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讨论了卢瑟福探索原子结构和质子的一系列实验以及他所做的理论分析,从而揭示了发现质子的历史过程.根据卢瑟福所做的一系列研究工作,从多方面分析了卢瑟福科学研究的独特方法和他的科学思想,指出卢瑟福是对发现质子做出了最重人贡献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卢瑟福探索原子结构和质子的一系列实验以及他所做的理论分析,从而揭示了发现质子的历史过程,根据卢瑟福所做的一系列研究工作,从多方面分析了卢瑟福科学研究的独特方法和他的科学思想,指出卢瑟福是对发现质子做出了最重人贡献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3.
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通过对a散射实验的研究后,提出了著名的核式结构学说,又称为行星模型,比较准确地反映原子的内部结构,在他的工作基础上,  相似文献   

4.
1919年,欧内斯特·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1871~1937)用a粒子散射发现了质子,揭开了原子核物理的新篇章.在质子发现90周年之际,撰文纪念卢瑟福和这一重大发现历程及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背景、实验过程和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过程的分析,总结出卢瑟福作为物理学家具有敢于挑战权威、善于怀疑、勇于创新、严谨与自信的治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期对我们的科学研究工作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6.
张建国 《物理教学》2021,(12):14-17,80
本教学设计遵循物理学发展史和学生认知规律,以汤姆孙发现电子→汤姆孙原子结构模型→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否定旧模型→建立新模型(核式结构)为主线,注重科学探究和逻辑推理,通过精心设计的递进式设问与推演,为学生搭建认知的脚手架,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主要创新点有:通过递进式设问,引导学生设计理解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7.
:世界著名科学家卢瑟福的科学人才观 :面向世界选人才 ;严格要求用人才 ;自由探究育人才 ;勇于创新出人才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卢瑟福的教育实践活动,揭示了他成功培养科研精英的奥秘。高尚的品格是他培养科研人才的前提条件;民主作风是促使人才迅速成长的土壤;坚持在实验研究中训练科研能力是他的独特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物理学史料,对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在原子物理和核物理的发展中所作的伟大贡献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1.知道原子的核式结构;2.了解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3.知道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4.了解卢瑟福研究原子结构的思路和方法5.知道原子核的组成6.了解卢瑟福研究原子核组成的思路和方法自学参考提纲:1.1897年,发现了电子。2.1909年到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和他的助手们进行了的实验3.看图20-1,归纳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结果是:。4.a粒子偏转的原因是:。5.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是:。6.卢瑟福研究原子结构的思路是:。7.发挥你的想象,比较原子和原子核的大小:。8.看图20-2,根据原子的核式结构理论,解释a粒子散射实验现象:。9.1…  相似文献   

11.
原子物理学是大学物理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必修课。其课程的特点是从微观结构的考虑入手揭示与之相关的宏观现象与规律的本质。一般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应用若干量子力学的结论,揭示原子结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本文分析了原子物理学的教学现状,重点对第一章卢瑟福模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思考和探索。并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给出了一些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2.
陈惠娟 《物理教师》2002,23(9):11-12
笔者在“原子核式结构发现”的课堂教学中 ,尝试用“特殊—一般”的归纳式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 .充分利用“角色效应” ,让每一位学生都扮演小科学家 ,在假想让时光倒退 1 0 0年的前提下 ,一起作原子世界的科学探索 ,努力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 )了解α粒子散射实验和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 .(2 )结合教学内容 ,进行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教学重点 ]α粒子散射实验原理及原子核式结构的建立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 ,师生共同讨论 .[教具准备 ]高亮度液晶投影仪、实物展示台、奔腾微…  相似文献   

13.
针对新教材将物理学史、人文史、科学哲学等内容以引言、课后阅读等方式穿插在相关章节中,提出引入HPS教学模式,并以“原子核式结构”为例,谈如何基于HPS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4.
《原子核式结构的发现》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α粒子散射实验和原子核式结构的发现。为了突破难点,突出重点,笔者用“Director”制作了课件,对α粒子散射实验进行了模拟,以求学生对原子核成结构的出现历程有一个清晰的、形象的认识。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15.
我们知道物体是有结构的.比方说,电脑由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等组成;自行车由车轮、坐垫、支架等组成.那么物质有没有结构呢?我们下面就讨论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17.
从卢瑟福的一些表述出发,结合相关科学史料,浅析α粒子散射实验的前因后果,指出α粒子大角度散射现象的发现才是该实验的真正历史价值所在,提出将"α粒子散射实验"更名为"α粒子大角度散射实验".同时对卢瑟福及α粒子散射实验的相关内容提出了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8.
根据新课改"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的要求,采用探究发现式教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经过实验探究,归纳论证,发现结论,促进学生成绩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铀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放射性元素,其发现具有里程碑意义。1789年,德国矿物学家克拉普罗特研究沥青矿时意识到一种新元素的存在并将之正式命名为铀(Uranium)。19世纪中期,科学家开始探索铀单质的制备方法,熔盐电解法的应用使得铀单质成功制备,铀元素的概念正式形成。19世纪末,铀射线的发现引发了其他元素的发现,并使人们认识到铀是一种放射性元素。进入20世纪,同位素化学兴起后,铀的同位素被相继发现,促使了现代铀元素概念的形成。铀元素的发现及其概念的演变体现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1.知识目标 (1)了解电子发现的过程和重大意义; (2)知道汤姆生原子模型; (3)知道a粒子散射实验,说出其设计思想; (4)知道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内容,理解模型提出的主要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