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是谁剥夺了我们的创业权利?又是谁妨碍了我们"致富"?我们的政府是不是也应该戒戒"毒"?这"毒"究竟是什么?有人敢说,如果把"毒"戒了,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可以提高30%,腐败可减少50%.这个人是谁?  相似文献   

2.
法国教育家爱尔纬修说:即使很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美国的心理学家塞德兹博士说:只要教育得当,人人都可以成为天才。那么有什么方法能够最简单而高效地实现这个目标呢?这种方法就是"赏识"。  相似文献   

3.
<正>说起"毒"豆芽,想必大家并不陌生,但笔者所说的"毒"豆芽,主要是指使用了6-苄基腺嘌呤(6-BA)、4-氯苯氧乙酸钠(4-CPA)、赤霉酸(GA)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无根豆芽。听到这些化学名词,估计很多人会瞬间失去安全感,但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这些无根豆芽是否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呢?生豆芽时使用的生长调节剂到底安不安全?这种豆芽还能不能吃?  相似文献   

4.
范志红 《百科知识》2013,(11):32-33
水果玉米和糯玉米哪个算粮食?栗子、银杏和莲子是坚果吗?花生和嫩豌豆是豆子吗?黄豆、黑豆是可以煮粥的杂粮吗?土豆、红薯、山药和芋头是粮食还是蔬菜?这样的问题,可以总结为"食品归类"的纠结。其实,这种归类上的冲突不仅发生于消费者的生活中,也发生于不同学科专家的研究工作中。比  相似文献   

5.
正大家应该都尝试过用花洒里的水去喷蚊子,但是试过之后你就会发现,蚊子是无法被洗澡水消灭的,雨水也不行。要知道,水滴的重量可以达到蚊子体重的50倍,在这种情况下,蚊子究竟是怎样上演"绝地大逃亡"的?漫天"汽车雨"也消灭不了蚊子蚊子的体重一般在2~10毫克之间,而最大的水滴重量可以达到100毫克。也  相似文献   

6.
提前付款,"肉痛"减缓如果要问消费者,何种方式付款最不感觉肉疼?大部分消费者都会回答:使用信用卡刷卡消费。的确,非现金类的支付容易让人低估已消费的金额,而分期付款又将每笔还款数额降低,容易给人一种"平均起来也一点也不贵"的感觉。但是如果说提前付款也能让人减轻"肉痛"的感觉,你相信吗?很多人都购买过游泳馆或者健身房的"年票"。这种年票一般承诺消费者可以在一年的时间内进行任意次数的消费,而价格却  相似文献   

7.
科技快递     
“以毒攻毒"治疗癌症大家知道,氰化物是一种剧毒化合物。人要吃进一丁点,立即一命呜呼。有时,有人误食没有经适当处理的含氰食物,如木薯、枇杷仁,也会引起急性中毒,轻则呕吐,重则立即死亡。但现在医学家给这种剧毒物派上了新用场,想让氰化物治病救人,让它既要杀死体内的癌细胞而不伤害病人的正常细胞。英国伦敦帝国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准备用一  相似文献   

8.
赵大明 《百科知识》2021,(23):11-16
日晷的起源 到底是谁发明了日晷?这其实是一个伪命题,也不可能有标准答案.因为从"立竿见影"这一自然现象到"立竿测影"度量时间,应该是一个自然的发现过程,而不是某个聪明人在某天早晨日出时灵机一动的发明.根据这种测时原理和方法做出一个可以称之为仪器的工具或装置,当然属于发明创造,但也不会是某个人短时间内独自完成的.  相似文献   

9.
正"吃",陪我们不知不觉地度过了每一天。除了维持生命外,食物也是人们生活乐趣的一个来源。但"吃"的科学,你了解多少呢?为什么有人总"食之无味",为什么"零食爱好者"有时也会突然对零食失去兴趣?零食"克星"对很多人来说,吃零食是一种人生乐趣。即使肚子不饿,也总会有在没事儿的时候吃点零食的习惯。许多超重者就是因为对零食太过"热爱"而不小心摄入了过多热量。但据学者近期研究发现,这种"热爱"其实也可以操控——大脑激素就可以抑制人们对零食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百科知识》2012,(10):1
正事件"毒胶囊事件"不仅让民众对胶囊心惊胆寒,也把制药企业和相关监管部门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牵涉其中的多家药企不但少有道歉者,甚至有药企宣称自己也是受害者。难道只有用皮鞋做胶囊的小作坊是罪魁祸首?到底谁该为"毒胶囊"负责?  相似文献   

