躬尽瘁,真心诚意地为人民谋利益,以自己的模范行为集中展示了为党和人民的…  相似文献   

3.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2002年3月11日24点,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郑培民同志因患心肌梗塞抢救无效,在北京医院与世长辞。他是在工作岗位上倒下去的。3月15日下午3时正,郑培民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公墓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曾庆红,全国政协副主席毛致用等参加了郑培民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尉健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李铁映,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廖汉生等送了花圈。参加郑培民同志遗体告别仪式的还有:中…  相似文献   

4.
郑培民同志在人民心中树立起一座公正廉洁为民服务的丰碑。他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充分体现了他的群众英雄观、群众情感观和群众利益观。  相似文献   

5.
有位领导干部近日说的一席话,令我怦然心动:遍览焦裕禄、孔繁森、范匡夫、郑培民等好公仆的感人事迹,可以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在人际关系上非常“简单”——对群众没有官气,对同志没有霸气,对亲友没有俗气,力求把复杂的社会关系简单化。这种“简单”可敬、可贵。  相似文献   

6.
郑培民同志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杰出代表,是广大干部的学习楷模,作为领导干部,我们要学习郑培民同志,树立坚定正确的科学世界观,培养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清政廉洁的崇高品格,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相似文献   

7.
4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学习郑培民同志先进事迹重要批示见报的第二天,省会教育界就举行了隆重的学习郑培民同志优秀事迹座谈会。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蒋作斌主持,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长沙市教育局、长沙市一中、长沙市二十二中、长沙市实验小学等师生代表,以及厅有关处室、二级单位负责人出席座谈会。蒋作斌同志首先组织大家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的批示。“总书记高度评价了培民同志,这是时代的要求,也代表了群众的愿望。”蒋作斌说,“培民同志是我非常熟悉和亲近的好领导,也是我们大家的好朋友、好兄长,教育部门的许多同…  相似文献   

8.
月16日,省教育厅、省委高校工委学习中心组认真学习了郑培民同志的优秀事迹,深情缅怀了这位执政为民的好公仆的高尚情怀。会上,大家学习了关于郑培民同志优秀事迹的报道以及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并深情地回忆起与培民同志在一起的件件往事。培民同志崇高的人格魅力,特别是他那平易近人、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感染和激励着每一个人。副主任督学彭酉滨回忆道:“培民同志谦和待人,在讨论问题时,只要他认为你是对的,他都能接受。”省教育工会主席孔柳华深有感触地说:“每年的教师节表彰会,培民同志都要会见教师代表,会前拍照留念时,…  相似文献   

9.
5月11日,汨罗江畔阳光灿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国家教委副主任周远清,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王茂林,省长杨正午,省委副书记、副省长郑培民,省政协主席刘正等同志的陪同下,视察了汨罗大面积推行素质教育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新华社播发的长篇通讯《公仆本色———追记湖南省委原副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郑培民》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郑培民同志长期分管教育工作,他的公仆本色和执政为民的精神在教育战线也留下了许多生动的事例。今年4月1日,即培民同志逝世后20天,本刊发表的7000字通讯《千回百啭杜鹃情》便是这些事例的系统展示。10月30日至31日,记者又分途采访了原省政协主席刘正、原省教委党组书记冯象钦、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湖南师大博士生导师杨向群和原长沙市新兴路小学校长魏降祥。从他们的口述中,我们又一次强烈地感受…  相似文献   

11.
解放战争初期,郑振铎创办《民主》周刊,同国民政府的独裁统治作坚决地斗争.他呼吁国共谈判,反对内战;鼓吹民主自由,支持召开政协会议;抨击官僚政治,倡导专家政治.郑振铎为民主和平的斗争代表了人民的呼声,代表了第三党派的共同利益.《民主》被国民政府取缔,标志郑振铎为民主和平斗争的失败,也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中国政治力量的重新整合.  相似文献   

12.
人们多以“味”、“韵”、“格”等审美概念概括词作的不同审美本质和特征,先著在《词洁》中提出的“洁”同样属于一个蕴含丰富的审美范畴。先著所谓的“洁”主要体现在词调、词的韵律以及语句的锤炼三个基本方面,它们共同构成了“洁”的内在核心,而“雅洁”和“才高情真”则是“洁”在更高层面的要求。文章采用分析法着重探讨“洁”的内涵和外延,从而更深入地把握先著的词学思想和审美主张。’  相似文献   

13.
郑板桥民本思想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做官前的早年生涯为形成期;官宦时期为深化期和补期;卸官后的晚年为皈依期。其民本思想的内涵经历了“爱人”-“好人”-“修身”的发展过程。民本思想对其艺术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箴、铭两种文体因都具有劝戒的性质,故人们在论述文体时,往往将两者归为一类,而作为两种不同的文体,其差异自然也不容忽视。从箴、铭二者的源起、用途、所施之物、体制和风格、发展趋向等五个方面加以比较,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韩贞以修道立身,倡导孔颜之乐。然而他苦中有乐,乐中有苦。在他的不少诗中表达了他的悲苦之情,发出了他的悲涩之叹。韩贞的悲涩之叹具体体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是功名之叹,想出而未能出,于是失落、失望,从而看破古今,叹造化弄人。其二是求圣之叹,既然不能出,那退处而修,成贤成圣,但圣贤之路艰难,他信心不足,叹世事难尽。其三是忧道之叹,在求贤求圣的道路上他作出了艰苦的努力,但世风日下,他叹民不行道与以道化民之功微。  相似文献   

16.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分析秦可卿的判词与《红楼梦》曲,以及秦可卿故事的许多不合理处,认为秦可卿是影射明末崇祯皇帝。"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是《风月宝鉴》的开头,是明末宗室空空道人与吴玉峰写的。只有明末宗室才会有深切的"天崩地裂"的感受,才能饱含着国破家亡的辛酸泪,用荒唐言来吐露他们的"吊明之亡"。  相似文献   

17.
韩贞经常说“中”,并把“中”看着自己的行为标准。当然,韩贞“中”的思想与传统的中庸思想不同。他继承了泰州王学的思想。其讲“中”的目的主要是要求人的行为以适度为原则,尤其术要有过高的欲求。韩贞的“中”也是要求以适宜为标准,希望人们知止知本,处事合道。韩贞讲“中”,还要求人们以快乐为原则,灵活对待进与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泰州学派杰出的平民弟子韩贞继承了泰州学派的修身思想,同时韩贞又把修身与成圣成贤结合来,主张修身至圣。韩贞认为,修身至圣要有一个好的心理境界,淡视名利,进而做到"私非入道"。同时,受王艮明哲保身思想的影响,韩贞还提出了戒非守己的修身要求。他认为戒非守己才能安分,安分才能保身。此外,安分就要讲求和睦,舍得吃亏,所以他又强调人应该有"我自先恩"的大度胸怀。  相似文献   

19.
《莺莺传》中张生即元稹自寓说,有元稹的诗、传奇的文本内证,难以动摇。元稹同韦丛结婚前,与类似莺莺型的女子,有过一段恋情,这一恋情使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并"恼乱君心三十年",《莺莺传》因此也就具有一定的史料参考价值。先贤时哲据此研究元稹生平思想,卓然有成,难以否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