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教师作用观的回顾与后现代审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受其“教师作用”这一价值观支配。教育史上曾经出现过“设计师”、“雕塑家”、“助产师”、“园丁”等对教师的隐喻,表现出对教师作用观和教育的不同理解。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不是主客二分,而是彼此平等共生的关系.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相似文献   

2.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最活跃、最核心的人际关系 ,它关系着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和教育教学质量。教师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离不开教育活动中最重要、最广泛的主体———学生。教育法律对学校法律关系的规范和调整 ,大多是通过师生关系表现出来。教师的本质特征、权利义务、劳动特点等决定了教师与学生的法律关系是一种复杂的、特殊的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3.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中的基本关系,作为教师,必须重视、研究师生的心理关系。特别是作为教师,必须做到与学生肝胆相照、心心相印,爱学生所爱,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乐学生所乐,帮学生所需。教师只有用自己的心灵去呼唤学生的心灵,教育教学活动才能步入师生共容和谐的境界,教育教学活动才能成为一种使人赏心悦目、富于创造和激动人心的活动。  相似文献   

4.
李康耀 《班主任》2010,(2):14-15
教育常规,是指教育工作者人人明了,且经常运用的基本知识。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教师清点学生人数、教师基本用语、定期更换学生座位、不挤占课间十分钟,等等,都属于教育常规范畴,是教师顺利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保证,也是教师达成教育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可是,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漠视或有意搁置教育常规,  相似文献   

5.
魏东平 《教书育人》2002,(16):29-30
一、学生不是上帝“顾客就是上帝”,半个世纪以来一直被商家捧为金科玉律,因为对商家而言,顾客就是衣食父母。可在有些学校,把教育活动等同于一般的经济活动,把师生关系看成是一种买卖关系,在“为了学生,关心学生”的旗号下,依样画葫芦喊出了“学生就是上帝”的口号,这是对教育活动和师生关系的商品化、庸俗化。学生不是“上帝”,教师也不是“上帝”的奴仆。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及发展需要的个体,是学校教育的对象。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肩负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延续人类社会发展的重任,在…  相似文献   

6.
课改后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注重评价的激励性功能和发展性功能,充分体现了课标的新理念。但遗憾的是,在这些教育教学活动中,面对学生暴露出来的缺点和问题,没有一位教师对学生提出过批评。总是用“表扬”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批评”作为教育教学评价中的一元,被教师“遗忘”了。  相似文献   

7.
正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关系莫过于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和自主发展而结成的教育和被教育、组织与被组织、引导与被引导等主客体间的关系。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对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对学  相似文献   

8.
一、更新观念。改变方法。是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前提 语文教学中,只有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教师才能采用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现在教师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播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学习过程的引路人,教学的目的已不是提高分数,而是培养能力。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方能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的需要,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观察画面,  相似文献   

9.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自我教育是班级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班集体中,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人人做班级的主人,给每个学生创造施展才华的机会。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已被广大教师所认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人与人”的关系或者“我与你”的关系应是师生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但是,不管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人与人”或“我与你”的师生关系,在学校教育中却被扭曲了。为此,“我们应该从根本上重新评价师生关系这个传统教育大厦的基石,特别当师生关系变成了一种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的时候。这种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由于一方在年龄、知识和无上权威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和另一方的低下与顺从的地位而变得根深蒂固了。”在我们通常的教育里,对学生而言,教师是满腹经纶的知识富翁,是至高无上的权威;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而学生仅仅是装纳知识的容器;教师是专家,学生只能拿着本子等待金科玉律的输入,而这种“输入”的主要途径是教师不停顿的讲授。  相似文献   

11.
巴西著名教育家弗莱雷的“对话式”教育思想,近年来在我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在“对话式”教育中,弗莱雷认为对话建立的基础是平等、爱、谦逊和信任,其实质是反思和行动的辩证统一,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合作关系而不是控制关系.教学过程是双方互动和交流的过程而不是被教师操纵的灌输过程,教学目的是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而不是强迫学生记住“是什么”.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当前的教育界,学生的主体性备受关注,但人们不敢或不愿多谈及教师主体性,似乎一谈教师主体性,就会削弱学生主体性。我认为,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体性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组织者、参与者,其主体性是教育中不可缺失的一个重要方面。面对我国当前教育中教师主体性缺失的状况,我们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确保和促进教师主体性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同时,师生关系又是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达到共同目的而进行的交往与联系,反映着教学活动的规律性。从多方面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师生在教育中积极主动、协调。一致、相互配合、感情融洽,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前提条件。①但是在目前的中学教育中,师生之间相处的情况不是很乐观,矛盾在不断激化,教师体罚学生,学生殴打教师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样的敌对关系势必会影响学校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4.
李绣锦 《青海教育》2010,(11):33-33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主观能动陛的发挥进行学习的活动。这里教师的指导是前提,学生的学习是主体;学生创造性地主动学习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通过多年教学实践,笔者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教育与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都有了很大发展,从传统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到个别化学习、小组学习、协作性学习的理论与发展。对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索。特别是上世纪末推崇的e—Learning理论,把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促进学生个别化学习、自我学习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然而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广泛普及,纯粹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e—Learning也逐步暴露出了其缺点,很多从事教育技术的专家提出了B-Learning的学习理念,强调教学活动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对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言传身教所起的影响重新评价。基于上述原因,我觉得有必要对信息化时代教师的角色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6.
师生关系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围绕着教育目标的实现,以教师教书育人和学生的学习为载体,体现的教师与学生两种“人”之间的关系。因此,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其根源问题就要切实贯彻好“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下面就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来简述一下“以人为本”的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7.
蔡舒敏 《广东教育》2002,(11):13-13
教师的劳动与其他劳动不同,不是用工具去影响和改造劳动对象,而是用自己的思想、知识、智能、道德、言行等直接影响学生。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教师的劳动产品也是人,教师所扮演的特殊角色及其所处的特殊地位,使教师的劳动具有突出的示范性特点。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品质、言行习惯等,都是教育学生、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职业道德风貌,无时无刻不在对学生发生影响,并通过学生的认同和模仿,逐步内化为学生的道德个性。教师的师德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前途,这就是师德效应。在教育活…  相似文献   

18.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诸多方面。学校的教育活动是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作用下来完成的,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果的必要保证。传统观念上习惯把师生关系狭义的定格于传道、授业、解惑的单通道授受关系,其实这仅仅是师生关系最简单的描述。它还包含以下深层含义: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这种全新的教育观念已深入人心,它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素质。其中思想政治素质位于首位、是重中之重。“两课”教学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最基本途径之一,邓小平曾讲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教师把全新的教育观念言传身教如“润物细无声”一样潜移默化到教学中,使教育活动真正成为教师和学生两主体相互促动的统一体,它的两面分别写着“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既不是单方面的以教师为中心也不是单纯的以学生为中心,而是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的互动,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学生是学习与自我学习的主体,他们共同构成教育活动的两端,教育活动的成效如何,取决于两主体互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与引导者的观念已被大多数教师接受,并逐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被验证,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因此,如何在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