11.
利用死刑犯的器官进行器官移植是世界各国和地区所认同的方法之一,而一些死刑犯也提出愿意伏法后捐赠器官。但是,有些病人宁可继续等待,也不愿接受罪犯的器官。他们认为,罪犯的器官是"狼心狗肺"。这种认识有科学依据吗?  相似文献   

12.
何吴明 《百科知识》2013,(16):35-37
"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但有人指出此现象绝非中国独有,在美国,集体闯红灯的现象也非常普遍。"中外行人"为何如此"敢于"闯红灯呢?除了制度设计、公共管理不到位等原因,这种现象的形  相似文献   

13.
手机有"毒",但巨大的危害可能是在手机"退休"之后。手机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辐射危害,是比香烟的危害更大,还是微不足道,目前还没有定论,但手机含有细菌、病毒和剧毒物质,倒是不容置疑的。一份新研究称,手机是细菌的温床。美国科学家在对芝加哥一个办公室里随机抽取的8部手机进行检测时发现,这些手机上的大肠杆菌的数量异常多,每部手机上的细菌数量大约是2700到4200个单位,这比每半杯饮用水中的细菌数量应少于1个单位的卫生标准,超标了成千上万倍了。这种细菌进入人体,完全可以导致流感、结膜炎或腹泻。科学家认为,手机其实很像卫生间的门把手,不仅仅会沾染细  相似文献   

14.
思维感传也叫"心灵感应".简单地讲,思维感传就是两个"意识"之间不用任何语言、符号的一种直接沟通及交流,而这种沟通和交流有时是在一定距离上的相互感觉.那么,在生物之间真有这种奇迹发生吗?  相似文献   

15.
正在浩瀚的宇宙中如何当一个主角?有一个方法就是选一个好的地理位置,比如太阳,待在太阳系的中心,让一群行星绕着自己转,尽情享受主角的待遇。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地理位置,也可以像土星那样自带"光环",这样多少也有点主角的风采。不过,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表的声明,土星的"主角光环"似乎就要"到期"了,而且是没办法"续约"的那种。是什么原因让巨大的土星环要离土星而去?咱们快去瞧一瞧吧。  相似文献   

16.
正在世界杯这场盛宴中,球迷们会为自己的球队胜利集体起舞狂欢,也会为自己的球队失败而集体哭泣宣泄,即便是"伪球迷"也会情不自禁地"从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貌似疯狂的群体行为?科学家称,是镜像神经元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当一个人看见另一个人微笑时会不自觉地随之微笑;当一个人哭泣的时候,周围的人也会感到难  相似文献   

17.
灵魂出窍?     
我们平躺着即将要睡着时,有时迷迷糊糊中会突然感觉到自己漂浮在身体的上方,正与自己对视。晕!难道真有灵魂?灵魂还可以离开我们的身体?原始社会的巫师通过让病人服药来使灵魂附体时,寻找的就是这种"精神感觉"。但是,在手术台上的病人麻醉时这种现象也会发生。当歼击机加速时,这种现象也突然会在飞行员身上出现,他们感觉到自己的"灵魂"飘出了肉体。很多人都感觉自己有过所谓"灵魂出窍"的经历,并坚信这是一种超自然现象。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灵魂出窍"的感觉来自单纯的想像,神经学上一直无法清晰地解释这一自然现象。  相似文献   

18.
国产香烟中重金属超标?听上去是很严重。但只要你开始吸烟,卷烟中致害物质的威力就远远大于"超标金属"了。然而,比重金属更可怕的是,我们对香烟的危害依然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在宇宙间存在着这样一个事实:即所有星系—-从恒星系、银河系到总体星系,都在不断发生向外扩张这样一种现象。这就是所谓的"宇宙膨胀"现象。而促使宇宙膨胀或产生这种宇宙膨胀的自然能量,有人把它比喻或称其为"暗能量"。然而,这种暗能量究竟是什么?是如何在宇宙间自然产生或形成的?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一个最基本的假设来得到最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正夏季来临,不少人会选择游泳作为消暑方式,而此时也是溺水事故高发时段,落水后如何自救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最近网上热卖的防溺水手环流行开来,号称"防溺水""2秒充气""瞬间救命"……这种手环真的能救命?实验显示,虽然防溺水手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起到救生的作用,但对于不会游泳的人来说,如果操作不当会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