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行线的判定一节的主要内容是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和两个判定定理. 对于这三个判定方法可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  相似文献   

2.
平行线的判定一节的主要内容是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和两个判定定理 .对于这三个判定方法可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 .1 在运动的过程中完成对判定公理的认知1.如图 1,用三根硬木条制成“三线八角”活动教具 .把木条a ,c固定不动 ,让木条b绕着A点转动 ,显然∠ 1的大小也在变化 .T :b转到什么位置时 ,有b∥a ?S :b转到图 1所示的虚线位置时 ,有b∥a .图 1       图 22 .如图 2 ,演示过直线AB外一点P画AB的平行线的画法 ,让学生观察画平行线的过程 .T :在上述演示过程中 ,三角板的一边为什么要紧贴着直尺进行移动 ?S …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背景分析(一)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功能和地位本节课内容源自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2.2平行线的判定"(第1课时).平行线的判定是继平行线的概念及平行公理、三线八角之后学习的又一个重要知识点.同时也是学习平行线的性质定理等几何知识的基础.因此,它在本章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引导性材料在初一上学期已经学习了平行线的有关知识,学生对平行线的定义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这种认识仅是直观的,感性的认识,要说明两直线平行,只有两个途径:平行线的定义及平行公理的推论,其中平行公理的推论对条件要求较强,要有三条平行线,且其中的两条分别与第三条平行,如果用平行线定义更难以说明两条直线没有交点,因而,需要通过其他途径寻找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更普遍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初一上学期已经学习了平行线的有关知识,学生对平行线的定义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这种认识仅是直观的,感性的认识,要说明两直线平行,只有两个途径:平行线的定义及平行公理的推论。其中平行公理的推论对条件要求较强,要有三条平行线,且其中的两条分别与第三条平行,如果用平行线定义更难以说明两条直线没有交点,因而,需要通过其他途径寻找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更普遍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设计理念]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本着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理解和运用能力,鼓励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充分开发学生潜能.[教学目标]1.掌握和理解平行线的性质,能分清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是相反问题;2.会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推理计算.3.通过画平行线、度量角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4.通过对平行线性质定理的推导,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性质公理及平行线性质定理的推导.[教学难点]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区别及推导过…  相似文献   

7.
平行线的判定是在学生学习了相交线的特征、平行线的概念,以及"三线八角"的基础上,获得的两条直线平行的简单判定方法.教学过程设计关注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经历"借助操作活动发现基本事实—利用基本事实探索新结论(其他判定方法)—通过简单说理说明新结论(其他判定方法)的正确性—简单应用判定方法"的过程,促进学生在过程中感悟研究数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及基本策略,体会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丰富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8.
<正>在学习平行线的时候,我们通过实验探究获得了两个基本事实:1.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平行公理);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证明了其他两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也可以运用反证法证明平行线三条性质中的一条,进而证明其它两条.这就是说,我们有了以上的两条  相似文献   

9.
“平行线”是初一几何的重点兼难点。这部分知识的特点是公理、定理多 ,思路广 ,方法多。正是因为本单元的公理多、定理多 ,于是就为“平行线”的应用提供了多种思路与方法。一、“平行线的判定”的应用例 1.如图 ,已知∠ B ∠ BCD ∠ D=360°,求证 :∠ 1=∠ 2。思路 :要证明∠ 1=∠ 2 ,而∠ 1=∠ 5,所以需证明∠ 5=∠ 2 ,于是“AB∥ DE”是此题证明的关键。下面尝试使用平行线的各种判定方法解决此题。证法 1:(根据“平行公理的推论”证明 AB∥DE)过点 C作 CF∥ AB,则∠ B ∠ 3=180°(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 ) ,∵∠ B ∠ 3 ∠ …  相似文献   

10.
覃西林 《中学理科》2005,(11):43-56
本讲的内容为几何入门的基础知识,故要特别注重概念、性质(包括公理)的学习,弄清一些相近概念的本质区别,理解垂线的概念与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掌握好与相交线、平行线有关的角的知识.  相似文献   

11.
曾春雨 《中学理科》2003,(12):47-48
本讲的内容为几何入门的基础知识,故要特别注重概念、性质(包括公理)的学习,弄清一些相近概念的本质区别,理解垂线的概念,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掌握好与相交线、平行线有关的角的知识.  相似文献   

12.
陈广南 《中学理科》2002,(11):47-58,94
本讲的内容为几何入门的基础知识,故要特别注重概念、性质(包括公理)的学习,弄清一些相近概念的本质区别,理解垂线的概念与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掌握好与相交线、平行线有关的角的知识。  相似文献   

13.
1地位与作用本设计选自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2节“平行线的性质”.它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平行线的概念和判定定理基础上对平行线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图形的性质研究图形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它和图形的判定是几何图形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平行线的性质是学生对图形性质的初次系统研究,对今后学习其他图形的性质有示范作用.平行线的性质是证明角相等、研究角的关系的重要依据,是研究几何图形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的基础,是平面几何的一个重要内容和学习简单逻辑推理的素材,它不但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提供了转化方法,而且也是今后学习三角形、四边形、平移及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知识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5,(69):73-74
<正>一、教材分析平行线的性质这一节安排在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在这个单元中先是讲平行线的判定,而后是平行线的性质,这样的安排既渗透了图形的判定和性质之间的互逆关系,又体现了知识的连续性。二、学情分析平行线的性质是学生对图形性质的第一次系统研究,对于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都是陌生的,所以学生要在老师的引导下类比研究平行线判定的过程建构平行线性质的研究过程。三、教学目标(一)理解平行线的性质。  相似文献   

15.
平行线的三个性质是教学的重点,对今后的解题、证题有着广泛的应用。从公理的引进到第二、三性质的推导,以及性质的推导和判定的区别、运用,是初一学生学习数学思维的一  相似文献   

16.
学生在小学数学第八册中已经学过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的方法,初二平几“2.5平行公理”中继续学习平行线的画法时,就不能再停留在小学阶段“依葫芦  相似文献   

17.
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是学好初中几何知识的基础,下面是我在学习过程中尝试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过程,请大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8.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是研究初中几何的基础,而初学几何的初一同学往往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重视不够,导致概念模糊,影响到以后的学习.因此,学习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要注意掌握以下几个要点.一、注意分清判定与性质我们先来看下面的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19.
《平行线的判定》是继"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内容之后学习的又一个重要知识.这一节教学内容能够很好地为学生学习平行线有关的几何知识奠定基础,其地位不容小觑.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情境与设计活动来开展教学.  相似文献   

20.
研究几何图形常常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研究图形的“判定”,二是研究图形的“性质”.在“平行线”这一节中,既要学习平行线的性质,又要学习平行线的判定. 怎样区别并正确运用“性质”与“判定”呢? 一般说来,某一图形具有的特点,就是图形的性质.如“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这就是平行线的一个性质.另一方面,根据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